帝王绝唱,句句经典,这首词惊艳了千年!

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2024-06-18 12:42:09

在历史上,南唐的统治时期始于公元937年,当时徐知诰(又名李昪)通过禅让仪式登基称帝,38年后,被北宋所灭。其实,在众多分裂政权中,南唐的疆域堪称辽阔,一度具备强大的实力,足以趁中原无主之际北上扩张。

然而,由于统治者的犹豫不决和过于文弱,他们错失了这一壮大自己的契机。当北方的后周恢复元气后,南唐只能陷入被动,遭受打压、割地和赔款。南唐最终走向了国破家亡的境地。

对于南唐的灭亡,许多人将责任归咎于后主李煜,认为他过于沉溺于风花雪月,而缺乏治国理政的才能。从历史的角度审视,虽然李煜确实负有一定的责任,但他的父亲李璟也难辞其咎。两者的共同失策,导致了南唐的衰亡。

在李璟的统治时期,恰逢北方政权更迭频繁、战乱不息,而南方则相对较为平静稳定,因此成为了众多文人士大夫向往的理想栖息之地。这极大地促进了南唐文化的蓬勃发展。

身为君主的李璟,同样对文化事业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他与朝中才子韩熙载、冯延巳等人频繁交流、切磋,共同推动了词体在南唐的繁荣与兴盛,使之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华。

李璟传世之词作不多,最被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这首《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香销翠叶残”。菡萏是荷花的别称。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实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

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

三、四两句,由景生情,词人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候,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

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词人的寂寞孤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再诉哀愁。“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暗示了诗人剪不断的丝丝离愁,缕缕别恨。“多少泪珠无限恨”的缠绵悱恻全部融进了倚栏人的倩影中。这句收束全词的笔锋忽又转到了景语,且以“倚阑干”三字做了点睛之笔,使整首词首尾呼应,浓淡相宜,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论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全词借凋残的荷景倾泻国破家亡的仇恨,寓热切的故国之思于一系列景象中,造成了一种浓重的悲剧氛围,催人泣下。

1 阅读:75

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简介: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