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范围入梅偏晚,我国梅雨也要异常?预报:19日起暴雨北上

中国气象爱好者 2024-06-14 15:19:30

6月14日中午,从从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北半球有一条长达两万里的雨带,从印度洋一路延伸到太平洋深处。这条雨带是季风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漫长而曲折,宛如一条巨龙在天际翱翔。在这条雨带中,我国南方正处于它的怀抱中,承受着它带来的丰沛降水。

一、日本大范围入梅偏晚

对于东亚的很多地方来说,这道雨带近期持续盘踞,正带来连绵的降雨,完全就是初夏梅雨的模样——例如我国江南,浙江等地已经宣告在近期正式入梅,而除了我国,日本、韩国也有梅雨的说法,对于日本来说,这道雨带的影响下不少地方也开始逐步入梅。

日本气象厅监测数据显示,日本很多地方虽然已经入梅,但入梅时间相比常年明显偏晚。例如,日本南部沿海的四国,入梅时间比常年同期偏晚超过10天。这一异常现象不禁让人猜想,这是否会对应在我国的梅雨异常上?

梅雨,指的是每年夏季,伴随着东亚季风的到来,我国江南、江淮以及韩国、日本等地出现的连续降雨期。梅雨季节的到来和持续,对于农业、环境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准确预测和监测梅雨的进程和变化显得尤为重要。

二、我国梅雨也要异常?

日本入梅偏晚,主要是由于今年的副热带高压位置异常偏南,且强度偏弱。副热带高压是影响东亚夏季气候的关键因子之一,其位置和强度直接影响雨带的位置和降雨强度。正常情况下,副热带高压会在每年的5月上旬逐渐北移,使得日本自南向北逐渐进入梅雨季节,一般来说日本气象厅认为琉球群岛会先在5月中旬开始入梅,5月末-6月上旬九州和四国将开始逐渐入梅,但今年的情况却有所不同,这导致了日本梅雨的延迟。

类似于日本,我国的梅雨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最近几天,副热带高压再次减弱,使得主雨带西段从江南回到华南北部,广西、广东的暴雨再次加强,而浙江等地的雨势反而减弱。虽然这给人一种梅雨似乎结束的错觉,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三、19日起暴雨北上

梅雨带并不会一直停留在华南一线,这一时期,长江流域才应该是它更应该待的地方。中央气象台预报指出,19-21日,雨带东段将北抬到江淮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届时江淮、江南北部及华南西部、西南地区东部等地将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或大暴雨。这种雨带的北抬现象是梅雨季节中的常见特征。

2024年6月,我国的梅雨季节表现出几个显著特点:一方面,入梅时间虽然比较正常,但进程不稳定,比如浙江宣布在6月9日入梅,和常年同期入梅时间接近,但由于副热带高压的不稳定,梅雨带的位置不断变化,使得降雨呈现出断断续续的特点,这两天浙江多地的梅雨下得非常不典型,浙江中北部完全是“干梅”状态。

另一方面,副热带高压的反复变化,使得雨带的强度也随之波动,导致局部地区出现强降雨甚至特大暴雨,比如昨天到今天,雨带西段南落到广西,广西永福已经出现了特大暴雨。这种强降雨现象对农田和城市排水系统造成了较大压力。随着雨带北抬,更多地区将会受到降雨影响,这对于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水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当前,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是影响梅雨带变化的主要因素。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且强度不稳定,使得雨带在江南和华南地区不断徘徊,导致这些地区的降雨时强时弱。虽然浙江等地的雨势有所减弱,但这并不意味着梅雨季节的结束。此外,季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东亚季风的强弱和路径直接影响梅雨带的形成和移动。随着季风的增强,雨带将会逐渐北抬,从而影响到江淮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总体来看,2024年6月,我国的梅雨季节表现出入梅时间正常但进程不稳定、降雨强度大、地域分布广泛的特点。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的变化是影响梅雨带的主要因素,未来几天,随着雨带北抬,江淮至长江中下游一带将迎来新一轮降雨。在厄尔尼诺年份,梅雨带和副热带高压的这种变化其实符合厄尔尼诺的特征,对于南方地区来说,虽然梅雨带即将北上,但接下来一段时间,也要警惕厄尔尼诺年份常见的梅雨带异常南落现象而带来的“倒黄梅”暴雨。

1 阅读:195

中国气象爱好者

简介:天气信息,台风追击,寒潮追击,暴雪追击,气象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