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梅雨带吸干台风水汽,6月或少见无台!预报:长江流域持续暴雨

中国气象爱好者 2024-06-24 16:05:21

进入6月,海洋和大气的热量进一步增加,夏季风也正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天气状况也正变得更加激烈和动荡,中央气象台发布的预报显示,未来一周(24日至30日),江南北部、江汉东部和南部、江淮、贵州、广西等地将迎来持续性强降水。预报显示,日雨量一般为大到暴雨,而湖北东南部、湖南东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等地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局地甚至出现特大暴雨。

一、特大梅雨带吸干台风水汽

中央气象台6月24日10时发布暴雨红色预警,这是今年首次,也是新预警制度以来第三次发出国家级的暴雨红色预警,预计6月24日14时至25日14时,江淮东部、江南中北部以及贵州东部、广西北部、云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南部、湖南东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西部局地特大暴雨(250~27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梅雨带,又称“黄梅雨”,通常在每年6月至7月期间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的形成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和西南季风的共同影响。今年,由于副热带高压的北抬和西南季风的强势来临,使得梅雨带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都明显增加。特大梅雨带在吸收了大量的水汽后,将这些水汽以暴雨的形式倾泻到地面,造成了江南和江淮地区的持续强降雨。

台风通常是夏季重要的水汽来源之一。然而,今年6月台风的生成却异常低迷。南海上的台风胚胎97w已经接近散架,尽管之前一些预报认为这一台风胚胎能成为3号新台风,但目前看来这一台风胚胎成为新台风的可能性已经非常低。中央气象台预测,6月30日前后,菲律宾以东洋面可能会有1个热带低压生成,但这也意味着6月的台风活动可能会趋于低迷。

二、6月或少见无台!

今年,梅雨带显得尤为强劲。原因在于,南海上的台风胚胎97w已近乎散架,失去了对季风水汽的争夺能力,一般来说,当近海有比较强的台风出现后,它便会截流季风水汽,我国的梅雨就要减弱,例如2016年7月,南方长江流域一度遭遇暴力梅雨引发多地洪灾之际,1号台风尼伯特横空出世,梅雨带迅速减弱,长江流域多地得以松一口气。

但南海的台风胚胎97W就不一样了,它相对孱弱,在争夺水汽的大战中完全不敌暴力梅雨带,大量水汽被梅雨带“吸干”,使得降水集中在江南、江汉等地,造成了持续性的强降水现象。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性增强,使得梅雨带的位置相对固定,形成了持续的降雨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这个6月里,频繁看到暴雨甚至特大暴雨的原因之一。副热带高压的“守护”使得雨带难以北移或南下,导致降雨集中且持续时间长,随着台风胚胎接近散架且未来难以有新台风生成,梅雨带的影响还将继续。

通常情况下,台风会在夏季频繁生成,并带来大量降水。但2024年6月,台风马力斯是唯一一个在这一时期活动的台风,而且台风马力斯还是在5月生成的,随着新台风的生成可能性下降,这意味着,6月可能会出现无台风生成的情况,这在气象历史中是比较少见的。缺乏台风与梅雨带争夺季风水汽,梅雨带得以“全力以赴”,将大量水汽转化为降水,造成长江流域的持续暴雨。

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显示,6月30日前后,菲律宾以东洋面可能有1个热带低压生成,但其能否发展为台风仍是未知数。总的来说,2024年6月的气象现象可以说是“梅雨肆虐,台风失声”。在南海上的台风胚胎97w接近散架的情况下,梅雨带占据了大量西南季风水汽,导致江南、江汉等地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副热带高压的稳定性和西南季风的强劲共同作用,使得梅雨带降水量极高,局地甚至要出现特大暴雨。

未来一周,长江流域的居民需要特别注意强降水带来的影响,防范暴雨等极端天气。今年的气象现象,再次提醒我们大自然的威力与不可预测性。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频发已成为新常态。我们在关注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应增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做好防范措施,减少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

10 阅读:6861
评论列表
  • 2024-06-25 10:52

    前两年试过七月罕见无台风登陆,今年又罕见六月无台风生成,天气越来越反常

    心静则宁 回复:
    尤其是郑州720
    心静则宁 回复:
    前两年七月北方降雨可以破纪录的。。。。
  • 2024-06-25 10:40

    梅雨的中心怎么集中在长江以南了?襄阳好几天没下雨了

  • 2024-06-25 08:27

    不是台风就是地质,台风不来,地质活动

中国气象爱好者

简介:天气信息,台风追击,寒潮追击,暴雪追击,气象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