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相李林甫:权倾朝野,奸诈狡猾,他是如何爬上帝国宰相之位的?

楚风文史 2024-06-17 02:48:27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妍妍

编辑|妍妍

前言

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中,奸相李林甫以其权倾朝野的地位和奸诈狡猾的手段,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崛起之路充满了阴谋与权谋,使人不禁好奇:这样一个人是如何一步步爬上帝国宰相之位的?

李林甫的权力之路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辛和算计?他的每一步棋,又是如何精准地掌控朝局,削弱对手的力量?

李林甫的崛起之路

对于李林甫的家世背景,史料记载称他出身于李氏宗室,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五代孙,与大唐皇帝们一脉相承。这样的家世虽说并不十分显赫,但已经足以让他在进入朝廷后便拥有一定的人脉资源和话语权。

不过年轻的李林甫本人却并非有太多的学识才能,《旧唐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无学术,仅能秉笔。言语陋鄙,闻者窃笑。"这样一个基本素质并不出众的人,是怎么能够一步步攀登到宰相的高位的呢?

其实这要归功于李林甫善于利用手边的资源。在他进入宫廷禁卫军时,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千牛直长,但他的亲舅舅姜皎却是当时朝中的一位权势显赫的大臣。

当时的侍中是源乾曜,而源乾曜正好和姜皎有着一定的亲缘关系。李林甫识趣地向源乾曜的儿子源洁献媚取宠,利用这层关系,终于在源乾曜的安排下,从一个普通的禁卫军士兵,担任起了宫内的"谕德",执掌对太子的讽谏,还进而被迁升为"国子司业"。

李林甫的计谋显然奏效了,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依旧在朝廷中寻找着更加高大的树木作为他的"猴儿蔓"。在开元十四年(726年),他又攀上了御史中丞宇文融。

为了取悦宇文融,他不仅使出了阿谀奉承的浑身解数,还与其他一些大臣联手,以莫须有的罪名弹劾了权势日重的张说。结果张说被罢去相位,李林甫也因此而得到了宇文融的提携,升任了御史中丞。

至此,李林甫已经跻身于李唐政权的高层之中,开始了他漫长的"权力狩猎"之路。

巧取豪夺 —— 李林甫的女性策略

在实现了自身政治地位的攀升后,李林甫并没有就此止步。相反,他开始运用更加隐蔽和复杂的手段,去逐步掌控朝廷的权力。

李林甫深知,要想真正牢牢掌控住皇帝的摇摆不定的意志,光凭与官僚集团的勾结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他将目光转向了同样能够影响皇帝的另一个群体 —— 宫中的妃嫔。

在这些女性群体之中,李林甫尤其看重了裴武氏这一个重点目标。裴武氏是河东籍女皇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之女,而当时朝中得宠的宦官高力士,恰恰也是来自于武三思的门下。

因此,要想与高力士建立关系网,裴武氏无疑是一个可以利用的重要桥梁。于是,李林甫开始了他的"曲线攀贵"之路。

他首先与裴武氏展开了一段露骨的风流韵事,借此得以接近裴光庭,在裴光庭去世后,更是利用裴武氏的哀悼之情,千方百计地谋取了裴光庭的宰相宝座。

可以说,裴武氏对于李林甫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李林甫的野心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还进一步向上攀附,开始勾结宫中的武惠妃,并且暗中支持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好企图拥立他为太子,以便牢牢掌控朝政。

凭借着这些手段,李林甫最终得偿所愿,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五月,被玄宗任命为礼部尚书,成为朝中三大宰相之一。

河东人和李林甫的恩怨情仇

李林甫的崛起之路其实与河东诸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他的师出身以及最终得力的裴武氏来看,河东地区也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但河东人在朝中地位的重大,也成为了李林甫潜在的威胁因素。

在玄宗时期,朝中有两位重臣都出身于河东裴氏家族。一个是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裴宽,另一个是担任兵部尚书的裴敦复。这两人都在朝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不时受到玄宗的赏识和器重。

对于这样两位河东朝臣的存在,李林甫自然是如坐针毡。他担心这两人会对自身的权势构成威胁,因此决心要下狠手将他们一一除掉。

首先,李林甫暗中挑拨离间,利用裴敦复和裴宽之间的矛盾,逼迫裴敦复举报了裴宽的一些不当行为。结果裴宽被罢相外贬,而裴敦复则被谪为淄州太守。

李林甫的诡计果然奏效,然而他仍然担心裴宽还会卷土重来,因此又在日后的"韦坚案"中将其牵连其中,乃至于最终被迫出家,远离了政治中心。

这样两位河东重臣相继被李林甫摆布,阴谋政策暴露无遗。这也说明了李林甫在权力斗争中的手段是何等的狠辣和不择手段。

但也正是由于他过于谨慎小心,生怕有人超越自己,因此不得不一次次地祭出兴风作浪的伎俩。

安史之乱的导火索

李林甫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在朝中的地位,关键在于他与皇帝玄宗之间的特殊关系。

通过前文我们发现,李林甫善于利用宦官和妃嫔来影响皇帝的决策,并且还主动支持了武惠妃的儿子李瑁,希望将他扶持为太子。

这种种手段无疑都巧妙地取悦了玄宗,使得玄宗对他极为器重。《旧唐书》上有这样的描述:"林甫面柔而有狡计,能伺候人主意,故骤历清列,为时委任。而中官妃家,皆厚结托,伺上动静,皆预知之,故出言进奏,动必称旨。"可见,李林甫对于玄宗而言就如同是一个一尘不染的忠臣,处处为朝廷着想。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李林甫之所以能够如此受到玄宗的器重,关键在于他善于迎合皇帝的喜好。当玄宗日益沉沦于奢靡声色之中时,李林甫也做出了相应的纵容和配合,甚至助长了皇帝的这一倾向。

《旧唐书》上还有这样的记载:"在位岁久,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这正说明了,玄宗虽然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却早已不再重视朝政,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作为宰相的李林甫,却顺应了这一趋势,从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权势。

这种情况下,朝廷必然难以对外抵御,政局也必将走向动荡。果不其然,在李林甫专政十九年后,安禄山终于发动了长达数年的"安史之乱",致使唐朝走向了覆灭的边缘。

这场动乱的爆发,也可以说是李林甫这个奸相所导致的必然结果。他利用自己的谎言和阴谋,蛊惑了一个已趋昏庸的皇帝,最终酿成了如此惨烈的一幕。

李林甫的最后时日

当安史之乱一触即发时,李林甫也意识到自己的作为已经完全走偏了正道。不过,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他依然没有丝毫的悔改之心,反而继续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位。

他利用当时已经与他密切勾结的宦官和妃嫔,对诸多忠良大臣进行陷害和打击。就在安禄山引兵向长安进发时,李林甫竟然还精心策划了一次针对韩休的弹劾案,试图借此巩固自己的地位。

但这一切最终都是徒劳的。安禄山的军队很快就攻陷了长安城,玄宗在这样的局势下甚至不得不仓皇出逃。而李林甫,这个最大的罪魁祸首,也被迫从权力的顶峰一跌而下。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李林甫没有像极少数权臣那样被立即处死。相反,他竟然被玄宗赐死,算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处置。

但即便如此,李林甫此生最后的时日,也定然饱经磨难和内疚。一个从小草根逐步攀登至宰相宝座的人,最终却成为了大唐王朝覆灭的导火索,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剧性的命运。

李林甫的一生,就是权力欲望不可遏制的最佳写照。他利用手中的权力肆意妄为,最终连累了整个国家,这也说明了权力的腐蚀性是多么可怕。

结语

李林甫的人生轨迹昭示了权力的腐蚀性。他从一介小吏逐步攀登至宰相高位,却最终成为大唐王朝覆灭的导火索。

这不仅凸显了当时政治体制的弊端,也反映了领导人素质的重要性。

历史总是惊人地重复,唯有我们清醒认识权力的本质,建立健全的制衡机制,才能避免再次出现李林甫这样的悲剧人物,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

0 阅读:2

楚风文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