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不对等报复汽车产业,对欧盟换个打法,若实施将是噩梦

地史故去 2024-06-19 19:50:05

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欧盟对中国电车产业的打压如期而至,但中国可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了。欧盟这边一出手,中国在最短时间内,立刻就从其他赛道将这口气出了回去。

自大了几百年的欧洲人可能也没有想到,中国会突然不按套路出牌,如果中国真的对欧盟继续实行这种打法,那么所造成的后果是欧盟诸多国家承受不起的。

从英国2020年顺利脱欧以来,欧盟的三个“领头国家”从英法德减少到只有法国和德国两个国家,而面对美国对中国电车产业的制裁行为,德国是自始至终拒绝跟风的,而且德国还公开反对欧盟大多数国家针对中国的做法,这份情谊中方会一直记得。

法国的态度在进入今年6月之前也较为鲜明,先是“故意”绕开美国跟中国签署了18项合作协议,后来又跟中方不断推进合作关系,也没有对中方实行制裁。但6月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美国总统拜登会面后,法国的风向又很快倒向了对华制裁。

从结果来看,欧盟的大部分成员国选择跟随美国脚步制裁中国电车产业,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且理由令人嗤笑不已。

美国的理由是,中国电车的内置行车系统里,存在监控美国居民日常行为的可能性,甚至还有可能将美国的街道布局等公共设施细节,通过网络传到中国自有的云端服务器上,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法国也使用了类似的理由,但措辞相对没有美国这么激烈,毕竟美国上调的税率是100%,欧盟国家是25%。但考虑到中国电车在美国市场的份额很少,主要销售地点还是在欧洲。

因此中国电车在欧洲市场遭受的打击实际上要更大一些,反击的主要对象是欧盟也就不奇怪了。

据环球网消息,当地时间6月12日,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初次裁定正式披露,执行审查方来自于欧盟委员会。

从欧盟文件传达的意思来看,目前就是要对中国的进口电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但最关键的是,欧盟此次追加的税款并不是“即日起开始实行”,而是从2024年3月15日开始算起,在这之后进口的中国电车都要强行缴税。

说白了就是欧盟也不装了,两手一摊直接找中国伸手要钱,这一点倒是和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这两次惨痛的历史记忆有着很大相似之处。

消息传出后,中国业界自然非常不满,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对欧盟采取反制措施。有关部门的效率也没有让中国业界失望,一记“重拳”直奔欧盟而来,打的他们叫苦不迭。

遭受到打击最严重的就是农牧业,据官方数据统计,中国在2023年猪肉产品进口总额达到了60亿美元,欧盟在其中占比过半,法国、荷兰、西班牙等国更是将中国市场当成乳制品主要出口对象。

对于欧洲猪肉厂商来说,猪鼻、猪脚、猪耳这些部位在欧洲几乎没有市场,但在中国地区却能卖出颇高价格,一旦失去了中国市场,整个欧洲猪肉厂商的利润必定会大打折扣。

这项决定一出,受影响最大的国家就是西班牙和法国,而这两个国家正是推动中国电车反补贴调查的最主要国家。

除此之外,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反倾销调查,中方预计将于8月底公布初步裁定内容,这项调查在2023年就有中国内地白兰地产业向商务部提交过申请了,于今年1月立案调查。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1至9月,欧盟出口到中国的白兰地同比增长超过20%,在全球欧洲白兰地销量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中国市场成为了支撑其销量的关键地区之一。

中国向来是讲求公平的国家,如果欧盟方面的反补贴调查确有其事,那中方也不会故意找事,一切都是因为欧方的调查环节太不合理了,调查环节最基本的公正性、客观性及透明度,欧方一项也不具备,也怨不得中方对他们展开反制。

较为得寸进尺的是,负责调查进程的欧委会调查时,要求中国企业提供涉及企业隐私、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等内容,这就是赤裸裸的敲诈,中方决不会任欧方摆布,必定会第一时间提出异议,保障中方企业在外国市场的利益。

现在就看欧盟到底是选择两败俱伤还是双赢了,思考的时间已经足够充分了,再想模棱两可恐怕中方也不会答应的。

参考资料:

环球网 2024-06-13 《玉渊潭天:中国业界强烈不满!中方可对欧盟汽车、白兰地等采取行动》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0

地史故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