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赖御史真正的死因不是红枣,而是范闲给他的案宗

梅小九 2024-05-24 20:44:42
《庆余年2》赖御史那么不畏强权,为何对庆帝喊:“陛下不昏,是我昏哪”?原来这是他给范闲最后的提醒,案宗里隐藏着他真正的死因。

大家好,我是小七~

今日中心句:“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

继滕梓荆、老金头之后又一意难平角色出现了,赖御史被活活杖毙,又一次刀麻了观众,我是半夜追剧的,难受到完全睡不好。

由老戏骨毕彦君饰演的赖名成,是位正直不阿的御史,他在都察院任职期间,敢于直言进谏,不畏强权,

一生爱国执法,却死于国法,为大庆操劳而弯了的腰,却被廷杖硬生生打直了,何其悲哀。

上朝路上,赖御史这个可爱小老头一路上目光追随范闲,还因年纪大了步子不稳差点摔倒,有网友调侃赖御史看到范闲时两眼放光,

连范建都深感奇怪:“他怎么还跟你打招呼?赖名成做御史以来,快成疯狗了,只见咬人,从没笑脸,

我都没见过他跟人点过头。”

范闲:“赖御史这样的官我还是欣赏的”

其实小老头也是欣赏小范大人的,他看的不仅仅是范闲这个人,还有庆国未来,没错,他在范闲身上看到了希望。

出事后,范闲想不通庆帝为何非要活活打亖赖御史,陈萍萍的一番话让他醒悟,

庆帝只想让范闲做个孤臣,他不允许范闲跟任何官员走得太近。

“君恩难测,帝心如渊”范闲与赖御史的相互欣赏是庆帝所不能容忍的。

陈萍萍说,当赖御史提着一包红枣找范闲合作时就注定了他的悲剧。

若真是如此,庆帝为何一再给赖御史台阶下?有没有一种可能是赖御史主动赴亖?

赖名成能在御史的职位上这么久,不可能毫无眼力见,之前指着皇帝的鼻子骂都没事,难道台阶长什么样他不识得吗?

之前给台阶都能下,这次为什么非要作亖?

庆帝已经罚了二皇子,也罚了范家父子,所有人都知道,这件事应该到此为止了,赖御史明知再参就会激怒皇帝,为何偏偏非参不可?

那解释只有一个,他是一心赴死。

为官多年,他怎会不知监察院直属皇帝,而他竟敢大胆主张将监察院交于六部,分而治之,随后又参六部有昏昧,接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最后直接参到皇帝头上。

如此挑战皇权,无底线触碰逆鳞,这个小老头哪还有一点想活着的意思?

他这种不要命的直谏,连范闲都惊呆了,此人完全跳出了庆帝的掌控,这是皇帝所不能忍的,最终成全了他的“千古留名”。

庆帝一直强压着不满,多次起身想结束局面,一再给赖御史台阶下,而他视而不见,简直沙疯了,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到底什么事能比他的性命重要,让他不肯转圜与退让?

这就不得不提到范闲提供的案宗。

赖御史从检察院的案宗中看到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但从他的一再激怒皇帝的行为中我们可以猜到一二:

也许,他看到的是官员贪赃枉法的真相,并不是皇帝不知情,而是故意放纵,这样的大庆,这样的皇帝,让赖御史失望至极。

很明显皇帝是在装糊涂,他在玩弄文武百官。

赖御史一心想着帮助皇帝肃清腐败,但得知这是皇帝故意而为之的时候,便觉自己是个天大的笑话。

自己辛苦搜集证据,庆帝却来一句:“不准查”

所以他喊出了这一句:“陛下不昏,是我昏呐!”那是他无奈地自嘲。

可悲可叹!他是魏征,而他却不是唐太宗。

一世清廉,一生为国,为何忠臣总不能善终,这是他给范闲的提醒和思考。

《庆余年第二季》第15集的标题是:赖御史被庆帝赐死激怒范闲。我觉得应该改为“世间多不公,以血引雷霆”再合适不过。

一代忠臣就此陨落,赖御史是在用自己的鲜血让范闲-这个他认定能给庆国带来希望的少年,看清楚庆帝的真面目。

范闲未来的路何去何从,赖御史的亖总能给他指个方向。

庆帝想让范闲做个孤臣,可小范大人怎么可能会是个孤臣,他的最强底牌已经上线,就是雨中给范闲指明方向的小太监。

别的小太监都不敢说,只有他敢给范闲指路,这是两人的第一次碰头,命运的齿轮已经悄然转动。

他就是原来戴公公身边那个伶俐的洪竹,洪竹将是范闲在皇宫内耳目,也将是范闲“屠龙计划”里强大的助攻,可以说没有他范闲就不可能有把握去狙沙庆帝。

赖御史被杖毙,陈萍萍被凌迟,还有叶轻眉的死因都会一步步引着范闲走上复仇之路,他的“雷霆”也终将让庆帝走向毁灭。

今日的雨为赖御史而下,大庆的天一定会晴!

0 阅读:58

梅小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