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里的管理艺术:闻声识人,高效沟通的秘诀。

东江梦 2024-05-17 02:26:53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新晋部门主管的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敲响了人事部门老谢的办公室门。作为部门的领航者,怎样理解员工的情绪与工作效率是我的短板。老谢,这位职场老将,以其独特的人才洞察力闻名,正是我急需学习的对象。

我:“老谢,我刚接手这个部门,总感觉在员工管理上有些力不从心。听说您能从员工日常的交流中就能大致判断他们的工作状态和情绪,真是太神奇了!您能传授点秘诀给我吗?”

老谢:(笑)“小王啊,这可不是什么神秘魔法,更多的是经验和观察力的积累。人的声音就像一面镜子,能映照出内心的状态。我们先从最基础的开始讲起。”

“首先,每个人的声音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音质、音调、语速的不同,反映了个体的性格和情绪。比如,音调偏高、语速较快的人通常比较活跃,思维敏捷;而声音低沉、语速稳定的,则给人以稳重、深思熟虑的印象。”

“接下来,我们要学会从声音中捕捉情绪的微妙变化。想象一下,当一个人在讲述一件兴奋的事情时,他的声音往往会上扬,语速加快,你能感受到那份激动。反之,如果声音变得低沉、迟缓,那可能意味着疲惫或沮丧。这就像是古代的‘察言观色’,只是我们更多地聚焦于‘言’。”

“哦”,我似懂非懂地说。

老谢说:“现在和你讲这些,你一下子可能接受不了,多实践,多和员工交流,你慢慢地就会有感觉。干脆,我都给你讲完算了,你这段时间肯定很忙,先听听,自己再琢磨。”

“我们还得注意非言语的信号,比如呼吸的节奏、笑声的频率。当人紧张或焦虑时,呼吸可能会变得急促,笑声也可能显得生硬。这些细节,都是内心情绪的自然流露。”

“音色的变化也很重要,它关乎到人的情绪控制和专业态度。比如,一位客服人员即使在面对无理取闹的客户时,仍能保持温柔、专业的语调,这体现了极高的情绪管理能力。通过这些细微的调整,我们不仅能了解员工当前的情绪状态,还能评估他们的情商和职业素养。”

“提到这,让我想起古代中国的一位智者——鬼谷子,他擅长通过声音、言辞来揣摩人心。在《鬼谷子·捭阖篇》中,就有‘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的说法,讲的就是通过言语试探,洞察对方的意图与情绪。而现代,心理学家保罗·艾克曼的研究也证实了,声音和面部表情一样,是情绪的重要表达方式,他在《情绪的解析》一书中对此有深入的探讨。”

我:“老谢,听您这么一说,我感觉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原来声音里藏着这么多信息,我以后得多留心听了。”

老谢:“没错,小王,倾听是管理的第一课。不仅要听员工说了什么,更要听他们怎么说,以及没说的话。这样,你才能更贴近他们,理解他们,进而引领整个团队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图片来自网络

在老谢的指导下,我开始用心聆听,不仅在声音中捕捉情绪的波动,更在日常的交流中建立起了一种新的沟通艺术。学会了如何在员工的声音里读出工作的激情与挑战,如何通过简单的对话,激发团队的活力与创造力。

0 阅读:0

东江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