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遗症爆发,各行各业都内卷

太益说财经 2023-03-29 15:38:12

2022年后疫情放开了,意味着2023年的疫情就宣告结束了,2023年的经济将会迎来强势的复苏,这种期待从个人、企业、再到国家多方面都可以看得出来,经济应该向好方面发展。

个人,没有疫情的影响,起码工作可以稳定,也不会遭受到老板裁员或者是降薪这样的局面。

企业,受疫情的影响,就不会出现停工,物流也不会受到阻碍,而且放开了之后一切订单量将会恢复,跟以前一样。

国家,2023年我国的GDP设定的目标为5%,虽然与过去对比有明显的差距,但是这个GDP目标明显就是力道而行,毕竟全球经济都在衰退的情况下,国内才感受这么高的GDP目标。

2023年应该就是大干一场的结果,一切数据出来都并不理想,在此前的文章中也多次强调失业率、出口、消费等各方面数据伴随着疫情放开经济复苏都并不顺畅,而是受到很多波折。

3月27日,国家统计局披露了1月、2月工业利润数据,1月至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872.1亿,同比下降22.9%。

1月至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449.1亿元,同比下降17.5%;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19.0亿元,下降19.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61.3亿元,下降35.7%;私企营业实现利润总额2559.3亿元,下降19.9%。

从多方面的数据都能反映出国家工业和制造业前景,核心指标同时工业是中国核心产业之一,这几个数据都可以看到,普遍利润降幅都接近20%,没有足够的利润去支撑企业大幅度的发展,意味着什么?经济复苏不明朗。

是什么原因导致工业利润出现大跳水?

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孙晓在新闻稿中解读称有三方面因素:

营收下降,尽管工业生产有所回升,但是市场的需求尚未恢复,企业营收同比下降1.3%简谱,上年12月份扩大1.0个百分点。

成本上升,营收降幅大于成本降幅,导致企业毛利下降,下拉工业利润18.6个百分点

价格下降,工业品出厂价格受到同期基数较高,影响1月至2月同比下降1.1%,比年12月份有所扩大,对企业盈利形成了较大的压力。

工业大类31个利润出现负增长:

受到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成本上涨的因素,再加上出口价格持续下跌,最终造成了工业利润大跳水。

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41个工业类齐全的国家,也就是说有完整的工业链是全球工业竞争的硬核实力。

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比2020年上涨了9.6%,拉动经济增长3点一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贡献了38.1%,是国民经济稳健发展的最主要支撑力之一。

中国经济占比中,工业贡献已经超过了1/3,恢复经济或者是推动经济上涨,工业是占比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1月2月41个工业门类中有10个是正利润,剩下的31个都是负利润,换句话来说,就是绝大部分工业都是不挣钱的,怪不得失业率好像比疫情还要高。

2023年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18~24周岁的年轻人,失业率更是达到了18%,每5个人当中就有一个人是处于失业的状态。

再过3~4个月就会有超过1,000万大学生进入社会竞争压力,进一步的加大失业率,或许会进一步的拉升,刚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情况在2022年就已经发生了,到2023年或许更严峻。

增长最快的是铁路、船舶、航空,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来看,其利润增加了64.8%,同期营收增加了0.9%,成本下降了0.3%。

利润持续下降最大的就是黑色金属质量和压延加工业利润下幅高达151.1%,尽管同期成本下降了4.4%,但是同期营收降幅更是达到了6.7%。

不要觉得这种情况仅在中国发生,放眼全世界都在陆续上演的这种局面,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没有赢家,更多的都是要共同承担所面临的危机。

全世界经济环环相扣,各个经济大国他们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技术关键点,一旦出现了问题,自然会受到牵连。

俄乌战争持续爆发,引起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

从2022年初俄乌战争的爆发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混乱的日子中,最值钱的流通货币当然就是黄金,还有其他门类,大宗商品的价格也迎来了上升,特别是能源的价格一直都处于高位。

人员关乎到所有行业的制造成本,人员价格上涨,那么其他东西的成本自然就会上涨了,在全球通胀的大背景下,尽管中国的通胀控制的很不错,但是难免现在面临着输入性通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不断压缩了工业利润空间。

欧美加息与高通站压缩的需求。

历经长时间的疫情冲刷,如今已经进入到低流行阶段,全球经济结构,矛盾仍未化解工美经济还是处于低迷期。

要知道欧美对于商品的需求量一直都是全球最高的佣金,一直处于低温性,对于消费的刺激欲望也大大的减少。

在疫情期间宽松的货币政策,加上战争带来的原材料价格,持续性增长,导致欧美高通上只能在后期疯狂加息。

近期国内的贸易并不太景气,但是从数据来看以人民币计算增长了0.9%,不过以美元计算就下跌了6.8%,内地对香港、加拿大、意大利下降都超过了21%,对法国、中国台湾出口下降接近20%,对德国、新西兰、英国出口下降14%~16%。

整个欧盟来看1月至2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达到了12.2%(以美元计算)

东边不亮,西边亮,在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南非、菲律宾、俄罗斯,这些国家的出口业务有所上涨,其中俄罗斯上涨最厉害,达到了19.8%,虽然不能与上面所说的形成对冲,但最起码减少出口压力。

国外加息,国内降息,形成了对冲,过去多年货币走势以及利率调整,一直都是跟随着美元的变化而变化,如今反其道而行,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由于这几年受到特殊情况的影响,国内的房地产并不太经济,从去年开始就持续放松货币政策,同时在下头利率刺激,大家去银行贷款买房、生意周转等多方面的业务。

也正是这种对冲的情况下,导致人民币不断贬值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最高已经达到了7.3,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是在短期内还是在6.8~7.2左右徘徊。

工业体系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放眼全球,包括玩金融非常厉害的美国都是以工业制造体系为主体,所有的金融并不是凭空产生出来的,永远都是要实体东西落地后,才能炒作价值的出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工业对于经济增长贡献达到36%是近年来的新高;工业拉动经济增长一点一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拉动了0.8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GDP比重,占比达到27.7%,相比去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

想要复苏经济,首先解决工业问题,还要解决房地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解决之后经济就迎刃而解的,往上攀升,在这大背景下出口业务持续减少,更多的都是推动内需经济的发展,首先就是扩大中低收入人群的消费水平,中低收入人群基数非常的大,这些人消费起来自然都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中国的GDP已经超过1,200,000亿,成为了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如果能在自身产品提升销售规模,对于经济的贡献可以拉高到另外一个成次。

没有发现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更容易的接受国货了,国产汽车、国产球鞋、国产手机、国产家私电器等一系列的东西,而且这比例还在持续性地拉高,但也正如消费者口中所述的,我购买国内的东西就并不代表国内的产品可以盲目的标高价格,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质量更好的进口货。

未来经济的发展更多注重在工业和房地产这方面的推动,如果这两方面能够迎面解决,其他问题都不是大问题了。

0 阅读:23

太益说财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