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发超3300亿,恒瑞仍未走出“至暗时刻”

侃见财经 2024-06-06 09:55:17

“苍天啊,为什么就是不肯涨啊?”

这是恒瑞医药股吧中,一位股民的“绝望呐喊”。

当然,股民对恒瑞医药的抱怨并非没有缘由。

最近几年,恒瑞医药的股价一直“跌跌不休”,截至6月5日收盘,恒瑞医药股价报收43.92元/股,如果从2021年的最高点96.9元/股算起,其股价已经腰斩,市值则缩水超过了3300亿。

不过,相比于持续下跌的股价,恒瑞医药基本面的变化或许才是诱因。

根据财报显示,2021年之前,恒瑞医药的净利润增速基本稳定在20%以上,2019年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了31.05%;但到了2021年之后,恒瑞医药的业绩增速开始放缓,2021年至2023年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8.41%、-13.77%和10.14%。

毫无疑问,在集采的影响下,曾经的医药巨头已经跌落神坛。

而现在值得思考的是,医药集采已经推行了三年、孙飘扬也已经重新掌舵了恒瑞医药两年时间,为什么恒瑞医药还没找到突破口?恒瑞医药到底何时才能“出坑”?

跌落神坛

为什么才短短几年时间,恒瑞医药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药品领域主要分为两大类:创新药与仿制药。创新药研发复杂、耗资巨大且伴随高风险,但回报丰厚,可以提供最新最优疗效;而仿制药则在原研药专利失效后进行复制,尽管疗效与安全性相似,但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优势进入市场。

作为国内药企巨头,虽然恒瑞医药被称为“创新药一哥”,但其也是从仿制药起家。

据财报显示,仿制药一直是恒瑞医药主要的营收来源,直到2018年,仿制药在恒瑞医药总营收中的占比仍超过80%。

当然,这种模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仿制药作为“基本盘”,可以为恒瑞医药提供稳定的营收来源,其才有足够的资金去开发创新药。在2018年之前,恒瑞医药一直沿用这种“双共存”的模式,但集采的出现直接打破了这种平衡。

截至2023年上半年,恒瑞医药中选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22个品种仿制药价格平均降幅达74.5%。其中,2021年9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五批集采涉及8个药品,2022年销售收入仅6.1亿元,较去年减少22.6亿元,同比下滑79%;2022年11月开始陆续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的5个药品,2022年销售收入9.8亿元,较去年减少9.2亿元,同比下滑48%。

在集采的影响下,恒瑞医药的业绩“一落千丈”。

2021年至2023年,恒瑞医药分别实现营收259.1亿、212.8亿和228.2亿,增速分别为-6.59%、-17.87%和7.26%;实现净利润45.3亿、39.06亿和43.02亿,增速分别为-28.41%、-13.77%和10.14%。拉长周期来看,过去的三年也是恒瑞医药上市二十多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三年了。

下滑的业绩,给恒瑞医药的经营带来了巨大压力,已经退休的孙飘扬更是不得不在2021年再度“出山”。

当下,仿制药的寒冬已经到来,此前以仿制药为基本盘的恒瑞医药已经逐渐落后,取而代之的则是像百济神州这样纯粹的创新药企业。面对大环境的变化,纵使是孙飘扬再度“出山”,也很难在短期带领恒瑞医药走出困境。

何时“出坑”?

从目前来看,恒瑞医药的处境确实越来越难。

一方面,像百济神州这样的后起之秀,正在赶超恒瑞医药。

业绩对比来看,2023年百济神州的营收为174亿,营收增速高达82.13%;恒瑞医药的营收为228.2亿,营收增速为7.26%。虽然两者之间还有差距,但只要百济神州能维持这个营收增速,不用多久百济神州就能反超恒瑞医药。

另一方面,虽然现在已经是仿制药的寒冬,但瑞医药想要全面转型创新药也并不容易。

在医药研发界,有个通俗的“双十”说法:10年,10亿美元。即开发一款创新药,需要经历从药物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注册申请、批准上市等多个阶段,耗时约为10年;而这一系列的研发成本,更是超过了10亿美元。

实际上,过去这些年,恒瑞医药在研发上的投入并不少,即便是在业绩下滑的2021和2022年,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仍高达37.42亿和34.87亿,相比2020年的33.49亿不降反升。不过,虽然投入不少,但或许是“先天基因”的原因,恒瑞医药在创新药的成绩并不亮眼,最拿得出手的成绩还是2020年销售额达48.9亿元的PD-1卡瑞利珠单抗。

而且,更为致命的是——即便开发出新的创新药,也很可能再次纳入“集采”。据媒体统计,像阿帕替尼、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瑞马唑仑、氟唑帕利、海曲泊帕等多款创新药执行新的医保谈判价格,医保销售价格平均下降33%。

实际上,在集采的大背景下,虽然创新药相比仿制药有更高的议价权,但终究难逃被“砍一刀”的命运。因此,大部分创新药药企都将注意力放到了海外,例如百济神州,其2023年境外营收的占比就高达55.23%。不过,相比于百济神州,恒瑞医药的境外业务就要弱得多,2023年恒瑞医药国外营收的占比只有2.7%,主要营收仍来自国内。

从目前来看,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恒瑞医药需要做出很多的改变,例如逐步降低仿制药业务的比重、加快布局海外市场等等,而这些改变都需要不少时间。不过,股民显然已经没有那么多的耐心了。

2 阅读:757

侃见财经

简介:看见不一样的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