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关系迎来新篇章?印度大选落幕,莫迪连任却还是“输”了?

女公子来也 2024-06-17 17:23:1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4年6月4日,印度大选落下帷幕,这场历经7个阶段、持续6周、囊括近10亿选民参与的“马拉松”,最终以莫迪的连任结束。

可对于莫迪和他背后的印人党而言,这场胜利却来得十分苦涩,因为他们的最终成绩并未取得预期的成绩。

印人党仅获得240个国会席位,未能超过半数席位的272席。

这意味着,印人党单独组阁的构想破产,莫迪的下一个任期内只能寻求与其他小党共同组阁。

虽胜如败的莫迪,将会采取什么行动?对于中国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始料未及的失利

莫迪和印人党在今年印度大选中遭遇的“滑铁卢”,其实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

在2019年的印度大选中,莫迪领导的印人党狂取303个国会席位,直接实现了单独组阁、独揽大权的绝对胜利。

而在过去两年的地方选举中,印人党依然保持着一骑绝尘的良好势头,拿下了印度31个邦中的20个邦。

因此,在今年大选以前,印度各界一直都十分看好印人党继续高歌猛进。

就连莫迪和印人党自身,也表现得十分的乐观,甚至有些傲慢。

莫迪在选举结果公布前,一度扬言印人党将夺得国会2/3的席位,取得比2019年更具压倒性优势的胜利。

可随着结果的出炉,莫迪和印人党被浇了一盆冷水。

在选举结果公布后,印人党不仅没有如预期那般斩获2/3的绝对优势席位。

甚至连单独组阁的过半席位都没有达成,仅仅获得了240个席位,较之5年前的303席,可谓退步明显。

尽管由印人党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DA)预计仍可拿下超过290席,占据国会中的多数席位。

但这需要一向狂妄的莫迪和印人党放下身段,去拉拢曾经被他们所轻视的小党派。

更重要的是,除了面子上的损失,无法单独组阁也势必对莫迪未来五年的施政计划造成重大影响。

因为不能一家乾纲独断,莫迪的很多计划都将被掣肘乃至是流产。

例如,莫迪原本计划在下个任期中修改宪法,从而颁布一部统一印度各邦的新宪法。

实现全国法律的统一,无疑将会促进印度这个松散的联邦国家进一步实现内部团结。

同时也可以打通内部各邦之间的法律隔阂,推动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从而为印度经济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旦做成,莫迪就将成为印度的“秦始皇”,给印度带来深远的影响。

可想要做出如此大的改革,无疑会损害印度各地豪门的既得利益,遭遇极大阻力。

在这种情况下,唯有印人党单独组阁,才能让莫迪没有任何顾虑地强硬推行新法,就如同他在上个任期强行通过了印度“世袭兵制”的改革一样。

而如今,单独组阁计划的流产,使得莫迪即便连任了总理。

在推行修宪这种大事之时,也必然同时面临对手和盟友的反对与掣肘,改革的难度将直线上升。

更令莫迪和印人党担忧的是,此番的失利,表明了印度人民对于莫迪过去十年执政期的失望、

莫迪曾经做出的竞选承诺大多未能实现,让他和印人党已经逐渐失去了民心,这对于印人党才是最为致命的。

那么印人党为何会在2024年选举中,突然遭遇“滑铁卢”呢?

莫迪的成绩与失误

印人党在次大选中面临的失利,与反对党的空前团结有着直接关系。

由于印人党在过去十年的选举中,一直占据绝对优势,这也让莫迪在对待反对党十分凶狠,用尽手段地进行打压。

在此次选举之前,莫迪甚至动用印人党所掌握的权力,对多个反对党派的领导人物进行政治迫害,以反腐的名义将他们逮捕入狱。

除此之外,由于印度大选中,各党派往往会给投票支持自己的选民派发红包,因而莫迪干脆釜底抽薪地将反对党的账户资金冻结,以削弱其选民投票的积极性。

莫迪这种触碰政治底线的赶尽杀绝,使得在野党派都人心惶惶。

为了对抗和反击印人党的迫害行为,以国大党为首的反对派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纷纷抱团取暖,实现了史无前例的大团结。

在过去,这个囊括了左翼马列主义、右翼穆斯林团体和各邦地方实力派在内的、由30多个小党组成的政治联盟,往往由于各自的利益而互不信任、各怀鬼胎,最终导致一盘散沙的联盟被印人党打得节节败退。

但在2024年的选举中,INDIA却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利益的分配,从而促使各党派在各个选区都集中全力支持联盟选出的竞争者,避免了过去各自为战导致选票分散的局面。

这也是为什么,INDIA的得票率较之五年前仅有不到2%的上升,却能在国会席位大幅度提高的根本原因。

例如,国大党今年的得票率仅从19.49%上升到21.19%,其获取的国会席位却几乎翻倍,从52席增长到99席。

当然,从更加深层次的角度讲,莫迪和印人党今年遭遇的选举失利,归根结底是其过去十年间,施政上未能达到预期,未能真正兑现当初对选民的承诺。

客观地讲,莫迪的十年执政期,还是取得了许多成绩的。

在莫迪上台前的2013年,印度是被摩根士丹利等金融评级机构列为“脆弱的新兴经济体”的国家。

但在2014-2022年年间,印度经济却取得了年均5.6%的复合增长率,远高于全球14个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的3.8%。

在2023年4季度,印度经济更是实现了远高于预期6.6%的经济增长,达到了较高水准的8.4%,成为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少有的连续13个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得益于此,印度如今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越了曾经的宗主国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德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五大经济体。

除此之外,在莫迪的领导下,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也颇有成绩,几组主要工业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2013年,印度的发电量仅有1.16万亿度,而在2023年,便增长到了1.85万亿度,增幅近6成。

钢铁和水泥产量,也分别从2013年的7800万吨和2.13亿吨,大幅增长到2023年的1.4亿吨和3.2亿吨。

这也是欧美想要扶持印度成为新的世界工厂的底气所在。

莫迪的下一步

但在这些光鲜亮丽的经济增长成绩单背后,莫迪却一直被诟病“只为富人服务”的施政纲领,悬殊的贫富差让曾经相信莫迪的底层民众,逐渐开始对其不满。

如今的亚洲首富,来自印度,可印度的广大普通民众,却几乎没有享受到印度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红利。

多组数据,可以说明这一问题。

根据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印度自2023年11月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失业率,其中城镇和农村的失业率最高值,一度来到10.1%和7.4%。

与之相反,印度1%最高收入者的富人群体,其财富总量却在过去两年分别增长了22.6%和40.1%,为历史最高水平。

即便是取得重大发展的工业领域,也并没有表面的那么亮眼。

在莫迪2014年上任伊始,其提出了将印度制造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25%的“印度制造计划”。

可直到2023年,这一数字仅从2014年的15%增长到了17%,远远不及预期。

在现实感受和账面成绩单的巨大反差之下,印度国内对于莫迪经济数据造假的质疑一直不断。

实际上,印度如今的经济数据也的确存在较大水分。

为了提高账面经济数据,莫迪也仿效美国修改了GDP计算标准,将耕牛排泄的牛粪都计入GDP统计之中,其中的水分之大可想而知。

可印度的经济发展困局,却是一个系统性难题。

一方面,印度如今的“种姓制度”,极大制约了高素质劳动力的产出,以及国内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萎靡的内需使得印度经济的发展引擎,只能依赖外部资本的投资。

另一方面,印度国内恶劣的营商环境,又严重影响了外企投资的欲望。

印度“外企火葬场”的坏名声,使得即便有欧美阵营动用政治力量进行扶持,印度近些年吸引外资的能力却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印度国内存在的各方面系统性问题,绝非莫迪可以轻易改变,届时,为了挽回民众的信心,莫迪可能做出许多疯狂的举动。

其一,是加大对国内以伊斯兰教、锡克教为代表的少数族裔的打压与剥削,刺杀锡克教运动海外领袖的事情还将继续发生;

其二,便是挑动与邻国的军事冲突,从而转移矛盾,塑造强硬的人设争取选票。

作为印度宿敌的巴基斯坦,当然是莫迪用来立威的最佳选择,可莫迪选择在中印边界制造争端,同样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可以预见,印度发展越是达不到预期,中印边界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结语

此次印度大选中,莫迪和印人党的失利,使得中国不得不提前防范印度政客为了自身利益。

而在中印边界制造争端的可能性,正如历史上,尼赫鲁便是在他的第三个任期里,挑起了中印战争,并最终输得一败涂地。

参考文献

环球网《「解局」印度大选结果出炉,为何说莫迪“虽胜犹败”》

观察者网《莫迪“虽胜犹败”,屡试不爽的民族主义大旗失灵了?》

2 阅读:321

女公子来也

简介:欢迎大家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