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地面塌陷,多辆汽车跌落!这种事件如何防范?

据有关媒体报道,4月26日,湖南株洲一小区内部道路发生坍塌现象,多辆汽车一下子从道路边掉落,从有关视频显示,事发时,一女子抱着孩子前脚刚离开这一区域,就发生了地面塌陷,所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不过也让当时事人和视频前的我们惊出了一身冷汗。目前,当地正在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深入调查。

近年来,在城市建成区内,像这种地面塌陷事件屡屡发生,仅去年笔者知道的就有:浙江杭州西湖区发生地面塌陷;河南洛阳新安县一小区附近的公路发生部分坍塌;黑龙江哈尔滨市景江东路人行道发生塌陷。

据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2021年,全国共发生较大规模的地面塌陷285起、地裂缝21起、地面沉降11起,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大家知道,在山区地段,由受地质运动和强降雨等因素的影响,有时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事件,而在城市建成区往往不会出现这样的地质灾害事件,那么,为什么还会发生地面突然塌陷的问题呢?

实际上,无论是城市建成区,还是荒郊野外,地面塌陷都属于突发的地质灾害,当下部土层或者岩层承受不住表层地面的重量时,在重力作用下,往往会发生沉降或者断裂等情况。由于这种事件的发生,带有难以监测、难以预测和较大的破坏性,因此极易造成一定的财产操失,甚至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单从城市建成区来看,引发路面塌陷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从自然因素看,主要包括:一是由地质运动所造成的地面不稳定。我们脚下的大地内部,其实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岩层的相对运动,只不过很多时候这种运动位移都比较小,我们感受不到而已。当相对位移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因发生短时的内部能量集中释放时,就会引发强烈的岩层挤压、错位或者断裂,更严重的还会引发地震,在这种情况下,地面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高低起伏、扭曲或者塌陷的问题。

二是高强度的降雨。特别是在夏秋雨水集中的季节,如果发生长时间的强降雨,那么地下土壤中水分的流动和冲刷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土体流失现象加剧。同时,强降雨会加重对路基主体和地面表层土壤的冲蚀,形成地面雨水流动通道的加大和变形,可能会造成地下一定空间内土壤致密性下降甚至空洞的情况,在表层雨水积聚、土壤以及其他重物的共同压力作用下,形成路面突然塌陷的情况。

三是城镇地下管道的破损。一些地下管道特别是给水、排水管道,如果存在着年久失修、老化、接口松动或者受到其他外力的影响而发生破损时,就会从管道内流出大量水分,从而将周边土壤稀释甚至冲走,继而造成周围土体的流失,形成一定范围的空洞,容易造成突发的路面塌陷事件。

从人为因素看,主要包括:一是过度抽取地下水。当人们在一个区域抽取地下水的强度,超过了地下水正常补给的程度时,就会发生水位下降的问题,从而造成地下含水层承压能力的下降,地层原有结构的稳定性持续降低,土层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当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伴随着地面施工作业或者雨水的长期浸泡,也会形成路面突然塌陷。

二是路面施工没有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比如,路面建在了比较松软的土层之上、路基填料控制不严格、路基填筑前没有认真进行地基承载力测算、路基压实操作没有做到位、建筑物和地下管线或者地铁施工时扰动工程过于频繁等等,都会影响路面下部土层的稳定性。

三是地下的管道铺设过于密集。城市对于地下管线的管理职责没有明确,缺乏信息共享和相互协作,致使多头施工、多头管护,造成的后果就是地下存在着不必要的额外空间,而且还造成对地下环境干扰强度和频次的增加,容易形成地面塌陷的巨大隐患。

四是重型车辆和机械的施压。一些城市对于城镇内部道路行驶的重型车辆和机械,没有严格明确的管控和限制措施,一旦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机械重量超过了道路的承受极限,或者频繁发生重物压路的情况,那么道路的基础就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容易引发道路不同区域土层密度的巨大差异,从而致使路面出现局部塌陷。

从上面可以看出,引发城镇内部路面塌陷的原因非常复杂,对于一些诱发的自然因素,我们当然很难从根本上加以抑制,但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干预、补救以及预防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生塌陷的风险,比如,我们可以提高道路规划的科学性、增强道路施工的规范性、增加地下管道铺设和管理的合理性、严格道路使用的分类管理和限制措施等等,来提升道路的安全性。

此外,还应该切实加大对过度抽取地下水的管控力度,及时用人工的方法加快补给地下水,提高地层的抗冲击性。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需要“未雨绸缪”,及时对城市道路的安全性进行深入排查,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特别是提前找出存在的空洞体,并立即采用相应工程手段加以处理,尽可能第一时间消除隐患。

0 阅读:0

芜湖西瓜妹说体育[已注销]

简介:芜湖西瓜妹,专注体育,带来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