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仁天皇之后,日本只剩3个皇位继承人,唯独不包含天皇的孩子

史座计 2024-05-24 11:02:56

今天的日本有“两少”,关乎日本的国运。一是日本新增人口少,年出生人口总数已经首次跌破80万人,创历史新低,年死亡人数甚至是年出生人数的2倍。

第二就是日本皇室男丁少,公主一个接着一个出生,个个乖巧温纯可爱,但皇子却少的可怜。自从1965年德仁天皇的亲弟弟秋筱宫文仁亲王出生后,50年来日本皇室只有1位男丁诞生,以至于日本皇室被外界喻为“阴盛阳衰”。

如果是人口减少,倒也不是特别严重,日本完全可以通过吸引外来移民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可皇室男丁不断减少,就比较严重了,直接影响的是日本皇位的继承,毕竟日本皇室实行的是嫡长子世袭制,皇室没有男丁就没法继承皇位,总不可能随便从日本社会拉一个男人当天皇吧。

在日本《皇室典范》中,第一条就明确规定,“只有男性皇嗣有皇统、皇位继承权”,这就直接否决了日本女性天皇的可能。

根据这一原则,以现任德仁天皇为基准,能找出符合继承条件的男性皇嗣只有区区3人,分别是秋筱宫文仁亲王、秋筱宫悠仁亲王、常陆宫正仁亲王。

其中德仁天皇和雅子皇后只生育有一个女儿敬宫爱子公主,显然无法继承皇位;而且浩宫德仁天皇今年已有64岁,雅子皇后61岁,均过了花甲之年,不太可能再生子嗣。

德仁天皇唯一的亲弟弟秋筱宫文仁亲王,与妻子秋筱宫纪子王妃生育有3个孩子,分别是秋筱宫真子公主、秋筱宫佳子公主、秋筱宫悠仁亲王,这就意味着秋筱宫一家有2个皇位继承人。

德仁天皇与秋筱宫文仁亲王都是继宫明仁天皇的儿子,除了2个儿子之外,继宫明仁天皇还有1个女儿纪宫清子公主。

继宫明仁天皇还有一个亲弟弟常陆宫正仁亲王在世,而常陆宫正仁亲王和华子王妃一生都没有生育子女,所以常陆宫正仁亲王也有皇位继承权。

那么在秋筱宫文仁亲王、秋筱宫悠仁亲王、常陆宫正仁亲王三人之间,三人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呢?

在日本《皇室典范》的第二条就继承顺序进行了明确规定,分别是:皇太子、皇长孙、皇长子其他的子孙、皇次子及其子孙、其他皇子孙、皇兄弟及其子孙、皇伯叔父之子孙。

首先德仁天皇只有1个女儿爱子公主,按照女性不能继承皇位,以及女性下嫁平民后自动脱离皇籍的原则,也就意味着德仁天皇没有皇太子、没有皇长孙、皇长子其他的子孙、皇次子及其子孙、其他皇子孙。

这样一来,本来属于第六顺位继承人的秋筱宫文仁亲王就成了天皇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符合“皇兄弟及其子孙”的继承原则,毕竟秋筱宫文仁亲王是德仁天皇唯一的亲弟弟。

而秋筱宫文仁亲王的儿子秋筱宫悠仁亲王也符合“皇兄弟及其子孙”的继承原则,所以秋筱宫悠仁亲王就成了德仁天皇之后的第二顺位继承人。

常陆宫正仁亲王作为德仁天皇父皇唯一的亲弟弟,也就是德仁天皇的亲叔叔,符合“皇伯叔父之子孙”的继承原则,则成为德仁天皇的第三顺位继承人。

现实情况是,秋筱宫文仁亲王与哥哥德仁天皇只相差5岁,如果德仁天皇一直活到100岁退位,那么95岁的秋筱宫文仁亲王再继承皇位显然已经不合适了,还有一种情况是,万一弟弟秋筱宫文仁亲王因某种不可抗拒的因素先走一步,只有亲侄儿秋筱宫悠仁亲王继承皇位最合适。

至于说常陆宫正仁亲王,他现在已89岁了,恐怕等不到德仁天皇退位的那一刻,更别提未来继承皇位了。

所以,日本皇室目前只有一位最佳的皇位继承人,那便是00后的秋筱宫悠仁亲王。

日本真的得祈求秋筱宫悠仁亲王能健健康康生活下去,然后娶妻生子,确保有男丁,才能缓解天皇的继承压力,否则一旦秋筱宫文仁亲王和秋筱宫悠仁亲王出现某种不能继承皇位的事故,日本天皇可真的就后继无人了。

要知道,在秋筱宫文仁亲王、秋筱宫悠仁亲王、常陆宫正仁亲王三位皇位继承人之后,已经追溯到祖辈,都找不到一位现世的皇家男性子嗣了。

前面已经讲了,德仁天皇的父辈只有继宫明仁天皇和亲弟弟常陆宫正仁亲王俩兄弟,它们俩是迪宫裕仁天皇仅有的2个儿子。而迪宫裕仁天皇是兄弟4人,二弟是秩父宫雍仁亲王、三弟是高松宫宣仁亲王、四弟是三笠宫崇仁亲王,它们4个兄弟又是明宫嘉仁天皇(即大正天皇)仅有的4个孩子。

除了迪宫裕仁天皇有2个孩子继宫明仁天皇、常陆宫正仁亲王在世之外,另外3个兄弟都已经辞世,且二弟秩父宫雍仁亲王、三弟高松宫宣仁亲王终身没有生育子女,四弟三笠宫崇仁亲王倒是生育了3个儿子,分别是三笠宫宽仁亲王、桂宫宜仁亲王、高圆宫宪仁亲王,已经全部离世,但是他们仨不是没有生育子女,就是所生子女都属于女性,没有一人是男性子嗣。

其中三笠宫宽仁亲王只生育有2个女儿,分别是彬子女王、瑶子女王;桂宫宜仁亲王终身没有孩子;高圆宫宪仁亲王生育有3个女儿,分别是承子女王、典子女王、绚子女王。

可见,从现在的德仁天皇往前追溯到父辈的明仁天皇、祖辈的裕仁天皇、曾祖辈的嘉仁天皇,都再也找不出一位新的天皇继承人,可见日本的皇位继承危机有多么严重。

0 阅读:1

史座计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