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如此喜爱小满节气?江南夏初景色美不胜收,七绝4首剖析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5-30 22:10:50

七绝.小满日口号 明 · 李昌祺

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

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首句“久晴泥路足风沙”,开篇即描绘了小满时节的一个典型场景:久晴之后,原本湿润的泥土路变得干燥,风一吹,便扬起一片风沙。这不仅为读者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画面,也暗示了时节的转换,从湿润的春季过渡到干燥的夏季。

接着,“杏子生仁楝谢花”一句,则通过描绘杏子结实和楝花凋零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突出了小满时节的特色。杏子开始长出果实,象征着夏季的丰收和生机;而楝花的凋零,则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似乎在告别春天,迎接夏天的到来。

第三句“长是江南逢此日”,将读者的视线从具体的自然景象拉回到更广阔的时空背景中。江南地区常常在这个时节遇到小满,这不仅点明了地点和时节,也隐含了作者对江南地区小满时节的独特感受。

最后一句“满林烟雨熟枇杷”,则是对整首诗的总结和提升。烟雨笼罩的树林中,枇杷逐渐成熟,这一景象既符合小满时节的自然特征,也表达了诗人对夏季丰收和美好生活的期待。同时,“满林烟雨”也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小满时节之中。

七绝.閒居杂兴 明 · 薛文炳

最爱江南小满天,樱桃烂熟海鱼鲜。

一声布谷啼残雨,松影半帘山日悬。

首句“最爱江南小满天”,开门见山,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江南小满天气的喜爱。江南地区气候湿润,四季分明,尤以春夏之交的小满时节为美。此时,天气渐热,雨水适中,万物生长繁茂,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下来,“樱桃烂熟海鱼鲜”一句,通过具体的事物来描绘小满时节的特色。樱桃成熟,色泽鲜红,口感甜美,是夏季的时令水果。而海鱼则因为天气转暖,变得更为鲜美。这一句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小满时节的丰富物产,也体会到了作者对美食的热爱和追求。

“一声布谷啼残雨”一句,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布谷鸟是江南地区常见的鸟类,其叫声清脆悦耳。而“残雨”则是指刚刚下过的小雨,雨滴还挂在树叶和花瓣上,晶莹剔透。布谷鸟的叫声打破了雨后的宁静,给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和活力。

最后一句“松影半帘山日悬”,则通过写景来抒情。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室内,形成斑驳的光影。而远处的山峰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雄伟壮观。这一句不仅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环境,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种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七绝.四月 明 · 文彭

我爱江南小满天,鲥鱼初上带冰鲜。

一声戴胜蚕眠后,插遍新秧绿满田。

文彭(1498年-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南直隶苏州府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明代书法篆刻家、书画家。这首诗是他描写江南四月美景的作品。

首句“我爱江南小满天”,诗人直接表达了对江南小满天气的喜爱。江南地区在四月时节,天气渐暖,雨水适中,万物复苏,正是春意盎然的时刻。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江南四月天的美好画卷。

次句“鲥鱼初上带冰鲜”,诗人用鲥鱼来描绘江南四月的美食。鲥鱼是江南地区的特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诗人以鲥鱼初上市,还带着冰鲜的状态,生动地描绘出了江南四月的时令美食,也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富饶与美好。

第三句“一声戴胜蚕眠后”,诗人巧妙地运用戴胜鸟的叫声,来描绘江南四月的农村生活。戴胜鸟是江南地区的常见鸟类,其叫声清脆悦耳。蚕眠后,是蚕宝宝开始吐丝结茧的时刻,也是农民们开始忙碌的时候。诗人通过戴胜鸟的叫声,让人感受到了江南四月农村的繁忙与生机。

最后一句“插遍新秧绿满田”,诗人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江南四月田间地头的景象。新秧插遍,绿油油的稻田一片连着一片,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这一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了江南四月田野的生机勃勃,也让人感受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成果。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江南四月的美景和美食,以及农村生活的繁忙与生机。诗人通过对江南四月天、鲥鱼、戴胜鸟、新秧等自然和人文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江南四月画卷。

古人为何如此喜爱小满节气?江南夏初景色美不胜收,七绝4首剖析七绝.石泉开田 明 · 吴与弼

风雨潇潇小满天,四山蓑笠事新田。

个中会得艰难意,细和豳风七月篇。

首句“风雨潇潇小满天”,诗人开篇即点明时节,小满时节,雨水潇潇,既描绘了当时的天气状况,也为下文农民开垦新田的场景做了铺垫。

次句“四山蓑笠事新田”,进一步具体描绘了农民们在小满时节辛勤劳作的情景。他们戴着斗笠,披着蓑衣,在山间开垦新的田地,为了秋天的丰收而努力。这里的“四山”暗示了农民们劳作的范围广泛,而“事新田”则突出了农民们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投入。

第三句“个中会得艰难意”,是诗人对于农民生活艰辛的深刻体会。他们不仅要在风雨中劳作,还要面对种种困难,如土地贫瘠、收成不佳等。然而,正是这些艰辛,让诗人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农民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易。

最后一句“细和豳风七月篇”,诗人引用《诗经·豳风·七月》中的描写,与眼前的景象相互映照。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农民一年四季的辛勤劳作和生活状况,与诗人眼前的农民开垦新田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通过这样的引用,不仅表达了对古代农民生活的同情和敬意,也表达了对当下农民辛勤付出的赞赏和感慨。



0 阅读:0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