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镇守东海:向美日彰显实力,十年后南海也需空防识别区

长河古月 2023-11-24 23:00:00

11月23日,标志着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建立10周年。在这个十年的征程中,东海防空识别区已然成为中国防空系统的一道坚实屏障,为国家安全和领空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十年前,我们依赖着歼-11和歼轰-7执行拦截查证任务,而如今,歼-20频繁巡逻于东海上空,成为防空识别区的常客。

2013年11月23日,中国国防部宣布在东海建立防空识别区,并发布了相关规定和示意图。该区域要求外国飞机在进入时提前报告任务性质,进行安全识别,以确保我国海空安全。防空识别区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空中安全而在领空之外设立的缓冲区域,在国际上并非独创,早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就为了防范苏联而设立了第一个防空识别区。随后,日本、韩国等国也效仿建立了各自的防空识别区。

与日本、韩国的防空识别区相比,中国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更显必要和紧迫。东海直面日本,北邻韩国,南界台湾,美军在这一地区部署了大量军事基地。为了提升我国的防空能力,东海防空识别区应运而生。然而,建立防空识别区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国防需求和国防能力的双重支持。在新世纪初,我国的战斗机、防空雷达等装备迅速发展,歼-10、歼-11等战机大规模列装,为建立防空识别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立不仅仅是为了捍卫东南沿海的空中安全,更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地区冲突压力。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通过这一区域积累了丰富的危机预防和处理经验,提高了对复杂空情信息的掌握能力。随着歼-20、空警-500、高性能反隐身雷达等先进装备的投入使用,解放军在东海空域的掌控能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后,歼-20甚至在东海上空“近距离逼近”F-35战斗机,让美国空军感到震惊。这一事件也促使美军更新了预警机装备,淘汰E-3A,装备更为先进的E-7A预警机。

在与日本、美国等国家的军机较量中,解放军表现出色,有效遏制了对手的嚣张气焰。尤其是日本,曾对解放军飞机的伴飞和监视表现得相当嚣张,但随着解放军战机的出海次数增多、数量增加、性能不断提升,日本航空自卫队的F-15J在东海上空的优势逐渐被削弱,甚至不再一对一监视解放军飞机。

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建立,为解放军的空中力量锻炼提供了宝贵机会,使得一大批飞行员、指挥员在这片区域与强敌进行智勇较量,不断积累经验。这十年来,防空识别区的经验也为中国建立新的防空识别区提供了指导。面对日益增大的南海冲突压力,解放军有必要在南海建立类似的防空识别区,将边界推至菲律宾近海,以完善对南海空域的管控。

在国际军事领域,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建立不仅体现了中国防空能力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区军事平衡。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强硬表态,让美日等国认识到我国的防空实力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技术水平的竞争中,解放军的歼-20更是展现出超越的实力,成功逼近F-35,使其无法察觉。

总体而言,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建立是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十年的经营,解放军在这片区域的空中长城上屹立不倒,为中国在东南沿海的战略经济区提供了坚固的屏障。这一成绩不仅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奠基。在国际军事舞台上,中国防空力量正逐步走向更为强大的未来。

0 阅读:39

长河古月

简介:揣着一口袋的开心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