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运气得来的,最终凭本事败光,这些历史人物印证了这句话

好哥聊历史 2024-02-02 09:21:29

“凭运气得来的迟早都要凭实力败光”,这句话并不是特指某个历史人物,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或观点。它强调的是,如果一个人因为运气好而获得了某些成功或财富,那么他可能会因为缺乏实力或能力而最终失去这些成功或财富。

在历史上,有许多人因为运气而获得了成功或财富,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而失去了这些。例如,一些人可能因为过于依赖运气而忽略了实力的提升,导致自己在某个领域的知识或技能不足,最终无法保持成功。

一、赵孝成王

赵国在赵孝成王的爷爷赵武灵王,还有他父亲赵惠文王手里的时候,国土版图到达了巅峰。西边靠近秦国的国土盖到了秦国的头上,东边的国土跟燕、齐接壤,是三晋中国土最大的国家。在当时战国时期的北边,赵国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但是赵国传到了赵孝成王手里的时候,国土却发生了急剧性的变化——迅速缩小。赵孝成王即位之初,燕国趁着赵孝成王刚继位,大举进攻赵国。当时的赵国有名将赵奢还有廉颇,可是赵孝成王竟然不派廉颇和赵奢出战,而是选择送出济东三城,五十六座城邑给齐国曾经打败过燕国的田单,让田单为赵国效力,攻打燕国。

对于赵孝成王这种行为,当时的赵奢特别的气愤。五十六座城邑,那得死多少赵国将士才能换得来!赵奢主动申请带兵出战,赵孝成王不为所动,该送还是送。城邑虽然送出去了,但是得到的效果却目不忍睹。田单故意率领着赵军在边境和燕军僵持,到最后两败俱伤。

公元前262年,秦国武安君白起征讨韩国,将韩国的国都新郑和上党的通道断绝,这样一来,上党成了孤城,韩国援兵无法前去救援,上党郡太守冯亭眼睁睁看着秦兵逼近一筹莫展,于是把上党献给赵国。赵孝成王,面对这种天上突然掉馅饼的事情非常上头,他排除众议,接受了上党郡。就这样,年轻的赵孝成王摊上大事儿了。于是,就有了后面的长平之战。

秦国左庶长王龁(hé)率军攻克上党,上党老百姓逃往赵国,赵国派出老将廉颇据守长平,并接应逃来的百姓,王龁与赵军数战,赵军均不能敌。但廉颇身经百战,善于用兵,虽然处于劣势,仍能和秦军对抗拉锯,赵军采用固壁不战的防守战术,秦军一时半会也没有更好的攻克办法,战局呈僵持态势。

这种打法,是巨大的消耗战,秦赵两军都深陷其中,这时候,比拼的是耐力、毅力、信心、勇气,这些赵军不缺。但赵孝成王急得多次下令廉颇出战,廉颇老谋深算,深知出兵必败,所以拒绝听令,任凭说破大天儿来也不出兵,于是,赵孝成王力排众议,把不听调遣的廉颇换下,任命赵括为新统帅,同时再调给赵括二十万大军,加上正在前线作战的将士,一共四十余万大军,一股脑儿的集结在长平,准备和秦军决一死战。

赵括是个纸上谈兵的人,来到前线,推翻廉颇之前的所有军令和部署,将之前的军官悉数调换,下令全线出击,攻打秦军。白起面对赵括的进攻,假装战败,赵括首战告捷,乘胜追击,哪知道白起玩了阴招,派一支两万五千人的秦军部队把赵军的后路截断,派另一支五千人的部队将赵军营垒一分为二,这下麻烦大了,赵军被分割成了两部分,粮道也被断绝了。

赵括这时才领教到了秦军恐怖的战斗力,屡战屡败,不得已,只好捡起廉颇的老办法,修筑坚固营垒,坚守不出,等待救援。在既无救兵又无粮草的情况下,苦苦支撑坚守了四十六天之久,实在饿急了,营中甚至已经出现互相残杀相食的情况了,赵括明白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只能和秦军硬刚了,他把赵军分为了四组,采用车轮战术,轮番疯狂进攻,连续五次进攻都无法突围,最后,赵括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不惜与秦军肉搏,以图杀开一条血路,奈何秦军太凶悍了,赵括不敌被乱箭射死,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国士兵只得投降秦军。

这时,白起将投降的赵国士卒全部坑杀,只放走了二百四十个年龄小的士兵返回赵国。至此,长平之战偃旗息鼓,秦国大胜,而赵国大败军事优势几乎丧失殆尽,完全失去成为中原霸主的可能性。

二、袁术

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他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司空袁逢的嫡次子,冀州牧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举孝廉出身,四世三公,曾任河南尹、虎贲中郎将。董卓掌权后,袁术加号后将军,逃往南阳郡。他参与了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行动,并在董卓死后与袁绍和曹操对抗,但最终兵败逃往九江,割据扬州地区。

孙坚死后,继承孙坚家业的是他的大儿子孙策。孙策很大程度上遗传了孙坚勇武好战的性格,也喜欢带领军队亲自冲锋,人送外号江东小霸王。但孙坚死后,班底中老家伙们千方百计想要脱离孙家军事集团。孙策献上了传国玉玺给袁术,希望袁术给他一些兵马,平定江东内乱。

袁术一看传国玉玺,一下子就上头了,在他看来,有了传国玉玺自己可以名正言顺的称帝了。于是就用自己手下的一些兵马和孙策做了这笔交易。袁术可从来都不是一个低调的人,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在寿春称帝,建号仲氏。这下全国都知道他获得了传国玉玺。但是袁术还没来及高兴就好就发现大家把审视的目光聚焦在自己身上,成为众矢之的。而成功借兵的孙策迅速平定了江东内乱,成为了江东的最高实际军事行政长官,为后来自己弟弟建立起东吴政权奠定了基础。

除了外部敌人,袁术内部的统治也并不稳固,骄奢淫逸,横征暴敛,导致江淮地区民不聊生。正如《资治通鉴》所言:“袁绍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梏;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赢,民多相食,州里萧条。”建安四年(199年),袁术因部下叛变及受到吕布和曹操的攻击而元气大伤,最终呕血而死。

三、李煜

南唐后主李煜的是幸运的,因为作为家中老六的他,按说是轮不到他来当这个皇帝的,可是有时候命运的安排就是这样离奇,他的三哥、四哥、五哥接连夭折,而大哥又染病去世,唯一一个健康长大的二哥,也因为意图篡位而被强制退出皇帝的竞争序列,于是,身为老六的李煜就糊里糊涂的继承了帝位,这是真的幸运至极。但是,凭运气得来的皇位,却在他手里一步步败光。

李煜不幸地遇到了柴荣和赵匡胤,别说南唐,当时整个天下都不是这2位的对手。关键时刻,李煜还用人错误,他误杀了重要的将领林仁肇,导致国家再无可用之人。林仁肇出生在建阳,体力出众,性格坚毅。当时宋朝处于强势地位,南唐相对较弱。李煜对宋朝采取低头称臣的态度,没有反抗或采取任何不当行动。林仁肇考虑到这一点,主动提议:“起兵之日,立即奔告北朝,声称我窃兵谋反,如果事成,那么我会归国;否则,请将我族灭,以证明陛下没有二心。”尽管林仁肇如此执着,李煜的回应却唯唯诺诺。

宋太祖一直希望攻取南唐,而林仁肇则是他唯一忌惮的猛将。为了除掉他,宋太祖实行反间计。赵匡胤贿赂了林仁肇的侍从,让他绘制林仁肇的肖像画,并在宫中的一个空房间里悬挂起来。李煜中计,没有事实核实就将林仁肇处决了。林仁肇的去世使南唐再无可以独当一面的猛将,在战场上处于更加被动的局势,而宋军则去掉了心头大患,三年后顺利灭掉了南唐。

李煜自己的生活也过于奢侈,日日沉迷声乐享乐,听歌赏舞,与宠妃吟诗作对,特别是宠爱皇后之后,特意叫人用带有金丝的红罗绸缎来装饰宫殿的墙壁,以翡翠珠宝装饰宫殿的窗户,用宝珠代替蜡烛照亮整个宫殿。那时的南唐本就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困难,与皇宫的生活形成明显对比,但李煜没有了解民间的疾苦,这一点也决定的灭亡的命运。

运气虽然能够让人一夜暴富,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缺乏实力将很难持续成功。那些凭借一时的运气赚取地位金钱的人,往往缺乏稳固的实力基础。某人可能因为一次机缘巧合而获得地位,然而如果他没有足够的经验,没有让人信服的本事,很难在这个地位上长期立足。这就像是建立在流沙上的城堡,一旦失去了运气的眷顾,就会迅速崩溃。

相比之下,实力是持续成功的保障。因为实力是通过知识、技能和经验的积累而得到的,它是一种可以持续发展和不断积累的资本。实力包括对时局的深刻理解、对竞争对手的把握,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方面。这些因素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

综上所述,凭运气挣的,最终会凭实力亏光,古往今来,莫不如此。通过努力和实力,我们可以创造出更多持久的价值,为自己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0 阅读:119

好哥聊历史

简介:聊聊历史,寻找同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