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和生成式AI,正在改变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

一只科技大白鲸 2024-06-01 07:29:24

中国制造企业出海,不再是单打独斗,更多是基于一个平台,抱团作战、专业分工。

中国制造业繁盛强大,占据全球 30% 以上的产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这些产能并非孤立存在,它天然为全球市场准备。中国制造 2000 年初就是外贸导向。中国制造业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不断创新的科技实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2020 年之后,中国制造的出海步伐在加速。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04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仅 0.63 万亿美元,全球占比 8.6%。近 20 年来,中国工业增加值在全球占比不断攀升。2022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 4.98 万亿美元,全球占比高达 30.8%。2021 年(世界银行公开统计数据截至 2022 年,其中美国截至 2021 年),中国工业增加值甚至比美国(2.50 万亿美元)、日本(1.05 万亿)、德国(0.81 万亿)三者的总和还高。

不同年代,中国制造给世界的印象大不相同。2000 年初,中国制造留给世界的印象是服装、鞋帽、玩具;2010 年之后,中国制造留给世界的印象是电脑、家电、手机;2020 年之后,中国制造留给世界的印象是潮流硬件、光伏风电、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2000 年代早期的中国制造约等于低端制造,“八亿件衬衫的利润才能换一架空客飞机”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出海的中国企业“一个背包走天下”,靠的是“胆子大、路子野”。

经历 20 余年转型升级,一批性价比很高、质量过硬、技术创新的中国制造正席卷全球。小到平衡车、充电宝、吹风机、运动相机、扫地机器人、手机,大到电脑、家电、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重型机械……

世界对中国制造依旧存在诸多误解,产能过剩、低价竞争是常见的看法。其实不然——2020 年代各行各业出海风靡全球,中国制造靠的是技术创新、团队作战,以及强大的供应链网络、高质量的组织能力。

中国制造利用新技术不断创新,最终实现领先。比如,近一年来,中国制造企业就把生成式 AI 用在设计研发、生产管理、产品质检、客户服务等环节。生成式 AI 不是中国从 0 到 1 首创的技术,但中国制造企业正在探索从 1 到 100 的应用创新。

中国制造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抱团作战、专业分工。企业不仅会跟着国内产业链上下游伙伴一起出海,还会在全球市场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比如,亚马逊云科技就是很多中国制造企业的重要伙伴。

亚马逊云科技全球企业战略总经理 Ishit Vachhrajani 5 月 29 日在一场小规模交流会中表示,中国企业有出海的雄心壮志。亚马逊云科技会提供全球区域的云端技术、大模型技术帮助中国客户实现创新,为他们的企业创造价值。

中国制造改头换面

中国制造的出海早已转型升级、改头换面。

目前,中国货物出口是以机电、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4 年之后,中国机电产品(机械、电器、电子设备等)在货物出口总额中占比长期接近 60%,高新技术产品(计算机、光电、材料等)在货物出口总额中占比长期在 24%-30% 之间。

中国的智能硬件在全球造就了一个又一个隐形小巨人。它们看似不起眼,却能在所处领域做到全球领先。中国制造的消费电子因此被赋予了“潮流硬件”的标签。

九号公司是一家以电动平衡车、滑板车为主业的硬件企业。2015 年被小米投资之后,该公司收购了全球平衡车鼻祖美国赛格威公司。财报显示,2023 年九号公司海外收入占比 47%。九号公司的业务覆盖欧美、澳新、日韩等主流市场,2023 年电动滑板车在欧洲市场份额名列前茅。

安克创新是一家以数码充电产品为主的硬件企业,总部在湖南长沙。靠销售充电宝、家用光伏储能、智能安防、智能清洁、蓝牙耳机、智能音箱等产品,安克创新 2023 年营收高达 175 亿元。安克创新的海外收入占比高达 96%,业务覆盖北美、欧洲、日本、中东等主要市场。

绿米联创是一家智能家居企业,也是小米生态链企业。绿米联创的产品除了智能插座、智能门锁、智能网关,甚至包括智能宠物喂食器。它打通了 Apple Home、Google Home 智能家居协议,在海外取得了较大进展。截至 2023 年 9 月,绿米联创全球用户超 1100 万,激活设备超 3600 万,覆盖 42 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出海一字之差,含义却千差万别。早年,中国制造企业只是纯粹出口做外贸。思路是尽量压低国内外运营成本,利用海外市场创收。如今智能汽车、智能硬件企业出海时,会选择深度本地化——比如直接采用当地人才,汲取全球前沿技术。核心目的是,因地制宜进行业务创新,提升运营管理水平。

智能汽车是中国制造取得突破的新兴领域。2023 年,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 年中国汽车整车出口 491 万辆,同比增长 57.9%。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 120 万辆,同比增长 77.6%。当年,日本汽车出口 442 万辆,德国汽车出口 311 万辆。

目前,中国汽车出口位居领先企业是上汽集团,2023 年上汽集团海外市场销售汽车 120.8 万辆,同比增长 18.8%。小鹏汽车这样的“新势力”则是把市场拓展到了瑞典、荷兰和丹麦等北欧国家。

上汽海外出行、小鹏汽车、九号公司、安克创新、绿米联创,这些新一代中国制造企业普遍有类似的特点,它们愿意为创新付出成本,提升自己的技术领导力。这些企业在布局海外市场时选择了与亚马逊云科技合作。亚马逊云科技为之提供云计算、生成式 AI 等技术平台,上述企业则是用产品技术解决自身实际业务问题。

比如,上汽海外出行利用亚马逊云科技部署了智能网联平台,这套平台成为它在海外市场的差异化优势之一。小鹏汽车基于亚马逊云科技在海外构建了数据湖,并用机器学习进行智能化分析。九号公司把各类 App、车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平台、都部署在了亚马逊云科技上。安克创新则把核心 ERP(企业资源管理)、数据库系统部署在亚马逊云科技上。绿米联创直接使用了亚马逊的 Private CA 获得智能设备认证数字证书,很快融入国际市场的全屋智能连接标准协议。

步步为营的创新

联讯动力咨询公司总经理林雪萍是制造领域的研究者。在林雪萍看来,早期凭借廉价劳动力,中国确实吸引了很多外资企业。但中国制造后期崛起中,劳动力因素大大下降。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是强大的供应链网络、高质量的组织能力。此外,中国企业在新兴赛道敢冒险、敢投入,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一家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中国区负责人的观点是,中国企业并不擅长从 0 到 1 的创新,但擅长从 1 到 100 的创新。从 0 到1 不容易,从 1 到 100 同样很难。中国拥有丰富的产业生态、消费场景,新技术容易被企业规模转化和应用落地。这种步步为营的创新,容易打造出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

5 月 29 日,在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上,亚马逊全球副总裁、亚马逊云科技大中华区总裁储瑞松演讲时表示,中国制造业在持续向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亚马逊云科技除了关注本地 IT 系统上云,还关注工程和设计、智能制造、智能产品与服务、客户体验等领域如何利用云和生成式 AI 创造更大价值。

生成式 AI 首创于美国市场。不过,一批中国制造企业正在探索从 1 到 100 的应用创新,甚至跑在了前面。中国制造企业用生成式 AI 在设计研发、流程管理、产品质检、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取得了进展,这有效提升了它们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一些中国企业 CIO(首席信息官)正在思考如何渐进式地落地生成式 AI。近期他们表达了一个观点,落地生成式 AI,首先要算清投入产出比,然后从营销、客服、数据报表等有成熟案例的业务场景试点,再大规模部署,最后才制定相应的顶层战略,并匹配相应的人才队伍——这与以往的新技术战略的设计与应用是完全不同的思路。

2023 年海尔创新设计公司和 Nolibox(计算美学)公司、亚马逊云科技合作,共同把生成式 AI 融入到工业设计之中。Nolibox 是一家人工智能设计服务公司,它为海尔交付了一套可以使用 AI 绘画大模型的自动化设计系统应用。亚马逊云科技在工程和设计方面,支持客户使用云上的弹性算力和 HPC(高性能算力),实现工程设计的大规模仿真。

海尔这套自动化设计系统上线后,设计周期可以从几周压缩到几天。这套设计系统解决了一个难点,好设计往往周期长,设计质量受到设计师能力、灵感的影响,但是生成式 AI 可以通过批量生成的方式“复制灵感”,提高设计下限。

IoT(物联网)和生成式 AI 相结合,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变得更智能。长园飞轮是一家能源物联网产品解决方案商。这家公司既销售智能电网设备,也从事能源互联网技术服务。核心产品包括光伏运维平台、虚拟电厂平台。长园飞轮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把两个核心产品接入生成式 AI。解决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算法模型预测分布式电源、储能、多类用电负荷在不同场景下的数据,帮客户做出准确的能源管理决策。

工业质检,过去几年小样本、小数据、小模型的质检方案一直是国内主流。它的问题是,缺陷样本收集难、数据标注成本高,难以学习罕见的瑕疵数据。随着生成式 AI 的到来,基于 AI 视觉工业质检正在发生变化。

微亿智造主要向汽车、半导体、消费电子等领域的企业销售工业质检解决方案。微亿智造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把生成式 AI 用在了工业质检之中。大模型可以在质检过程中不断迭代学习,识别形态不定、位置不定的缺陷。减少传统检测算法的漏判和误判,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可以进入生产系统的流程,回溯质量问题和瑕疵出现的具体环节与辅助判断原因。

客户服务是生成式 AI 正在快速发挥优势的一个领域。正浩 EcoFlow 是一家移动储能公司,它生产的户外电源常被用于自驾远行。这家公司过去在东南亚、印度、日本等国家都成立过呼叫中心。不过,人工客服培训时间长、回答不准确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正浩 EcoFlow。

2023 年以来,它和亚马逊云科技合作,用生成式 AI 建立了全球智能联络中心。建立生成式 AI 客服背后有一个庞大的知识库。客户提问的时候,所有信息都从知识库调取,它的部署门槛较低,但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准确率甚至超过人工。生成式 AI 还会根据每个国家不同的语言习惯,采用相应的敬语,甚至还能分析客服内容,找出企业的舆情风险。

每家企业使用模型进行创新,都是千姿百态的。截至5月末,亚马逊云科技的大模型平台 Amazon Bedrock 上,精选集成了七家全球公司的30个基础大模型。储瑞松认为,未来不会有一个模型一统天下,企业有选择多个大模型的权利。模型已不再是企业生成式 AI 成功的唯一要素。

这得到了事实验证。多位企业 CIO 表示,他们在使用大模型时,不会只用一款大模型。他们首先会梳理各个业务线的痛点,寻找大模型落地的场景,接着对市面上开源、闭源的模型进行性能测试。他们普遍还会采取多模型的策略,其中一家业务遍及全球的公司甚至在一个业务场景中使用了 10 多款国内外模型。

亚马逊云科技行业集群总经理田锋在一场分享中对企业管理层建议,生成式 AI 落地有模型选择、模型适配、应用场景调优、底层算力资源效率优化、数据安全合规等一系列工作,这是个非常长的流程。在使用生成式 AI 时,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合适的工具。他同时也看到中国出海企业,用新技术的顾虑很少、动力很足,非常适应国际市场玩法,都在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竞争力。

专业分工的出海

2000 年代的中国制造“胆子大、路子野”, “一个背包走天下”。这种缺乏系统策略的出海在今天已经不再适用。如今的中国制造出海时不只是单打独斗,而是和产业链上下游的服务商抱团作战。

林雪萍在去年底的一次对话中提到,1980 年代日本企业出海是“合成营”,多兵种作战。这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套供应链,其中有配件供应商、物流、金融、情报等体系性的支撑。日本海外布局时也并非简单转移生产基地,而是综合性工业体系的转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间有限,在海外配套能力暂时还不够。

不过,中国制造企业出海,正在出现类似“抱团”的趋势。中国制造出海的同时,一批软件公司、咨询公司、IT 交付公司同样也在选择跟随它们一起出海——这形成了一定的合作生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统计了中国投资者历年对外投资、设立公司的情况。2013 年-2022 年,中国直接对外投资存量金额(各报告期对外直接投资金额历史加总合计)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是:软件业(增长17.8倍)、制造业(9.3 倍)。一位中国的工业软件 CEO 认为,软件业直接对外投资高涨,一个重要原因是,软件行业需要配合制造等其他行业共同出海。

一位在印尼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此前曾表示,中国企业出海抱团的好处是,可以互通信息,避免不熟悉市场而犯错误。本国企业抱团,也可以减少在海外市场的孤立感。

除了抱团,中国制造企业出海时更需要专业分工——这个趋势目前也有苗头。

近期一批中国制造企业在印尼投资设厂。一家软件服务企业的战略规划人士今年 5 月提到,这带来了软件开发的需求,他们作为产业链下游的供应商,打算跟进这个新机会。

一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 2023 年 12 月曾介绍,他们是一家“灯塔工厂”,业务面向海外知名汽车厂商。他们已在海外多个国家投资设厂。2018 年之后,为提升全球化的管理能力,公司核心系统采取了国际知名软件。公司还引入了国际咨询公司进行业务流程改造。虽然短期成本高昂,但公司良品率、生产效率、能源效率均得到了大幅提升。

中国制造企业、软件服务商等,需要一个专业分工的平台进行合作对接。亚马逊云科技就在搭建这样的平台,其做法是,为中国出海的智能制造、智能产品企业组建专业的合作伙伴生态。其中包括 SAP、西门子软件这样的国际软件公司,包括德勤、汉得信息这样的咨询公司,还包括涂鸦智能、神州泰岳等本土软件服务公司。

在这个专业分工的合作生态中,SAP、西门子软件这样的国际软件公司通常会是中国制造企业的核心业务软件。德勤、汉得信息等咨询公司会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出海的战略设计、财商税法、IT 规划等服务。涂鸦智能、神州泰岳等本土软件服务公司会补足制造企业的行业软件能力。

比如,神州泰岳是亚马逊云科技的生成式 AI 能力认证合作伙伴。这家公司服务了 300 多家中国出海企业,业务范围包括一批制造企业,覆盖全球 40 余个国家。其中,某家电制造商需要安全稳定的设计平台来生成产品设计图和营销图片。神州泰岳帮客户用亚马逊云科技的机器学习平台训练了 Stable Diffusion 文生图模型,并开发出了文生图工业设计平台。该平台将上述公司设计部门工作效率提升了 20% 至 50%。

一位中国管理咨询公司人士认为,这种专业分工的合作生态很重要。企业出海要有顶层设计,还要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逐渐形成一张网状的供应链。亚马逊云科技可以提供这样的大平台,让企业连接覆盖全球的资源、伙伴。

0 阅读:12

一只科技大白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