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节战篇之:作战力量的新发展(电子干扰)

评史可不察 2024-05-29 08:16:55

电磁压制、网络攻击为核心的新型作战手段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战争活动。正如传统战争指挥员为了有效地配置火力网和运用各种力量,除了必须知道枪、炮等各种武器名称外,还必须了解掌握各种武器的有效射程、机动速度、发射速度等性能。信息化战争的指挥员,也不能满足于只知道电磁压制、网络攻击的名称,以及它可以干扰敌侦察通信指挥系统这一结果就可以,还必须对两种行动的“武器”的性能有掌握,才能自如地将两种行动与其他作战行动进行协调搭配,形成最大的综合性杀伤效能。

当前很多军事著作,大谈电磁压制、网络攻击的重大作用和战法,但对电磁压制、网络攻击的“武器性能”却避而不谈。实质上等于不知道火炮射程是多远、炮弹能杀伤多大面积,就奢谈炮兵阵地配置。岂不令人笑哉。

因此,很有必要对电磁压制和网络攻击的“武器”性能有个较深入的了解。本节先介绍电磁方面的内容,下节将谈网络攻击。

由于电磁压制与电磁欺骗的作用原理大体相同,平时两类力量也联系紧密,甚至是同一装备,因此大家通常都喜欢将两者合在一起,称为电子干扰。笔者也按这一惯例,将两者放在一起介绍。

电磁波学告诉我们,变化的电磁场在空间以一定速度(真空和空气中为光速)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就形成电磁波。根据频率、波长的不同,电磁波通常区分为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按电磁波波长或频率连续排列的电磁波族,称为电磁频谱(参见图11-1)。

电磁波是能量的一种。电磁波向外传播的同时,电磁能也向空间传播出去,传播距离越远,单位面积的电磁能量就越小。这就是电磁辐射。

利用电磁波的能量和频率特性,在无线电波段,人们制造高频率的电振荡器,产生变化的电磁场,向空间发射传播,形成人造的电磁波;制造高频率的振荡电路,接收感应空间电磁波能量。

发射端(电振荡器)以一定功率向空中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电磁波到达接收端(振荡电路)时,如果电磁波剩余的能量仍达到一定阈值时,就可以被接收端的振荡电路感应到。在诸多被接收端感应到的同能值电磁波中,哪一个电磁波的频率与振荡电路的频率相同,接收电路中产生的振荡电流就最强(电谐振现象)。这就实现了对发射端电磁波的接收(参见图11-2)。基于这一原理,人们将带有语言、文字等信息的电信号调制到电磁波上,利用电磁波进行通信、侦察、导航、制导等活动。同理,在红外线和可见光波段,使用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实现光通信;利用光感效应,实现了光电侦察、光电制导。

在接收端,只有空间的电磁信号的辐射能量达到一定大小的阈值时,接收机才能感应到该电磁信号;只有频率相同时,感应效果才最好。利用这一特性,就可以发射与敌正常信号相同频率,且能量更强的信号,来影响敌接收机对正常信号的接收。这就是电磁干扰。

电子干扰总体上分压制干扰和欺骗干扰两种。

(一)压制干扰。即电磁压制,是干扰方捕捉到敌装备的工作频率后,发射覆盖该频率的大功率干扰信号,与工作信号一起进入敌装备接收机,使工作信号减弱、跳动、失真或接收机过载,进而导致敌电磁装备不能正常工作。这种干扰又可以区分为对反射波装备(雷达)的干扰和对直射波装备(通信、导航、制导、识别)的干扰。

从对敌雷达进行干扰的方程(干扰机和所保护目标在一起)看,当敌雷达的等效功率PtGt越大,需要掩护的己方飞机面积σ越大,需要的干扰等效功率就越大;当干扰距离(即敌雷达与我战机间的距离,也就是我干扰机与敌雷达间的距离)越大,需要的干扰等效功率就越小。

从对敌通信类装备(通信、导航、制导、识别)的干扰方程看,可以发现,干扰距离越大,需要的干扰功率就越大;通信距离越小,需要的干扰功率就越大。

通过以上对电子干扰原理的简要阐述,可以看到,要对雷达、通信装备实施有效干扰,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抓住(瞄准)敌雷达、通信装备的工作频率;二是要有足够的干扰功率。

正是基于以上两个条件,现实中产生了许多电磁压制的样式。如对通信装备的干扰,按干扰机的频谱宽度分为瞄准式干扰、拦阻式干扰、半瞄准式干扰,按作用强度分为压制干扰、强干扰、弱干扰。如对雷达的干扰,按频率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瞄准式干扰、阻塞式干扰、扫频式干扰等。

(二)欺骗干扰。是通过己方干扰设备或伪装器材发出的假信号,或冒充敌人电台报告假情报或进行假通信联络,下达假命令,设置假电子目标等;或利用电磁装备和技术手段,模拟部队或车辆的运动,在电磁领域欺骗、迷惑敌人的方法。如,利用无线电运动通信可模拟部队的级别、数量和行动等;利用角反射器等强反射雷达波器材装在机动工具上实施机动,可在敌侦察雷达荧光屏上形成大型兵器和机械化部队机动的图像。

欺骗干扰的目的是使敌方不能或延缓采用电磁进攻手段破坏我电磁设备正常工作,或为了形成战场虚假的电磁环境以掩盖我方的真正作战企图或行动,或为了实施电子防御反侦察、反干扰和抗反辐射摧毁的需要,以及作为我方对敌实施电子进攻的一种欺骗、迷惑手段。总的要求是:首先应贴近与符合战场的电磁信号环境;手段要多样,既可用单一手段,也可用多种手段,更注意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欺骗要尽量逼真,令人可信,达到“形似”与“貌似”的统一;欺骗时机要与有关部队的作战行动相配合,协调一致,达到默契,以增强电子欺骗的效果。

综上所述,不论是电磁压制,还是电磁欺骗,从本质上看,都是利用我干扰机发出的电磁信号能量,触发敌接收机不能正常工作,或接收错误信息。

对压制性干扰和主动性欺骗干扰而言,要实现对敌电磁设备的精准压制和欺骗,首当其冲的先决条件是必须知道敌电磁设备的工作频率。正如步枪射击、炮瞄直射,都必须先要瞄准目标,然后再发射,才能一击而中。只有抓住敌电磁设备的工作频率,才有可能实施压制和欺骗。如果抓不住敌人装备的频率,就进行大功率压制,只能产生火箭炮大面积覆盖的效果,而无法达成制导炮弹精准命中的效果。而要抓住敌频率或不让敌抓住我的频率,就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或战术手段。比如为了不让敌人抓住我的通信频率,就可以在技术上采用扩频、跳频等技术,在战术上可以使用猝发通信、虚假通信、位置变化等措施。

对被动式欺骗干扰而言,则要广泛采取设置战术假目标(角反射器、改变目标外形)和技术措施(吸波材料)等措施使得获得假信息。

因此,成功的电子干扰作战,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能量压制是本质,抓频技术是基础,战术变化是灵魂。

——摘录自《变局·谋节——新制胜之道》

0 阅读:10

评史可不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