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经济的杀手锏,终于启动?

观察楼市的熊大 2024-02-17 05:53:36

转自米宅

1

来了来了。

大家新年快乐呀,难得的8天长假,不知道各位都是怎么度过的。

截止到昨天中午12点,2024年春节档电影总票房已突破50亿大关,连续好几天单日票房破10亿,很是火爆!

更猛的旅游,也迎来了2024年的首个高峰。

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订单都在涨!

携程数据显示,大年初一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02%,门票订单增长超300%。

就算把时间轴拉回疫情前,拿2019年同期数据比,出行人次依然大幅上涨。

比如北京,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6倍!

门票预订量增长超20倍,酒店预订量增长超10倍。

天安门广场、前门、北京环球度假区、三里屯、雍和宫等等,都是酒店预订大热门!

更夸张的还是出境游。

国家移民管理局预测,今年春节假期全国口岸日均通关人数将达180万人次,比去年春节增长约3.3倍。

已经跟2019年春节流量相当了!

由于免签,新加坡的机票眼看着水涨船高。

免签之前长沙飞新加披往返机票稳定在3000元左右,免签后从3000元涨到4000元,再到5000元、6000元、7000元。

半天一个价!

后来直飞的廉价航空往返都要8000元了!

讲真,对于春节出游的人流量,多少还是有点预期的。

毕竟上一波元旦假期刚开了个好头。

元旦仅国内游出行人次就达到1.35亿,同比增长155.3%。

甚至更早的半年前,敦煌就已经开始堵骆驼了。

为防止交通拥堵,景区专门设置了骆驼红绿灯。

知道的在旅游,不知道的还以为丝绸之路盛况再现了!

单就这一个景点,就应该知道今年旅游有多火爆。

据说,今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到90亿人次!

各种数据和现象都让我们感到惊讶。

可见大家出游的心,有多饥渴!

2

但是,但是,朋友们,先别激动!

咱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文旅局计算,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只恢复了78%。

什么意思?

出游人数是增长了,但没怎么花钱。

发现没,这两年出游发生了很大变化。

旅游特种兵变多了!

他们怎么玩?

花最少的钱,逛最多的景点!

“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

“48小时吃遍上海”

“五天爬五岳”

……

这些激昂口号,振奋着每一个特种兵的心!

能走路的绝不坐车,能不住宿的绝不住宿!

花钱住宿?不存在的。

为了省钱,很多人选择在火车上,甚至车站里过夜。

前段时间,香港旅游局还公布了几个数据:

3 月 29 日至 5 月 7 日,共接获 3183 个行程登记,54% 入境团的团费为 500 元人民币以下,团费为501至1000元人民币的入境团占13%。

这,震惊了香港媒体。

由于时间紧、景点多,旅游特种兵们在行程安排上精确到了分钟!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出发到返程,每分每秒都物尽其用。

主打就是一个超高性价比!

另外还有一大变化,就是反向旅游。

这两年,小众旅游景点强势崛起。

三四五线城市的旅游订单比2019年成倍增长!

据统计,淄博、延边、防城港、酒泉、南阳、广元、承德、伊春、曲阜、乌兰察布等城市的出游预订量,同比增速都是去年的10倍以上。

现在小城旅游杀出来很多匹黑马!

携程的数据,今年春节假期延吉旅游订单量,包括酒店、机票、门票、火车票、用车等等,同比去年增长593%。

仅1月1日至2月5日,长白山就接待了28万游客。

1月25日起,长白山日均接待游客突破1万人次。

这热度,绝不输任何一个热门大城市!

然而,现在除了北京、上海、江苏等旅游消费人均在1200元以上,其他大多数地区都在1000元以下。

什么情况?

经济学有个著名的“口红效应”,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

当大家对未来的经济和收入预期不足时,就会减少高额消费,反而手里会有闲钱去买些便宜的商品和服务来安慰自己。

对经济和收入预期不足,消费信心才会被压制!

3

这样一来,好多现象就解释通了。

为什么高端白酒的销量下去了?为什么钢琴销量大幅下滑?为什么机票价格在下跌?

反而是拼多多、蜜雪冰城、零食折扣店、社区团购在这两年迅速爆火!

拼多多靠砍价营销+低价路线,美股市值已超过阿里巴巴。

蜜雪冰城凭超高性价比,2023年前3季度净利润就已超过2022全年。

零食折扣店声势浩大,在全国跑马圈地,快把传统便利店逼疯了。

更有消费三大件:

房子、汽车、手机。

去年4月楼市全面下滑,汽车卷入价格战,苹果手机罕见降价。

可见,大类消费都不尽如人意!

包括前一阵的双11购物节,销售额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虽然各家平台都在宣传上下足了功夫,各种刺激,但还是不复往年胜景。

看得出,大家的消费越来越理性务实了!

结合最新的金融数据。

M2还在高增长,放水还在继续。

我们去看市场上的钱多不多,就是关注M2。

它代表资金总量,指的是市场上流通的所有钱。

特别是2008年之后,M2增幅很大,个别年份甚至超过20%。

年底12月M2又同比增长9.7%。

但同时,M1只增长了1.3%。

M1主要是活期存款,是随时准备用来花的钱。

如果M2增速大于M1,就说明市场交易不活跃,大家更愿意把钱存起来。

看,大家还是倾向更多储蓄!

如今,存款利率一路下行,史上第一次,全国性银行里,快要找不到2%以上的定期存款了。

也是想通过这样强制的方式,不让大家在银行存太多钱,倒逼着企业去投资,倒逼着大家去消费。

说白了,大家还是对预期不乐观,消费这块能省就省。

如果消费不行,企业利润不行,就业就会出问题,继续压缩消费……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行循环!

4

经济增速放缓,各地都在想办法,找方向。

制造业太卷,房地产落幕,还有啥好产业?

去年,各地文旅部门,开始把“文旅”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头戏!

纷纷吹起集结号,一浪更比一浪高。

有机构预测,2024年国内出游人数将超过60亿人次!

旅游业爆火,真的是拉动经济的杀手锏吗?

最近全国两大现象级网红城市,先后披露了2023年全年经济数据。

一个淄博,一个尔滨。

淄博GDP为4561.79亿元,同比增长5.5%,虽然跑赢全国,但低于山东全省6%的平均增速。

哈尔滨GDP为5576.3亿元,同比增长3.1%,在东北主要城市中垫底,经济总量也不在全国TOP50。

文旅之外,这两个城市其实都面临着产业衰退、人口流失的窘境。

可见,文旅火了,并不意味着经济就能迅速翻身!

毕竟文旅产业,对于很多城市来说,只是锦上添花,不是救命稻草。

何以解忧,唯有重振产业啊!

最后大家也说说,这个春节,你的消费变多了吗?

0 阅读:0

观察楼市的熊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