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刘强东的“兄弟”?

田野有麦穗 2024-05-29 08:07:54

草根出身的刘强东是个性情中人,靠着村子里的乡亲凑的学费和鸡蛋上的大学。人大毕业后创办京东的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为了省钱在办公室打了四年地铺。

因为自己要当客服,闹钟每两个小时闹一次,早期创业从来没有睡过连续2个小时以上的觉。正是这种从底层挣扎出来的奋斗历程,让刘强东多了几分草莽气质。在公开场合对待自己的员工,特别是基层的快递员们总喜欢以兄弟相称,颇有几分大哥的“豪气”。

京东蒸蒸日上的时候,东哥衣锦还乡,给村里老人挨家挨户发钱的阔气,以及怒斥高管给一线快递员住宿安排不达标的“懒政”行为都让人心生敬佩。

当然,最出位的还是刘强东坚持给一线快递员签正式劳务合同,足额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每年不惜多支出数十亿元,与同行多通过劳务派遣来节省这笔支出相比,刘强东显然“够兄弟”。

2019年,当中国电商产业进入中场战事,拼多多的强势崛起让京东和阿里都有些难以招架,增量市场大部分被这个新搅局者拿走,刘强东开始变得严厉了。

他当时在微信朋友圈里回应了京东裁员、高管地震以及996的传闻。与马云“996是福报”论相比,刘强东显然更为直率,他直呼“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我是要为18万兄弟背后那18万个家庭负责,还是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我没有选择的余地!”

在行业竞争危机感之下,这是刘强东对“兄弟”的含义做的首次迭代。一家18万人的公司,体系复杂,层级庞杂,管理环节增多,也意味着内部立山头、内耗、躺平的现象开始增多,公司的效率在降低,业务创新在内部利益链条面前难以施展,公司的竞争力出现下降。

刘强东不得不开始对兄弟们开刀,该淘汰的淘汰,该调离的调离,该加班的加班。为了让十几万人信服,刘强东还公布了自己的工作强度,“以我的体质,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早8点工作到晚11点,周日工作8小时,每个月休假两天,完全没有问题!”

这一轮调整后,京东的业绩明显复苏,年报也好看了起来。

受国外“某件事情”的影响,刘强东随后淡出京东的管理,避免个人过高的负面舆情影响到公司发展和股东的利益。刘强东在2022年甚至卸任了京东集团的CEO,由徐雷顶替。

刘强东自己则是转向长期战略设计,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年轻领军人才培养和乡村振兴事业当中。

如果说刘强东张口闭口称兄弟,有些大哥的豪迈,那徐雷绝对是玩性很重的“京爷”。张扬的性格容不下半点收敛,玩音乐、戴耳钉、有纹身,这些标签让外人很难和一个企业的高级职业经理人的形象联系在一起。

徐雷掌舵京东短短一年时间里,京东的各项经营数据出现明显下滑,战略新兴业务未见明显成效,无论是低价市场的竞争,还是新兴的直播带货都没有站住脚。最新数据显示,京东的市值仅为462亿美元,不仅大幅落后阿里,更不如后起之秀拼多多。

要知道,拼多多最新的市值已经来到了2188亿美元,相当于4.7个京东。

重重危机之下,着手内部管理大改革的刘强东再次对“兄弟”的定义进行了迭代,“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也就是说,不能出业绩,还不努力的人,不再是刘强东的兄弟。与上次迭代相比,现在不仅除了工作态度的考察外,还必须作出成绩,在其位谋其政,必须得有贡献。

京东集团随后公布员工代打卡已形成产业链的问题,内部调查显示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一个人可替20个人代打卡。京东针对此问题开始严抓考勤,午休时间由两小时缩短为一小时,且取消午休关灯。

关于兄弟这事,中国名著《水浒传》已经演绎的非常透彻,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利益之上,再讲点“兄弟”人情,有让利的格局,总还是比普通的企业家强不少的。

今后和刘强东做“兄弟”,是越来越难,还是张弛有度,全看京东后面的业绩了。

0 阅读:26

田野有麦穗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