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雄鹰》秦大地的试验失败,是对谢振宇的保护还是考验?

王邵文 2024-06-22 05:16:34

在挂阻拦索的压力上限试验中,由于阻拦索出现了故障,秦大地的试验未能成功。

此外,秦大地因眼睛出现红视现象,被送往医院进行检查。

在秦大地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按照他的提前安排,余涛顺理成章地接任了试飞大队代理大队长的职务。

看到这里,其实我还有一些疑问。从飞行技术的角度来看,谢振宇并不逊色于余涛,而在对整个试飞试验的深入思考上,他也同样出色。

既然如此,为什么秦大地选择了余涛来接替自己做代理大队长,而不是刚刚在试验中大放异彩的谢振宇呢?

尤其是在上次的试飞试验之后,谢振宇也收敛了自己的锋芒。

即便在试飞大队所有人面前被秦大地严厉斥责,尽管有衣正邦和两位军工科学家支持,谢振宇也没有和秦大地产生争执。

不仅没有不服气地争执,谢振宇还主动找到秦大地,解释了自己为何要在试验场上当场对试验计划提出异议。

直到秦大地在接下来的试验中展现出丰富的经验优势,我才意识到他选择余涛而放弃谢振宇的高明之处。

身为试飞大队的大队长,实际上意味着时刻准备成为首位试飞员,每当有新的试验时,总是第一个上阵。

因此,担任大队长这一职位,除了要具备带领团队的能力外,最关键的还是其飞行技术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需要明白的是,参与试飞大队的飞行员都是海军和空军中非常出色的人才,他们勇于成为试飞试验的第一人,决心与胆量并不缺乏,飞行技术也在伯仲之间。

然而,他们最缺少的是失败的经验。

秦大地顺利保住了飞机

在决定让秦大地进行挂阻拦索压力上限试验之前,军工部门的两位总工程师,其中包括衣正邦,已提前预见了各种困难。

衣正邦在向基地医院的医生咨询了这次试验可能引发的后果后,曾一度因其高风险性而决定暂时取消该试验。

在秦大地的劝说之下,衣正邦最终还是决定同意让他参与这项试验。

秦大地说服衣正邦的理由虽然简单,却非常有力。

首先,这个试验是必须进行的,否则整个项目将无法推进。

既然试验不可避免,无论早做还是晚做都必须进行。

越早开展试验,对其进展的促进作用就越显著。

因此,无论是否选择秦大地参与这个试验,该试验都是不可或缺的。

其次,秦大地在所有试飞大队中,处理迫降的经验最为丰富。

在秦大地的飞行生涯中,他共经历了三次险情,每次都成功化险为夷,顺利迫降。

此次试验不仅存在不可预见的风险,可能对试飞员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伴随着许多未知的、不确定的因素。

因此,这项试验需要一位飞行经验极其丰富、能够处理各种突发状况的试飞员。

毫无疑问,秦大地是试飞大队中唯一拥有三次安全迫降经验的试飞人员,他的经验无人能及。

出于这两点考虑,衣正邦同意了秦大地担任第一试飞员参与这次试验的请求。

事实证明,选定秦大地作为压力极限的首位试飞员确实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在试验过程中,系统和飞机运行正常,然而,阻拦索却出现了故障。

飞机的强大冲击力导致焊接处的阻拦索出现了脱落。

秦大地进行的是最大上限力的挂索试验,因此整个飞机承受了极大的冲击力。

阻拦索挂接失败后,整架飞机瞬间失去控制,不断发出“右发异常”的警报声。

与此同时,秦大地由于飞机的超高速冲击,眼前出现了红视,完全失明。

即使在身体和心理都几乎达到极限挑战的情况下,秦大地依然保持冷静,凭借着丰富的经验,成功将飞机安全降落。

秦大地的这一系列操作到底有多出色呢?

可以从飞机的检查结果以及余涛对谢振宇说的那句话中看出端倪。

将秦大地送往医院后,工作人员和军工专家们便前去检查飞机。

最终检查结果显示,飞机并未受到严重损坏,只有部分尾翼和喷气口受到了损害。

正如专家所言,若脱落的阻拦索击中出舱口的盖子,后果将不堪设想。

目睹了整个试飞过程的余涛,对仍然一脸茫然的谢振宇说道:“刚才如果换成是你和我,人和飞机都会完蛋。”

根据专家对飞机的检查结果和余涛的那句话,如果阻拦索击中了舱门盖,最终可能会导致飞机失事和人员伤亡。

具体来说,脱落的阻拦索带着强大的冲击力如果击中出舱口的机盖,坐在出舱口附近的驾驶员头部也必然会遭到重击,极有可能因为强大的冲击力而昏厥,甚至直接死亡。

因此,整架飞机在失去飞行员控制后,将会陷入失控状态,最终很可能会发生余涛所描述的人机皆亡的局面。

因此,显然并非幸运使脱落的阻拦索未击中舱口盖,而是秦大地凭借丰富的经验成功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谢振宇面临的最主要挑战

谢振宇是吴惊天的徒弟,吴惊天曾多次击败秦大地,作为一名出色的飞行员。

谢振宇的目标一直是为师父争一口气,在飞行比武中击败秦大地,取得一次胜利。

在加入试飞大队之前,谢振宇多次向秦大地发起挑战,然而每次都遭到了秦大地的拒绝。

尽管谢振宇未能成功挑战秦大地,但他在整个海军和空军中依然是飞行技术的佼佼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谢振宇已经达到了在海军和空军领域无敌的境界。

具体来说,在余涛和谢振宇对决之前,康延成特意叮嘱谢振宇,要手下留情,注意维持海军和空军之间的团结。

在与谢振宇的较量中,尽管余涛最终胜出,但他取胜的关键并非依赖于飞行技术和经验,而是在于出其不意的心理战术。

连同余涛一起过来的空军战友刘涛在比赛前也提到,他们五个人中能与谢振宇一较高下的只有余涛,但即便如此,余涛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战胜谢振宇。

因此,多年来,谢振宇凭借出色的飞行技术和高超的心理战能力,在海军中几乎从未尝败绩。

实际上,这也是谢振宇敢于多次挑战秦大地的底气。

秦大地不仅在年龄和飞行经验上远远超过谢振宇,还曾经击败过他的师父。

谢振宇显然在失败方面缺乏经验,心理上也未准备好面对失败的挑战。

余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令谢振宇难以接受失败,他一气之下甚至提交了报告,要求退出试飞大队。

秦大地明白,对于谢振宇而言,一直未曾失败并非一件好事,尤其是在试飞实验方面。

秦大地深知,试飞试验不仅仅考验试飞技术,更是对心理承受能力和问题处理经验的严峻考验。

当一个人长期只经历成功,他在执行任务时会充满自信。

然而,过度的自信可能会演变成盲目自大和自以为是,最终导致他不听命令、我行我素。

谢振宇在进行阻拦索挂索最低下限重力试验时的出色表现,堪称一个最佳的范例。

谢振宇本可以在试验前提出自己的疑虑,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等到已经坐上飞机后才临时要求增加一个重要的试验项目。

在获得总指挥和科学家的同意后,试验时却增加了不止一个重量级。

更糟糕的是,谢振宇的临时决定居然成功了。

也正因如此,尽管秦大地明知余涛可能会使用谢振宇的方法来击败谢振宇,他依然没有出面提醒,反而任由余涛把谢振宇打得措手不及。

秦大地坚决反对衣正邦和另外两人共同提出的为谢振宇请功的建议,其目的也是如此。

秦大地十分认可谢振宇的飞行技术,并且正是秦大地亲自点将,才使得谢振宇得以进入试飞大队。

秦大地始终认为谢振宇在职业道路上走得过于顺利,导致他在处理突发问题时应变能力欠佳。

除了秦大地对谢振宇的主观评价外,还有两个细节也显示出谢振宇由于过度自信,在经验方面存在显著不足。

第一个细节。

秦大地的试验失败后,试飞大队的队员们非常关心他,纷纷冲上前去。

虽然所有冲过去的人情绪激动,但由于大多提前预料到了结果,因此都保持了沉默。

谢振宇不停地对着正在抢救秦大地的医护人员大声喊道:“他为什么一直闭着眼睛?”

其他在监控室的飞行员都能指出,秦大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经历了红视,并且有可能导致失明。

作为一名专业飞行员,谢振宇不可能不明白秦大地闭眼是由于红视的原因。

他之所以喊出那样的话,只能说明他过于自信,从未考虑试飞可能失败,因此也没有预见失败的后果,如红视和失明。

第二个具体细节。

秦大地被抬走后,余涛对着一直喃喃自语“怎么会呢”的谢振宇说道:

“刚才如果换成你和我,结果就是人和飞机都不在了。”

余涛说完这句话便离去,而谢振宇则在听到这句话后,整个人显得一脸茫然,不敢置信。

特别是在听到科学家说飞机无恙的结论后,谢振宇依然没有完全回过神来。

谢振宇的自言自语以及他在听完余涛的话后的表现,正好表明他从未考虑过秦大地的试飞可能会失败。

谢振宇始终想要挑战秦大地,并且确信自己有能力战胜他。

因此,谢振宇坚信,只要自己参与这次试飞实验,绝对不会失败。

这两个细节恰好证明了秦大地对谢振宇的评价既客观又准确。

最后

看到秦大地在阻拦索出问题时的表现,我顿时明白了他为何对衣正邦为谢振宇请功的举动反应如此强烈。

秦大地之所以做出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保护谢振宇。

秦大地的这次失败,彻底唤醒了谢振宇,使他首次意识到,试飞试验并非仅凭自信就能成功完成。

幸好,谢振宇所付出的成长代价是可以承受的。尽管秦大地的实验失败了,但结果依然在可控范围内。

经过治疗后,秦大地还可以重返试飞大队继续工作。

0 阅读:27

王邵文

简介:科技有限分享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