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制作的麻辣泥鳅,让我吃出官渡之战时曹操与泥鳅的故事…

雪域情 2024-06-09 10:51:05



战友分享麻辣泥鳅

——战友情与舌尖上的记忆之五十四

贾洪国

泥鳅号称水中人参,比鱼虾营养要高。作为首批坐飞机出藏的退伍老兵,在双流机场下飞机后,几个战友一时兴起,下了一次馆子,其中有道菜叫干煸泥鳅,麻辣味,外焦内酥,战友们都说好吃。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至今仍然记得那个味儿!

在重庆江北弹子石拜望老战友蒲富年,他在弹子石蔬菜市场从事水产经营,用他的话说,到他家吃泥鳅黄鳝,犹如家常的泡菜一样方便。

因为身体有状况,蒲老兵在我来重庆之前,就给我炸制了两斤麻辣泥鳅,等我去品尝,并在微信里对我说,泥鳅是个宝哩!常吃泥鳅,可以食补身体虚弱,增加人体白细胞。听他这么一说,忽然想起三年困难时期的肿病,人们从稻田里捉些泥鳅熬粥,居然就治好了肿病。所以对于泥鳅的食补养生,我是深信不疑!

老战友蒲富年制作麻辣泥鳅,味感合一,烹制考究。作为水产经营户,选用活蹦乱跳的泥鳅就有条件,严选3-4寸长的肥鳅,用清水加几滴菜油养一天以上,让其吐净泥沙污物,将泥鳅配以辣椒、花椒等调辅料,前后采用炸、收、煸制等工序,其制得的麻辣泥鳅麻、辣、焦、香,有嚼劲。

业余时间喜欢烹饪厨艺,老蒲很注重调味的丰厚与层次感。不仅在调味上添以泡椒、糍粑辣椒、各类酱料鱼露打出底味,还买了些用油烘炕干擂制的刀口辣椒作为依附料。这样炸制的麻辣泥鳅,既能保留传统的麻辣焦香,还能突出泥鳅口味的层次,使做出来的麻辣泥鳅嗅之焦香味浓,入口皮酥麻辣,咀嚼肉韧香浓,夹一条入口,那种香辣的感觉瞬间征服着味蕾,让人沉醉在这份美妙的滋味中。泥鳅中融入的麻辣调料,更是让人难以抗拒,每一口都带着一丝微辣,一口酥麻,仿佛全身都被这麻辣的滋味所包围,回味久远。

泥鳅,重庆土话又名“鱼鳅”,属鳅科。形体小,细长,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泥鳅是一种独特的鱼,其富含高蛋白,脂肪含量却极低,可食用、入药,常食具有补益脾肾,利水,解毒之功效。现在人们将泥鳅视为“水中人参”,当作成菜之宝。泥鳅入菜的准确时间目前尚无查证,《随园食单》上也无相关菜式记载。可见,泥鳅菜在菜式族谱上实难登大雅,尽管美味,仍属江湖菜式,夜市小吃,其难逃“泥鳅土蟮妖鬼技,侧睨坳洼务得志”之境地。

老战友的一盘麻辣泥鳅,仿佛是一道微茫的光,照进记忆深处,唤醒我深埋在脑海里的那些奇妙、悠远、亲切且略有心酸的记忆。我们凭借味道的指引,仿佛旧时溪水里那些鱼或泥鳅,记忆风干后依旧试图游回尘封的记忆里。

两只小眼睛,从头至尾,闪着狡黠的光。 北方人形容一个人狡猾,说这人“鬼”,川渝人可不,川渝人见识多了泥鳅的“滑”,会说这人像泥鳅一样。泥鳅可真滑,不使出巧,捉不了。到手的泥鳅倒盆里,撒上盐,蹦哒几下,就蔫了。“滑”的,总会有办法对付。

经营水产的蒲老兵学识渊博,他给我讲了官渡之战时,曹操与泥鳅的故事:

官渡之战,曹操没了军粮,士兵只好去挖泥鳅吃。军官以违反军纪为由,把这些士卒送到曹操面前处罚。曹操问明原委,正为军粮所困的曹操,茅塞顿开,下令三军大量挖捕泥鳅,以解军粮短缺之燃眉之急。

战胜袁绍搬师回到许昌,庆功宴上,曹操特令御厨做一道泥鳅菜犒赏三军。御厨把泥鳅放在清水里一两天,让它吐出污泥,再把泥鳅放进盛有八角、茴香、辛夷花等作料的水里。由于泥鳅生命力顽强得很,依旧活得有模有样。在平锅中放上一块嫩豆腐,再把泥鳅放进锅中,加水,这时候,你仔细看这些泥鳅,全都张牙舞爪地在水里游动,丝毫不买豆腐的账。开火再看,当水温到达一定温度时,泥鳅全都一头扎进豆腐里,不愿意再出来,最终,泥鳅全都被蒸熟在豆腐中,成就美名远扬的“官渡泥鳅”。有道是:若不是那泥鳅跃龙门,三国演义恐已变成二人转了!

说起泥鳅,童年记忆汹涌而至。我曾经是一个捉泥鳅爱好者,最初跟着父亲捉泥鳅,是每年的秋收季节。谷子收完后,一块一块空地露出,这时候泥鳅洞随处可见。在父亲的指导下,我很会找泥鳅洞,用右手食指顺着小小的泥鳅孔往里掏去,凭感觉一点一点撩开淤泥,直捣窝底。洞口大一点的有可能是黄鳝孔,小一点圆溜溜的是泥鳅孔。泥鳅洞光滑有形,只要你有十足的耐心和丰富的经验,总有泥鳅在淤泥深处束手就擒。

夏天一遇到暴雨,第二天我一定起个大早,天还蒙蒙亮,趁邻里乡亲还没起床出门,就戴着斗笠,背着笆篓,拿着撮箕,跑到小河边,做最兴奋快乐的事--撮鱼捉泥鳅!涨大水了,河水奔腾翻滚,裹挟着上游的泥沙汹涌而来,黄色的波浪冲刷两岸发出哗啦啦的巨响,浑浊的河水漫灌到青苗尚未遮住水面的稻田,水流变得缓慢而稍微澄清,又沿着满是青草的田埂流到河中,这时候最好捉鱼和泥鳅。大人们用罾在河里捕鱼,收获就大,我们小孩子用撮箕在河边捕鱼,收获就小,但显然我们的快乐远比他们更大,河边田埂上全是我们惊喜连连的欢呼声。

分不清从什么时间起,川渝地区就流行起了"泥鳅菜“,特别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各种泥鳅菜成为了江湖吃食的主打菜类。川渝人喜欢泡椒、花椒、干辣椒,并坚信这些香辛料能压原料之泥腥味,故川渝各地人们做泥鳅菜,无论是烧泥鳅,水煮泥鳅还是香酥油炸,味型多离不开麻辣味和泡椒味。川渝各地的泥鳅菜多以烧、煮制法烹制热食,唯有”麻辣泥鳅“以冷食见长,最为独特,传播范围更为亲民。

春夏之交,气温回升,泥鳅开始蠢蠢欲动,活跃于稻田溪流的淤泥表层。入夏后气温高,常常钻进自己挖的圆溜溜弯弯曲曲的小洞里休息。当兵之前的每年初夏时分,我会跟随父亲“照泥鳅”。就是在夜里,一手打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竹制的夹子在田里找泥鳅。初夏时的泥鳅一般不会钻进洞里,喜欢安静地在水里贴着泥土游走。那时的农田,全部施用的农家肥,特别是泥肥池沤制的泥巴粪,最适合野生泥鳅繁殖。手电筒光在禾苗间游动,只要足够谨慎,足够耐心,猎物很快就会落入视野里。蹑手蹑脚靠近它们,屏气凝息,眼明手快,夜间“照泥鳅”,总有收获。

在老蒲经营的水产摊,只见装在玻璃池子里的泥鳅,一群一群,上下翻腾,噼里啪啦,老不安静。爱动作,扭腰迈腿,也是精力旺盛,有力气。凡是到蒲老兵家去的战友,他都会弄道泥鳅菜招待,红烧的,水煮的,当然都离不开麻辣味。吃了,回忆军旅往事,一聊,就停不下来,接着酒劲,绷紧手臂,秀肌肉,喊着:我的劲头来了。问他来什么劲头了,他还假装摇头。和他一起在重庆大街小巷漫步,步履轻盈,上楼一阵风,是不是泥鳅的功效不得而知,但他的身体就是健康。

离开重庆的时候,蒲老兵特地给我制作了五斤麻辣泥鳅,叫我带给河南和甘肃的战友们尝尝。我没有让蒲老兵送我去火车站,因为他太忙了。我带上他给我精心炸制的麻辣泥鳅,走进地铁站,望着老战友的身影消失在人群里,眼角突然湿润了,这一别,不知道何时再相见。

(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贾洪国:1968 年生人,西藏军旅五年,双流县报记者十年。出版有个人文学集《 一花一世界 》《 人生足迹 》 《 风兮雨兮》。近年来,主要精力用于采写《寻访战友故事集》,目前已完成了《军旅宥坐——寻访战友故事集》两册,50万字已汇编成书。因为“人在变老,军旅的记忆却永葆青春!”把文字当成爱好经营,把生活当成诗意品味,一念花开,一念云起,在时光中拈花微笑,能穿透岁月漫漫的尘埃。

作者:贾洪国

0 阅读:4

雪域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