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70年代,日喀则大站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自建营房

雪域情 2024-06-08 10:41:44



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建设幸福美好家园

——日喀则大站上个世纪70年代自建营房纪实

方群龙

日喀则大站建站60多年来,一代代大站官兵,怀着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理想,牢固树立戍边卫国、建功业的思想,在高寒缺氧、环境艰苦、物资匮乏、任务繁重的情况下,“以不做雪山的奴隶,要做雪山的主人”的英雄气慨和“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奉献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自力更生,长期奋斗,出色的完成了以食宿接待为中心的各项保障任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他们自己动手,艰苦创业,自建营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谱写了一曲壮美的雪域颂歌!

日喀则大站机关1963年3月建站以来,至1970年底都没有确定的驻地和营房,期间先后居住日喀则老城区的居民住房,和日喀则军分区的住房,住房短缺,条件简陋,难以维持正常的工作生活需求。大部份兵站座落在4000米以上的荒原和山巅上,以泥土垒砌的平房,低矮简陋的板房接待过往人员。遇到过往人员过多,住宿紧张就难以接待。特别是新老兵过往时,有限的住房难以保证人员入住,只能挤住在食堂,甚至于在露天过夜。厨房多为几块石头垒砌的灶台烧水做饭,居住和生活条件极端简陋艰苦。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官兵用自己的双手在“生命禁区”建设正规划化的营房。时任营房助理员的林代忠同志,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解决了大站机关,兵站的土地划拨和林区伐木等问题,为营房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建设初期他多次与扎西伦布寺管委会协调,派出僧伲无偿的为大站机关、日喀则兵站修筑围墙和道路。从而有效的加快了营建施工的进度,降低了成本,节省了资金。

在高原建设困难重重,数千平方米的营建基地需要人工平整,数千立方的石料需要在山中和河滩里采掘,上千吨的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需要组织运力从内地运到工地。房屋的基础开挖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工一锹一镐的挖出来。遇到坚硬的岩石层就用钢钎打眼放炮,遇到冻土层就用火烧了再挖,每前进一步都可谓是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

在营建施工的关键时刻,上级从军区营建总队抽调了50名建筑工人加强大站的营建力量,对推动营建施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营建过程中,官兵和工人们不畏艰苦不惧高寒缺氧,开展了“保质量,抢速度”等施工竞赛活动,起早摸黑奋战在工地上。无论是冰天雪地的严冬,还是大雨如注的盛夏,他们靠人背肩扛把建材运到工地,无人叫苦叫累。有的战士、工人带病坚持施工,有的累倒在工地上,稍一恢复就立即投入战斗。有的同志家乡遭灾,亲人去世,未婚妻“吹灯”,都能正确对待一心扑在营建施工上。

为了保障营建所需的木材,大站党委在兵站人员少,接待任务重的情况下,仍然下决心从机关和各兵站抽调人员组成了50人的伐木队,前往亚东伐木。官兵们从兵站的食宿接待中,转换到伐木工地,干部缺乏组织领导伐木的经验,不懂得在高山密林条件下的作业方法。再加上高山密林气候变幻无常,时而烈日炎炎,时而暴雨如注。冬季的林区铺满了白茫茫的积雪,气温常常在摄氏零下二三十度,既有高山病的威胁,也有蚊虫蚂蝗的袭击。

伐木队的物资条件很差,仅有铁锹、十字镐、斧头、锯子等简单的伐木工具,而且数量不足。没有房子住,每人发一块方块雨布,白天当雨衣,夜里当帐篷。配发的帐篷数量少,还得把帐围当帐顶,分开两用。既不能挡风,也不能防雨。高原气压低,有时饭煮不熟。没有新鲜蔬菜吃,有时因运输补给不上,还得喝稀饭,靠挖野菜维持生活。由于劳动强度大,营养不足,有些战士出现了虚脱。所有这些都是摆在伐木队面前的巨大困难。

官兵们发扬吃苦耐劳,勇于拼博的精神,凭着顽强的意志,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困难,毅然扛起锯子斧头走进原始森林伐木备料。他们每天每人在荆棘丛中,阴暗湿滑的路上要往返4趟,人背肩扛,把沉重的木料运出来。那些硕大的圆木,他们要用粗壮的绳子牢牢拴紧,由十几个人拖拽到上百米的地点装车。每个官兵肩膀和脊梁都被绳子勒出了深深的伤痕,数千立方的木料被源源不断的运往施工现场。伐木队指导员秦孝宽身先士卒,重活累活抢在前。

一次在架桥时,不慎落入湍急的河流中,冲出数十米远,险些丧命。付贤功助理员是1958年入伍的老兵,在伐木时被树木砸伤了右腿,落下了终生残疾。汽车队司机向玉成同志,在面临满载木料的车辆失控下滑,即将翻下深沟的紧要关头,奋不顾身跳上车,紧紧拉住手刹,避免了一场车祸,不幸的是他被车箱撞成重伤,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冬去春来,寒来暑往,日喀则大站军人为了这一历史性的变迁,整整奋斗了5个春秋。一幢幢宽敞明亮的营房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石墙砖墙白灰壁,地板望板油漆刷,新梁新窗铁皮顶,冬暖夏凉外观美”。每个兵站都配发了发电机,解决了吃水、照明、洗澡的问题,大竹卡兵站、亚东兵站在新建营房的同时,还利用当地丰富的水利资源,建起了小型水电站,有了充足的电源保证日常生活的需要。

大站机关和有条件的兵站还“啃”出了一块块菜地,种上了品种多样的蔬菜,移植了花草树木,建起了温室、菜窖、猪圈、小作坊等配套的生活设施。有的兵站还修起了正规的灯光球场和文化活动室。营建工程的完成,使全站上下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官兵们有了自己心爱的家园,工作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接待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以往汽车部队上路运输,住宿兵站需要自带行李,新建营房的同时,大站积极向上级申请解决了被褥、卧具等生活用品,从此汽车部队结束了自带行李入住兵站的历史,深受到了汽车部队和过往人员的好评。

当年日喀则大站被后勤部党委评为兵站建设先进单位,受到了军区的通报表彰!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方群龙:军旅生涯37年,先后在西藏军区后勤部,拉萨军分区,四川省军区工作,2006年退休。在藏工作30年。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雪域军旅情怀最令我追忆心动,刻骨铭心!

作者:方群龙

0 阅读:0

雪域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