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了!你所不知道的2020数字风云榜

科技看门道 2020-09-18 12:16:47

“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主持人袁鸣抛出了一个问题。

90后的女孩儿张一甲写了一个公式E=MC2:“有了铁路公路,我们发现距离不再是问题;有了电之后。我们发现夜晚不再是问题;而到了数字时代,其实会是一个更加彻头彻尾的时空观的改写。”

曾经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得主的张一甲如今是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她的回答代表了90后年轻一代的思维跳跃。

然而60后的章苏阳显然也不甘落伍:“《头号玩家》里所有的交流都是通过她的傀儡来完成的。”“是的。自己的无数个数字分身在这个世界上同步并举地发生着很多的交流。”张一甲和火山石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章苏阳一唱一和。

火山石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章苏阳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点睛:“数字孪生世界”。

确实,畅想未来的世界需要我们脑洞大开。我们需要做的,正如张一甲说的那样:“我怀揣着一颗好奇的心默默地去关注着这个世界,我不知道它是更好的世界还是更坏的世界,但我觉得会是一个更有意思的世界。”

当我们带着这份好奇心,来到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阿里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2020云栖数字风云榜现场,你就会感悟到今天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的风云变幻。

1~从直播带货到泛智能

作为研究机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阿里云研究中心的数字风云榜是领域化的。

“我们今天的云栖数字风云榜将从数字生活、数字产业和数字治理三个领域,第一次从生活到产业到治理全方位的立体地发布10个数字经济趋势榜单。”袁鸣言简意赅。

随着发布会的逐步深入,2020云栖数字风云榜的榜单一一揭晓:在数字生活领域有“身边数字化”、“远程新常态”和“多场景交叉”3大趋势;在数字产业领域有“新基建”、“全域数据”、“泛智能”和“云上金融”;在数字治理领域有“整体智治”、“协同治理”和“产治融合”,一共是10大趋势。

这样一个343阵型,更容易向大众说明这一榜单的出发点,而从IT的视角来看,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个倒金字塔结构来解构榜单。我们知道,IT架构最上层的是应用,这里面包括了大众应用、企业应用和政府应用;中间层是一个数据和技术平台层;而最底层,则是基础设施层。

“我的同事跟我一起出差,她在酒店里想去游泳发现没有带泳衣,就在外卖上直接叫了一身泳衣。”90后的张一甲举例就是和大叔们不一样。

甲子光年创始人&CEO张一甲

今天的网购,实际上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应用,而不仅仅是电商平台的专利。“疫情期间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场景那就是直播带货。就连吴晓波都去做直播带货了,而且‘翻车’了之后又继续上车带了第二次,第二次很成功。”袁鸣随即视频连线了吴晓波。

“我一‘翻车’大家都很高兴,所以我第二次后来做了一个新的尝试。”吴晓波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第二次我就选了9个产品,而且选了一些价格比较高的,比如说家居类产品、汽车产品,希望这些公司能够把他们的经销商渠道驱动起来。因为我觉得直播带货对企业来讲其实是一个组织能力再造的过程——第二次实验给我的一个体会就是公司的数据能力和它的IT能力决定了它的营销的能力。”

很明显,“身边数字化”已经无处不在,不仅仅是网购和直播带货,也包括“疫情”以及“防疫常态化”加速了“在线教育”、“在线会议”的普及率。这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并不是仅仅在线化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是数据化,是数据分析的能力。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万物互联的这样的时期,我们这样的一些物端的数据传到云端通过云端进行大数据的分析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智慧更加的智能。”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认为,在线化的新阶段就是端云融合、智慧生活。

2~智能技术群落与产业的交叉事实上,无处不在的数字化接入,在今天涵盖了数字生活、数字产业和数字治理所有三个领域。比如企业生产流程中通过传感器连接到物联网,在后台云上进行数据分析,就可以检测流水线产品的品质以及生产设备的工作是否正常。显然,泛智能在数字产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

然而,泛智能的核心不仅仅是传感器采集数据通过物联网的接入,更重要的是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数据驱动的精准匹配,会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认为,“很多产业从产销量的角度今天已经饱和了,比如汽车的销量2018年开始下降,家电的销量2019年开始下降,啤酒更早是从2014年开始下降的。如果你的产品还是同质化的大路货,细分化不够、差异化不够,未来肯定是不行。中国未来的希望就是数据的驱动和精准的匹配。”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秦朔

秦朔不久前去参观了一家啤酒企业,过去一条生产线一天最多只能生产两种纯生,每一种至少下单3000箱才能开工;今天通过产业互联网和柔性供应链,一条生产线一天最多可以换10种、20种纯生来生产,最极限的情况下15箱就可以开工了。“产销量没有上升但它的价值上升了,我觉得这是中国存量经济变成创新经济、增量经济的一个关键,因为这是真正以人为本。”秦朔举例。

事实上,“全域数据”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在制造业,在金融服务业同样重要。比如小微企业贷款,传统方式是固定资产抵押,今天通过供应链数据、通过财税数据的信用等级,银行同样可以给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发放无抵押贷款。

“‘云上金融’服务的是那些银行柜员根本无法服务的中小微商户,银行以前从来不会贷款给200万以下年营收的个体户,但今天成千上万的个体工商户,在疫情之间受到巨大的压力的时候,‘云上金融’可以利用大数据去精准滴灌。”刘松举了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之前银行是个水煮鸡蛋,壳是银行的营业厅,里面有一个蛋黄是银行核心系统,蛋白是银行的前置柜台服务;今天,我们把银行的服务分布式了——把它摊成一个鸡蛋饼,接触面变大了,只有‘云上金融’依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方式才能摊鸡蛋饼,而且还可以掺进去各种各样的蔬菜和佐料,进行定制化服务。”

在德勤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看来,传统银行在传统经济下可以通过短期利率低、长期利率高的模型来赚钱,但是在新经济下,传统银行的赚钱能力变差了,除非它冒特别大的风险,这时候回报和风险是不成比例的。正因为此,金融科技成为一种趋势,也就是“云上金融”成为一种趋势,背后都是大数据将包括供应链、财税、社交媒体等各种数据融会贯通进行分析比对,才能让银行获得较低风险的、具备个性化服务能力的、覆盖面更大的盈利模式。

德勤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

事实上,和小微企业贷款一样,今天的很多场景是跨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的,这就需要打通数据、协同治理来完成。

3~打造数字经济的底座

“中国很快进入电动车时代,城市、交通和能源这三大传统基础设施的数据需要协同,才能优化调配电力资源,才能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技术去把外部突发性因素造成电动车充电需求的变化,和后面的智能电网连接起来,满足未来大众生活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刘松把协同治理用很实在的案例表达出来。

实际上,上层协同应用、中层数据通衢的基础就是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成都在今年建成了基于大数据底座的智能交通运行协调中心,各大电网都在实施由传统电网向数字型电网的转型。未来几年我们还会看到更多更先进的基础设施的建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王翀举例说,“改革开放几十年都十分强调基础设施建设。我们也切实体会到了基础设施建设驱动下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同样是按老话讲的‘要想富,先修路’。”

根据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表明:伴随近年来企业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数字化升级和新零售的快速发展,线上线下的数据融合进一步加速——更广泛的数据融合不但能够给人们的生活消费提供更多的便利新颖的服务模式,也一定会促成企业运营方式的转型升级,深刻影响企业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并促进供应链的体系和结构转型升级。

“例如2020年3月钉钉的用户数突破3亿,在线教育的渗透率也从15%迅速上升到了85%。当1.2亿学生在一个小时涌上来同时在线的时候,需要在云端调用10万台以上的服务器才能撑得住——算力、网络、存储的压力跟双11是一样的,需要用一个分布式的方式解决。”刘松解释说,“未来5年,在全世界会有500亿的工厂传感器连到云上来,所以未来的云要从一个相对技术的资源转变成一个数字化操作系统的平面,让我们用云的人、做数字化的人不用关心技术,而能够用到云的最大的能力、算力,并且愿意开发智能的应用。”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松

实际上,传统的基础设施由于有了新基建的基础,海量的数百TB级别的数据可以放到一个大的数据中心上,在一个云平台上打破孤岛进行融合,一定是最容易的。

“未来10年,阿里云到了第三阶段,就是要作为数字经济的底座,满足全社会数字化的巨大需求。”刘松表示,过去这几年大多数的产业,尤其是零售电商以及政府里面开始应用“城市大脑”,但2020年一定会是个分水岭——全社会尤其是传统产业基础设施不仅用到云计算,它们未来面临的是一个数据大爆发、应用大爆发和智能大爆发的时代。

有数字显示:去年全网带货的营收在3000亿左右,今年年底约1万亿,明年大概25,000亿,相当于整个互联网建设的25%,因此它未来会成为趋势,对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会更高。

“不管是5G、云计算,还是人工智能、区块链,其实广义上都是一套软件的技术。新基建的特点之一是它会跟传统基建叠加,会支持我们的数字生活、数字产业和数字治理。”刘松表示。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动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借助互联网的强大力量提升了政务服务的可及性效率和质量,使民众有更高的满意度。比如浙江省的“最多跑一次”,利用了互联网重塑政务服务,实现了从碎片化作业向整体智治的过渡。

“数字治理不仅让大家办事更有效率、满意度更高,还从更深远的层次影响了整个治理逻辑的改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易希薇指出,“从前很多事物都依赖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但基层总会出现很多特殊情况,以致于行政命令难以面面俱到;在数字治理的模式下,则不仅有自上而下的指令,还有自下而上的反馈,达到政府与民众互动的合作治理模式。”

据悉,在浙江宁海一个虚拟的网上村庄里,连接了村干部、农技工作者和综合网格员组成的服务团队。逐渐的,村民们了解到他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语音等多种方式上传问题诉求,这些情况会被服务团队的所有人看到,服务团队也必须对这些疑问和诉求做到快速回应——民情上传下达的通道打通了,村民的参事议事的热情也被激发了。如今,网上村庄已经入住了18万村民,一年多来在这上面反映的民情就多达两万多条。

“联合国电子政务的机构在上个月公布了中国最新的在线服务排名:中国的在线服务排名是全世界第9位,而且是跨越式的增长。”刘松表示,“其实很大程度上就是中国的多个地方政府开始用互联网的平台模式去给政府做服务,同时也为治理打开了一条新路。”

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的话来表述就是:“大数据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的动力。我们所有数字经济当中要处理的技术产品都跟大数据息息相关。大数据把我们所有智能化的软件硬件全都串了起来,通过数字经济的方式呈现给人们。”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阿里云研究中心联合推出2020云栖数字风云榜,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如何打造好未来数字经济的底座,避免过去“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为政府、金融、制造、零售等各行业的2020数智化加速转型/全速重构,提供可靠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

事实上,阿里云积攒了多年服务瞬间海量数据增幅的双11、双12的经验,厚积薄发,近年来一直取得了三位数增长,排名国内第一、亚太第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开始,阿里云升级为云智能——技术上有达摩院加持的云、产品上是数据智能的云、商业上是最佳实践的云、生态上是被集成的云。

“阿里云从做深基础、做厚中台、做强生态三个战略方向,正在为中国各行各业的数智化转型加持和赋能,用创新的思维和技术为客户的全速重构提供助力。”刘松表示。

2020年是“新基建”元年,同时又受到疫情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在线云应用。无论如何,2020年发生了非常多的大事,有着非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在众多的不确定性当中,数字化的进程是为数不多的、一定确定会往前走的事情。

文/余文

《科技看门道》坚持深度报道,希望能通过资深媒体人对IT产业热点新闻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创新模式——不仅看热闹,更要看门道!

《科技看门道》主笔在行业渠道媒体拥有超过15年的从业经历,不仅对IT消费类和企业级软件、硬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均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见证了中国IT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生态圈包括分销、零售、SI、ISV和CSV的进化历程,见证了金融、能源、制造、医疗、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之路。

《科技看门道》相信,IT产业在供给侧的改革——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会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0 阅读:6

科技看门道

简介:挖掘商业逻辑和创新模式——不仅看热闹,更要看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