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工作20年,我为何放弃稳定生活移民希腊

鸿鹄海伦姐 2024-06-21 18:13:00

前言:

温馨是一位85后母亲,她女儿今年5月时刚满12岁。她本人在上海这个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已几近二十多年了,也已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和富足幸福的家庭生活。和绝大多数一线城市的家长一般,她最初也对孩子抱着很大期待,也有着热切的望子成龙心理。为此,她和先生制定了非常详细的“孩子成长教育规划”。

然而,在这份“教育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她的想法就因为一次“意外的邂逅”给打断了。她不再如计算机一样,精密地去计算孩子未来每一步要走的路,而是彻底地扔掉了这份规划书,走上了另一条自然推动孩子成长的道路。

她说,扔掉这份规划书,不仅她从心理上放过了自己,也从精神和身体上放过了孩子。

我们曾听过这一句话:很多人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温馨和我们说,很多家长给孩子做了很多规划,可孩子最终也没能过好这一生,甚至最后连着亲子关系也没建立美好的体验。所以不如放弃这种“中式内卷鸡娃教育”,去思考究竟该用怎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既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又不会那么感受到”被逼迫式学习的焦虑和压力”,同时,家长的期待也不会落空,亲子关系也不会变得很敏感脆弱。

“所幸,”她说,“我还是找到了两全其美的路。”

那么,在孩子的教育规划上,她究竟找到了什么样的道路呢?

中式教育里,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爱相杀模式,是否有破局之道?

如何跳脱国内过分“内卷”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在身、心、灵上得到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成全家长们的“孩子就读顶尖学府之梦”?

温馨的思想转变,究竟是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

让我们来听听,她的故事 ——

PART  1每个中式父母,都幻想过自己孩子是天才

人有了孩子之后,不管是生活,还是思想,是会发生很多变化的。

比如我,没有孩子之前,我是率性而为放飞自我的自由主义者。有了孩子后,——甚至是更早,早到孩子还是胚胎时期时,我就开始在考虑择校、未来培养等事情了。当然,这也是当下很多中国父母的常态。有些父母从备孕开始,就已经开始为小孩的择校事宜进行谋划了。

当时,我闺蜜曾问我,你对宝宝的未来有什么期望吗?这个问题说简单也很简单,说重要也很重要。简单是因为我其实很早就设想过他的未来。重要是因为我对他的所有期望,决定了他之后一生的发展走向,而这种“既定式的规划”,我不知道对未来的他而言,究竟是好是坏,可他是必须要为这份“好坏不定”的规划,最终买单的执行人。

再说回我对他的期盼吧。当时的我,充满了憧憬,我觉得我孩子以后肯定会在我和我先生的光明指导下,迈上清华北大,毕竟物质层面已经没有任何顾虑了,教育上的富养也就没有大问题。也许我的孩子是个天才,不需要我过度操心,一不留神就冲进了牛津哈佛也未可知。那么,为了能上顶尖学府,我还是要做些什么的,毕竟家庭教育也很重要。于是,我开始倒推,她必须要读什么样的高中、初中和小学又该在哪里读?人说3岁看大,7岁看老,在幼儿园阶段,我又该如何去左右她,为他打下良好基石呢?

我一边盘算,一边开始了我初步的因材施教。在她还是9个月多时,我复刻我闺蜜当初那套育儿经,每天不断用双语卡片给她洗眼和洗脑,先培养他的语言感知力。家里在他三岁时,我就给他报了书法班和绘画。钢琴后面肯定也是要学的,我至今都还记得,闺蜜的儿子一身挺括的小西装,在聚光等下优雅弹钢琴的场景。

那时,我对她的规划有部分是来自生活圈里同龄父母的“打样”,有部分是来自于我闺蜜的育儿经分享。她3岁到10岁,基本每一个年岁,我都给她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

是的,我已经成为了“鸡娃家长”中的一员。并不是我想鸡娃,而是当下的教育环境,让我不得不也随大流去鸡娃。

望子成龙之心我也有,所以也无时不刻地等待着,我家孩子有一天能爆发出隐藏的潜力,让我大为惊喜。

PART  2拿什么拯救,充满怨愤的亲子关系

可是很遗憾,事实是我的孩子并非天才,甚至她都6岁了,我仍然没有发现,她在哪方面有过人的天赋。

她除了长得可爱,嘴巴甜一些外,其他方面可以说是非常平庸。学习成绩,在班级里,虽说不至于垫底,但也和成绩优秀沾不上边。

尽管她当下平平无奇,我仍然没有放弃,对她的“栽培”。我那时候认为,人也许没有天赋,但肯定会有潜力,只要激发,就一定会展现出来。何况她目前也才6岁,到真正参加高考,争取考入985、211学校的时间点还有十几年的时间,这些时间里,会有很多变数,一切都有可能。

所以,我依然按照既定规划的那套方案,给她下了很多“任务指标”。这些指标,能够保证她在国内学校里同龄人中,至少不是属于“异类”。这就像大人买房子一样,周边亲朋好友都在一线城市买房买车了,你也得买一套,哪怕是背着沉重的贷款,可是说出来,你好歹是有的,是属于在一线城市“有实力”的那一类人。孩子的教育也一样,周边家长和小孩都在内卷,你也得卷起来,哪怕仅仅只做出了“卷”的动作,没有卷出实质性的结果,那也能意味着你家孩子走上了“精英学子”培养的道路上。

这也是当下国内教育的问题,很多家长过于关注教育的“道”,而忽略了教育的“术”。

再说回孩子。

我那时候依然也沉浸在这种似是而非的“道”上不可自拔。那时,我周边的家长,在子女教育上,可以说是很内卷,有的人呢都疯魔了。

我女儿班级里,有个家长,对孩子实行军队式管理方式:孩子几点起床、何时吃饭、吃什么,放学后需学习哪些课程,在多长时间内需完成哪门作业,甚至是才6岁的孩子,每周都要在家长的安排下,拍个小视频,分享对时政热点的看法等,这些全部都有明确的时间轴。不仅如此,每门功课,都还请了名校毕业的辅导老师。

在这位男孩的眼里,他妈妈最常说的话就是“快点快点,到点了,赶紧……”,最常做的事就是挑他的错,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制作焦虑:“你看看XX家小朋友……,你看看你自己……”。

我从周边这些家长身上,看到了这种教育模式的“病态”,但也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深思这种教育模式的利与弊,并未想过要纠正自己家的教育方式。

直到有一天,这种模式的“反弹”真切地发生在我闺蜜及我自身身上时,我才彻底醍醐灌顶。

那是2018年,几近千万的学子刚参加完全国高考,我闺蜜的儿子蒙蒙也是其中一员。然而,就在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个6月底,因为高考成绩并不尽如人意,蒙蒙在和他妈妈大吵一架后,就负气离家出走了。

事实上,闺蜜和蒙蒙已经不止一次,因为学习的事而争吵不休了。我曾肉眼可见着蒙蒙从一个很黏闺蜜的乖巧孩子,成为了一个不时和闺蜜顶嘴争吵的叛逆少年。当时的我们并未在意这种变化,只当是所有这时期的孩子和父母关系都是这样。

然而,那一年的6月底,南充有一位学子,因一分只差与一本学校失之交臂,由于承受不了这个结果,与父母发生矛盾后,选择了跳楼轻生……

当这个新闻从四通八达的扑面而来时,我闺蜜才慌了手脚。深夜电话我时已经泣不成声,在孩子的生命和名校之间,自然是孩子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直到这一刻,她才觉得,只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活着,才是她最大的心愿。

好在蒙蒙并没出什么事,后来也安全的回到了家里。

这件事之后,不仅让我闺蜜在培养孩子这一事上迷途知返,也让我开始深度思考,我的教育方案是否真正合适的问题。

在我犹疑不定期间,我闺女的一次对话,让我终于痛下决定舍弃经营已久的教育模式的。

那是一次晚饭期间,孩子为了逃避接下来的英语辅导课,故意磨蹭,迟迟不结束饭碗里以后一口饭。在我转身回厨房收拾碗筷时,无意听到她和我先生的对话,确实证实了她对辅导课的抵触。正当我要以“唱白脸”的角色出去施压时,我听到她说,“可是爸爸,我也想上好大学……可我真的好累啊!唉,要是我是个机器人就好了……”

PART  3我放弃了稳定工作,来到了希腊

那晚女儿的话,让我如当头棒喝。最后那句话,一直萦绕在我心里,久久不是滋味。我想起了曾经读过的纪伯伦的那首诗——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自那晚后,我和先生都一起进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自省和反思。

我们最终想开了,既然孩子排斥,且有自己的想法,结合她资质平平的事实,那就还是不要揠苗助长了,我们在有生之年努力给她创造一个好一些的环境就可以了吧。

于是,2019年夏天,我和先生考虑良久,综合利弊分析后,最终选择了移民,移民的国家是——希腊。

希腊购房移民的办理流程非常短,我们当年半年左右就拿到蓝纸了。而且是我们一家三代都拿到了欧洲绿卡,这很好地满足了我们家那个阶段的需求。

我们移民的初衷,肯定也是为孩子的教育未来而考虑的。我们只是放弃了用一种极端内卷的方式去鸡娃,放弃了用一种两败俱伤的方式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触达,但并没放弃让孩子有机会去选择更好的教育资源。

对于我而言,希腊是欧洲老牌的教育国家,英美国有很多名校在当地都有分校,英语在当地又是通用语言,学费还便宜,仅为国内的1/3或1/2,公立私立学校资源都很优质,性价比真的很高。

移民希腊,一方面,可以让我孩子从小在英语的语言环境中成长,培养国际化的能力外,还可以以当地学校为跳板,直通欧美等国的世界名校;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在外面适应不好,也可以回国内来参加华侨生联考,不用和千万高考大军竞争,也不用头悬梁锥刺股地内卷,四五百分就可以上国内985、211等大学了。

这种有进有退的方式,让我们一家人都十分有安全感,孩子的学习压力也没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到了希腊后,我发现希腊身份给孩子带来的,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移民希腊后,一有时间,我便带着孩子去卢浮宫、去科隆大教堂、去凡尔赛宫……

在这些浸润着欧洲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的地方,我才深刻感受到,我可以给孩子的,并非我个人功利性的思想和意志,她也并非是我未完成梦想的继承者。她可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她的精神可以不被父母所左右,她可以在厚重的历史底蕴里,在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中,塑造丰富的、独立的自我个体和精神世界。

这里没有攀比,这里的每个孩子,在老师和家长心中,都是一颗待开掘的钻石,他们自身的价值和光芒,从来不由单一个体来评判和定义,而是由时光锻炼。

我意识到,这里与国内的区别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开心的、健全的,内心强大,自信、丰富而立体的人。

她不会被别人的观点所左右,也不会被世俗的失败所轻易击倒,更不会因功名的得失而否认自身存在的意义。

我相信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也相信,在孩子的成长阶段,接触什么样的环境,会藏在孩子的性格额和气质里。

我以前狭隘的认为,只有人成功了,才会过好这一生。可我在希腊生活后,我才发现,按照自己所想,健康快乐的过好了这一生,也是一种成功。

有些人,成功了才会获得快乐。可是也有一些人,获得了快乐,也就等于成功了。

PART  4没有对错,一切都是有舍有得

如今,我已经移民到希腊已经接近4年了。

我的孩子在希腊GLYFADA就读了Verita国际学校。这所学校是我和先生筛选了很久后最终落定的。它是一所涵盖了幼儿园到高中教学的全学科学校。我们选择的重点是因为它是希腊第一所中英“双语学校”。

学校高中部分分为国际部和华侨部,我闺女就在华侨部。

在这里,身为华侨子女不仅可以享受到纯正的英式课程,还可以学到适合回国内参加华侨生联考的中文课程,包括:语数英、历史、地理及物理和化学等。

完成国际课程后,除了获得希腊国家教育机构认证的毕业文凭外,我闺女还有机会凭借此文凭报名参加中国华侨生联考,然后冲刺985/211。

这是是一个双向选择。而至于未来到底如何选,这个选择我留给了我闺女,让她自己做抉择。而我们做父母能做到的,不过是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她在人生分岔口,有更多做多选题的机会,而非拥有做单选题的被动。

至于我自己呢,我并不是一年到头住在希腊,而是每年都会在国内国外轮着住。我的生活重心仍在国内,孩子和父母则在希腊上学和生活,享受移民国的教育资源、医疗水平和福利待遇。这对于在国内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社会关系而言,算是灵活的生活方式。

也有人问我,移民,背井离乡,远离父母,真的值得吗?

首先,我想说的是,选择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是我们的付出不同,收获不同。

对于我而言,我选择了希腊,我的父母是可以随着自己来到希腊的。其次,父母可以在希腊享受到更为完善的医疗福利。此外,关于值不值的问题,就看我们每个人的诉求了。

在我认识的,和我同样移民至希腊的人中,70%都是为了子女的教育而选择移民的。

当然,凡事都是有舍才有得,人生不可能方方面面的好处都让你占到了。

对于我而言,我的孩子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便是我的核心诉求。此外,当我想看看纯粹的蓝天白云时,就会一张机票飞到希腊,感受纯净的环境,丰厚的艺术氛围。当我思念国土了,我也会随心所欲来到国内,感受下故土的气息。

人生很多事,其实事事有转圜的,就看自己想不想转弯。

0 阅读:0

鸿鹄海伦姐

简介:有移民出国相关问题都乐于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