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当野妇”,选调生导师的话,让嘉峪关男孩心痛

依柔伊印 2024-06-01 03:16:18

选调生火了,可是我却从她的文章中,看到了一个形象鲜明的导师。

这个导师曾经劝说学生不要过去,认为让学生在当地成家是胡说八道。

为什么不可以在当地成家呢?

导师给出的话语尽显对学生的认可,在她眼中,当地没有什么好男人能够配得上自己的学生。这句话不应该被批判,毕竟老师的眼里,学生是如此的优秀,我们更应该认同老师对学生的认同。

可是这位导师接下来的那一句,我想若是嘉峪关的男孩看到,可能会心痛吧。

(本文配图均源于网络)

“我不允许我的学生当野妇”,这句话已经不仅仅是对自己学生的偏爱,野妇是什么样的形容?不知为何,这个词让我想起乡村野夫,野妇是与野夫的配合吗?

当然,一个高校教授,自然对偏远地区不太了解,所以她能说出这样的话,其实也有客观的因素存在。只是这样的一句话,是否是在伤他人心?

如果我是嘉峪关的男孩,听到这句话,可能不仅仅是难受,更是伤心失落。这个话语里的逻辑,是不是在说大城市的人都文明有礼貌,而农村县城甚至乡村地区的男士,就一定不如城市女孩优秀?

偏远落后地区的男孩,就只能匹配偏远落后地区的女孩吗?如果说出这话的人是该学生的父母,我想不至于让人有如此的感慨,毕竟父母肯定是第一个为孩子考虑的。

可是人家父母尚且能有这样的认知,没否认孩子不能在当地找到合适的伴侣,为何为人师表的教师,就已经先对当地的男孩子打了分?

嫁给嘉峪关的男孩子就一定会成为“野妇”吗?这个词这句话这种观点,不应该从一个导师的口中说出来,不得体,也不合适。

当然,这一切的初衷可以被理解,该教师对自己的学生十分热心,所以才会苦口婆心去劝诫。

只是她不要忘了,她还是教师,她的职责是教书育人,那么首先拥有一个在太阳底下立得住的价值观,不应该是件难事。

嘉峪关的男孩,或许出生的地点不如其他人,但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风光,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风景,哪怕是县城,哪怕是农村,难道没有各自的美吗?

忘了历史,不记岁月,才会如此鄙夷落后地区吧,可是出生在哪里,不是他们的错,一个人只要有积极的心态能做事,就不应被出生地代言,他无法决定在哪里出生,却可以依靠自己影响未来。

当然,小地方的生活也许真的没有城市那么精彩,但不就是因为如此,才需要这些公仆去当地付出,多多做出贡献吗?更何况,他们是因为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才努力为当地做出贡献,做出了贡献,对他们本身来说,也是一种业务上的肯定。

一个优秀的人难道会不被提拔吗?为何该导师只看到一点,以为学生选调在当地,就会永远留在那里,只能委身偏远地区的人做一个“野妇”?

这不是新时代的独立女性,相反对我来说,是一种女性自我被束缚的象征。职业尚未开始,就想到了嫁娶的局限,说句实在话,难道一个女生读到硕士毕业,只是为了给自己未来的婚姻镀个金?

伟大的女性,能顶得起半边天,也能在泥泞里开出花,但有的人却只看到泥土里有微生物,认定那不洁净,反而忘了是泥土孕育了一切。

偏远落后地区的男孩,真的不背这个锅!

0 阅读:0

依柔伊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