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调的入侵物种:成功入侵南方40多年,却跟草鱼撞了脸

德温科学分享 2024-03-23 12:13:50

当我们谈论入侵物种时,往往会想到它们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只要物种被加上“入侵”这两个字,往往都是生态灾难的预兆,

但在中国,能成为入侵物种的最大原因可能是不太好吃!就拿小龙虾和牛蛙来说,这两种曾经的“外来者”如今已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它们的存在并没有引起生态的恐慌。

但今天我们说的这位,却成了入侵届的超级卧底,悄咪咪的在南方水域繁衍了40多年,硬生生的被人当成了草鱼的平替,它就是麦鲮鱼。

麦鲮鱼原本栖息在印度和孟加拉的河流中,是一种典型的底栖鱼类,也是那里四大养殖鱼类之一。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为了丰富水产资源和提高经济效益,开始引进外国的高效益鱼种。1982年,麦鲮鱼被引入中国,并在珠江水产研究所进行了试养。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实验,麦鲮鱼的养殖取得了成功,并在广东和广西等南方地区得到了推广。

90年代,随着养殖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需求,麦鲮鱼在南方地区如海南、福建和云南省开始大规模养殖。它们以其快速的生长速度和强大的适应能力,很快在这些地区扎根。

可现实往往出人意料,市场对麦鲮鱼的接受度并不高。结果,许多养殖户放弃饲养麦鲮鱼,有些被放生到野外,这也标志着它们入侵之旅的开始。再加上一些养殖管理的漏洞、自然灾害如洪水的频发,以及人为的放生行为,麦鲮鱼开始从养殖场逃逸到自然水域,它们的入侵之路越走越顺,最后成灾。

麦鲮鱼的外观与中国本土的草鱼相似,但它们的眼角泛红,这是与草鱼区分的一个细微特征。它们的适应能力极强,在7℃的水温下仍能正常活动,这使得它们能够在长江流域也能生存。

麦鲮鱼的繁殖力惊人,一只一公斤左右的雌鱼可以产卵10至15万枚,随着体重的增加,繁殖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高效的繁殖策略,使得麦鲮鱼在南方水域迅速扩散,成为常见的鱼类之一,据统计,麦鲮鱼的族群已经成了入侵物种中名副其实的扛把子。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长江以北的水域中,麦鲮鱼的生存和繁衍遇到了挑战。北方地区的冬季温度通常低于麦鲮鱼能够忍受的最低温度,这意味着它们无法在寒冷的水域中存活。此外,北方水域的食物资源可能不如南方丰富,这也限制了麦鲮鱼种群的扩张。

虽然同草鱼长的很难区分,但麦鲮鱼的口感可比草鱼差多了!草鱼以其肉质鲜美、刺少而受到人们的喜爱,而麦鲮鱼却因肉质粗糙、刺多而鲜有人问津。

麦鲮鱼的肉质较为松散,口感欠佳,不像草鱼那样细嫩滑爽。在烹饪过程中,麦鲮鱼的肉容易碎裂,不易保持完整的鱼块形态,这对于追求美观盛宴的美食家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更何况,麦鲮鱼体内的刺异常发达,即便是经验丰富的厨师也难以完全去除,这使得食用时的口感大打折扣。

在市场上,麦鲮鱼的价格通常低于草鱼,这反映了它们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即使价格低廉,麦鲮鱼也很少成为人们购买的选择。在鱼贩的摊位上,麦鲮鱼往往默默无闻,而旁边的草鱼则是顾客争相购买的对象。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麦鲮鱼在水产市场的流通和销售。

作为入侵物种,麦鲮鱼的存在是对本土生态的潜在威胁。大量繁衍的麦鲮鱼大大增加了对本土鱼类的竞争压力。它们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生存空间,还与本土物种争夺有限的食物资源。

这种竞争可能导致某些本土鱼类数量的减少,甚至是物种的消失,从而破坏了原有的生物多样性平衡。

而且麦鲮鱼的大量繁殖和生活活动,对水质造成了负面影响。它们的排泄物和死亡个体可能会增加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这不仅会引发水华和藻类过度繁殖,还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影响水域的整体健康。

所以,野钓时遇到麦鲮鱼,该如何选择呢?

感谢你看完我的文章,如果觉得知识有趣,还请:

1:为我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这篇文章。

2:关注公众号:[德温知识君],只分享有趣的科学知识,让我们一路同行!

0 阅读:70

德温科学分享

简介:努力让思维变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