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持续增长,格力博做对了什么?

麴义看金 2024-02-27 22:21:28

听朋友说,常州有一家去年刚上市的公司,身处OPE(户外动力设备)领域,这个行业正经历从燃油动力到新能源动力的革命性转变,这家公司从2002年开始,已经保持了长达20年的增长,建议我一定要去看看。

带着这种求证的想法,元宵节前我来到了这家企业:

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没想到,这次探访,竟然让我大开眼界。

1、

格力博,去年2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被称为“A股新能源园林机械第一股”,2023年,公司总收入差不多46亿元,被评为2023年度常州市五星企业,获得常州重大贡献奖。

公司老总陈寅接待我们一行人,一句话就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我们是OPE领域的“比亚迪”。

所谓OPE,是指“户外动力设备”,比如割草机、打草机、修枝机、链锯、割草车等,应用场景是家庭园艺、公共园林这些地方,这个领域一向被认为是老外的天下,但其实格力博早已在悄然间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早在2007年,在绝大部分公司还在用燃油发动机配置这些设备的时候,格力博就推出了新能源的产品,并且从2009年就开始自创品牌“greenworks”,绝大部分都是出口,美国市场的占比达到了80%。

近年来,全球OPE市场正在经历从燃油动力到新能源动力的革命性转变,锂电OPE市场份额逐年增加;

与此对应的是,格力博的营业收入逐年持续增长,而且从2002年到2022年的二十年间,一直在持续增长。

当然在2023年,格力博的业绩受挫,但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这和全球形势变化有关,也有格力博的战略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格力博的下游市场是谁?是开市客、Lowe's、亚马逊、沃尔玛。

这些大超市、大平台在疫情期间发现园林机械销量暴增,于是开始大量囤货,直到2022年上半年产品还是供不应求,下游的卖家仍在拼命补货,甚至到2022年四季度,大家还是非常乐观。

一直到2023年二季度,下游零售商才开始意识到库存多了,下半年才传导到供应商。

进入2023年,OPE行业遭遇了两大变化:

一是北美高通胀阶段性抑制终端消费者对高单价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二是美联储持续加息,增加了下游渠道商的资金和流动性压力。

这两大变化,导致了零售商开始转变经营策略,由2020-2022年期间的持续增加库存改为去库存,开始减少对供应商的采购,以改善资金流动性。

这种叠加形成的影响是针对全行业的,整个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都没能幸免——

行业龙头美国Toro、日本Echo收入都出现了下滑,公司的竞争对手之一泉峰控股,2023年1—10月的净利润同比下滑甚至达到了80%。

而且在这一年,格力博的明星产品“OptimusZ”商用割草车(终端售价达到27000美金)首次推向市场,但销售没有达到预期,短期内也拖累了公司的盈利能力。

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格力博本应该收缩成本,但令人诧异的是,他们在销售和研发上的投入不降反升,2023年公司销售和研发投入约11.2亿元。

同比增加了差不多3个亿。

我和公司老总陈寅说,这些如果不投入,哪怕少投入一点,财务上的数据也有更“漂亮”一点,受到的质疑也会少一点,为什么要这么做?

他的回答是:

考虑过是不是要“踩刹车”,但50年一遇的市场机会来了,不能踩刹车!

那么,这个机遇是什么?

2、

2022年,美国加州宣布一项雄心勃勃的举措,震惊全美:

在2035年后全面禁售燃油汽车,将零排放汽车销量比例提升至100%,成为全美首个宣布彻底拥抱新能源汽车的州。

作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市场,加州在汽车领域经常是其他州效仿的对象。当时专家分析预计,至少有12个州很快就会制定并发布类似的政策。但实际上,在这个新闻出台之前,加州的州长在2021年就签署了一项法案,未来在加州很快就会禁止销售小型燃油引擎的产品,这当中包含了发电机、除草机以及高压清洗设备,这项法案的生效时间是:

2024年1月1号

据统计,在加州有超过1,670万台这类型的小型燃油引擎设备,比起道路上的汽油车还要多出了300万辆。这些户外动力设备,实属隐形的“排放大户”。

这个领域一年需要生产42万台设备(非手持),其中锂电占比1%都不到,全部转成新能源,就是100亿美金的市场,加上手持设备30亿美金,整个市场达到130亿美金,这,就是未来格力博瞄准的市场。

2023年在销售和研发投入的十几亿,只是这些年格力博在新能源端发力、赶超国外巨头的一个缩影。

2023年,格力博拿出的重磅产品“OptimusZ”商用割草车震动市场,并与国际知名品牌STIHL达成合作,为其贴牌生产锂电商用割草车;

当年10月底,在全球最大的行业展会GIE展上,格力博推出的82V商用全系列,以及Optimus家族从32寸到72寸的全部零转向割草车系列产品,代表了行业最高水平,价格直接攀升到了2万美元覆盖到4万美元。

这背后,是格力博在全球范围内的600人研发团队,现在他们拥有国内外专利1693项,仅2023年就增加了189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96项,主导或参与10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只不过因为市场大部分在国外,赚的是美元,所以国内老百姓对他们可能并不太了解。

而在全球的这个行业中,格力博早已成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并且有了挑战国外巨头的底气与实力。

格力博老总陈寅在和我们的交流中,一直在强调一点:

格力博,就是要做这个领域的“主力部队”。

比亚迪挑战的,是丰田、通用这些燃油时代的汽车巨头。

而格力博要迎战的,就是美国Toro、日本Echo这些在全球OPE领域制霸多年的公司。

耐人寻味的是,格力博曾经长期为这些巨头进行贴牌生产,但在中国新能源产业兴起的大背景下,格力博的自主品牌“greenworks”影响力正越发增强,拥有了电池包、无刷电机、智能控制器、充电器等80%以上核心零部件的自主设计和制造能力,哪怕就是在去年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格力博的自主品牌销售实现逆势增长,达到34.95亿元,占总销售的75%。

主力部队,就意味着真正的全球化。

格力博在美国田纳西州建立了工厂,为什么要到美国去开厂?格力博就是要打出一个美国组装的牌子,用全球化的零部件。

格力博2004年就在加拿大设置了北美客服中心,全年能接35万个售后电话。

格力博2018年开始在越南建厂,19条生产线,最大日产能25000件。

尤其令我意外的是格力博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他们在美国、多伦多、法兰克福等地建立了全球化的IT团队,建立了全球端到端解决方案,在格力博的工厂里实现了无纸化运行,和中国移动云合作,服务器全部上云。

跨国公司的数字化底座都很强,这是他们隐藏在业务之后的一种核心竞争力,在格力博的身上,我也看到了一种真正跨国公司的影子。

要做真正的行业主力军,格力博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其实是极高的。

格力博的客户很多都是全球500强,对合规性有很强的要求,再加上全球化的信息化网络,格力博也没有“两本账”,一切都置于透明的监管之下,一切都靠产品来说话。

而且,因为市场大部分在美国,格力博是按美国企业的标准来管理的,美国有一个“吹哨法案”,该法已经实施超过200年以上,目的是鼓励政府及私人企业员工揭发本机构企业或相关机构企业的不法行为,举报成功就有巨额奖励,在这样的约束下,企业违法的成本极高,用格力博自己的话来说,“我们不会撒谎”。

“不会撒谎”的格力博,曾经以这种价值观意外渡过危机。

几年前,亚马逊电商平台曾重拳打击刷单行为,一批跨境电商被封号,当时华南曾有一家电商正在园林机械行业大举攻城略地,也因为不规范的经营行为遭到沉重打击。而拥有几万条真实消费者评论的格力博却安然无恙,并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加大了与亚马逊的合作。

3、

说这次探访让我大开眼界,不仅是因为我发现了长三角又一家在全球细分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公司,不仅是因为它在全球化背景下崛起的态势,更关键的是:

我发现了这家从常州起步的公司,

在常州“新能源之都”打造如火如荼之际,

把常州的新能源思维移植到海外,并很有可能奠定未来胜局的一种奇妙思路。

格力博的战略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

电池

用格力博老总陈寅的话来说,电池相当于他们行业未来的iOS系统。

格力博坚持以锂电池包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战略,创新性开发了从24V到82V等多个电池包动力平台,同一电压平台的多款设备之间,电池包可以通用,消费者在购买多款公司产品后,可以实现电池包在不同产品之间的相互使用,显著降低使用成本,增强品牌的客户粘性和复购率。

2023年,格力博和北美吸尘器第一品牌Bissell达成战略合作,为其贴牌生产家用吸尘器,从而打通了格力博24V锂电生态平台“室内+室外”的全场景应用。

不仅是电池。

常州“发储送用”全面布局、形成生态闭环的打法,也给了格力博创新的启迪。

2024年,格力博即将推出售价达到2万美元的商用移动式储能设备,既可以使用光伏电板“充电”,也可以外接电源“放电”,实现了光储充一体化,完成了商用场景拼图的最后一块,为商用客户提供完整的锂电化解决方案,这一招,直接把老外看蒙了:

你们是怎么想到的?

陈寅说,这就是在常州龙头企业星星充电交流碰撞的过程中迸发出的创意。

陈寅还说,每当经过常州中吴宾馆“光储充放检”智慧场站,他都会想,怎么把这么好的模式用到自己的领域来。

现在,从2024年开始,从一台台带着标志性明亮绿色的格力博“greenworks”产品开始,一场加速实现世界园林机械行业从传统燃油动力向新能源动力的革命性转变正在拉开大幕。

2024年,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OPE领域的终端需求预计将有所提升。对格力博来说,下游渠道有望迎来新一轮补库存周期,公司业务也有望重回增长态势。

这又是一个异常精彩的新能源公司故事。这个故事,属于奋力拥抱新能源的常州,属于正在崛起的产业中国。

它没有比亚迪那么大的知名度,但却有着一样的精神内涵。

“研发+制造”深扎常州,零部件生产和组装布局全球,在全球新能源时代呼啸而来之际,又一家垂直领域的中国公司勇立潮头。

0 阅读:0

麴义看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