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第一代农民工退休“难”,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办?

吉工家 2024-06-28 18:11:51

时光匆匆,回首望去,当初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建筑工人们,已年逾半百。渐渐地,他们被称为大龄或超龄农民工,还有着“第一代农民工”的新称呼。

对于他们而言,在年轻时为了生计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当他们年龄渐长,60岁之后,很多人发现自己没有社保、没有太多的积蓄,养老问题变得越发突出。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难发现,第一代农民工群体,在他们年轻时,对于社保没有太多的“概念”。在养家糊口重担之下,加之社会流动性大等影响因素,许多第一代农民工在外工作三十余年,也从未缴纳过保险。

他们往往为了生计而忽略了自己的养老问题,没有缴纳社保或者缴纳的时间不够长,导致退休后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保待遇。加之收入水平较低,很难积累足够的养老资金。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首先,各行业应拒绝“一刀切”,让身体条件允许的大龄农民工,在保证安全生产前提下实现充分就业。例如,可以给大龄工人提供一些保安、仓库管理、打零工等力所能及的工作,这类工作即使是60、70岁去做,也不成问题。

对于有意愿回乡的工人,可以开展技能培训,让回到老家的农民工“老有所为”,拥有可以解决生存问题的一技之长。

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民工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他们的养老服务质量。可以通过建设养老院、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等方式,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养老选择。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三、鼓励社会参与

相关机构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农民工养老问题的解决中来。可以通过提供优惠、资金扶持等方式,激发社会各方的参与热情。

近年来,超龄农民工就业、养老等问题越发突出,社会各界尤为关注。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就有许多关于超龄农民工的“好声音”。

两会“好声音”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娟建议:完善农民工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精准摸清第一代农民工未参保群体,动态更新农民工数据,分层分类让他们可以享受应有的保障,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

比如,允许没有养老保险的第一代返乡农民工办理保险属地政府根据自身财力给予一定补助;对于投保不满15年有补缴意愿的农民工,给予政策上补缴的便利。此外,她还建议将丧失劳动能力、无人照料的第一代农民工纳入到社会常态救助范畴,并及时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及努力之下,第一代农民工将从退休“难”到无忧退休,从担心、焦虑生活问题,到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一起加油!

部分来源:工人日报、网络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0 阅读:61

吉工家

简介:建筑劳务综合服务平台,工友找活安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