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心理学:遭遇男人出轨背叛,女人这样做可以重获幸福!

陈曼心理 2024-06-24 17:28:37

最近后台收到很多留言,都在催更关于“走出背叛”的话题,想起2022年曾有一篇旧文对此做过比较全面的分享,今天特地重发一下。

如果你正受困于婚姻危机的新读者,不妨认真看看;如果你是一直关注我们的老读者,也可以再重温一下。

最近总收到一些相似的后台留言,问题的核心都是同一个:陈曼老师,面对出轨背叛,真的能过去吗?

今天刚好有空,我就专门写一篇文章来统一回应一下。

当然能过去!

事实上,不管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最终都会过去,出轨会比生老病死更难接受吗?连生老病死都能过去,出轨背叛有什么过不去的?

会提这个问题的人,会关心这个问题的人,无非是那些明明心理上觉得过不去,但是基于各种原因无法放手,所以想寻找方法逼自己过去的人。

别不好意思承认,在这篇文章里没人会笑话你们……就算有,谁笑话你们我负责帮你们怼回去。

为什么我能这么笃定?因为这就是生活,总有很多不得已和看不穿,我懂!

当然,我也知道说这种大实话不讨喜,但这就是我每天面对的来访们的真实困境——

爱人出轨了背叛了,我很受伤很愤怒,可是我离不开也过不去,没办法,为了让自己眼前的每分每秒能生活得舒坦点,必须各种挣扎求生,努力让自己迈过这道坎。

这叫什么?这叫求生欲。

所以,别瞧不起面对伴侣出轨一门心思想迈过这道坎的人,别轻易说他们贱、没骨气。

做咨询师这么多年,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要过分以己度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考虑,也都懂权衡利弊,哪怕那个选择看上去再不堪,站在当事人的认知里,可能那就是他所能做到的最好选择。

至于其他那些看上去更美的选择为什么不选?很简单,因为做不到啊!

一个人做不到某件事的理由可以千奇百怪到你无法想象,但这些理由和苦衷确实是真诚的,哪怕荒诞也是真诚的,活得真诚比活得正确更重要,这点不会有人想反驳吧?

总之,事情没落到自己头上时,指点江山总是最轻巧的,彰显智慧还不承担责任。

作为咨询师,我鄙视一切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行为。

有时候我也纳闷,像出轨背叛这种在婚姻咨询里20次都聊不明白的问题,怎么到了网络上就分分钟被各种盖棺定论了呢?

想来想去,我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见得太少和不专业。

毕竟谁都不像咨询师天天泡在个案里,大惊小怪实属正常。

更何况术业有专攻,很多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肯定是顶呱呱,但是对亲密关系未见得深入研究过。

只不过,感情这档子事参与讨论的门槛偏低,谁还没谈过恋爱结过婚呢,自然就会有各种让人上头的言论涌现。

如果你的感情生活一切顺利幸福美满,看看图个乐也就罢了;可是如果你真遇到了出轨背叛的问题,就千万别把网络上的各种极端言论当真,你会发现自己什么实质性的收获都没有,脑子反而被拧巴成了一团浆糊……

所以,如果你也曾经或者正在遭遇出轨背叛,并且真心想要迈过这道坎,抽点时间把我的这篇文章看完吧……

一共5600字,就是特意码给需要的人看的。

01为什么我认为出轨背叛可以翻篇?

很多人以为出轨背叛是个道德问题,但是本质上,它其实是个信任问题。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道德问题是原则性问题,所以觉得过不去。但是,如果你能看到它背后透露的信任危机,就能明白为什么我认为出轨背叛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了。

我可没有偷换概念,下面就给大家好好捋捋背后的逻辑。

你以为你们之间的信任是在他出轨背叛的那一刻被摧毁的?

才不是!

事实上,早在他开始动出轨的歪脑筋之前,你们之间的信任就已经坍塌了。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因为从利己的角度来说,普通人保持忠诚的动力是比破坏忠诚的动力更强的。而这份动力的主要来源,既不是为了彰显真善美,也不是为了弘扬正义,而是为了给自己降低压力、减少麻烦。

你以为在道德底线的边缘来回试探是一件很爽很开心的事吗?如果是,那这个世界早乱套了。

当然,如果你偏要认定自己的伴侣就是渣得飞起,他出轨背叛他乐在其中,我也不跟你争,你杠就是你对。毕竟,你的伴侣都这么渣了,赶紧离婚才是正道,何必浪费你宝贵的逃生时间呢?

但是拜托,我们国家男女同胞的含渣量真没那么高,你能有机会碰上且爱上的大概率就是个普通人。

当一个普通人选择突破道德底线,去做出轨这种铁定会被千人骂万人锤的事情时,说明了什么?

说明此时此刻,他认为自己继续保持忠诚的难度太大了。

记住,人性的特点除了趋利避害,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永远偏好难度更低的事情。

为什么你半夜刷抖音刷得停不下来?因为它操作够简单;

为什么你容易被简单粗暴的言论洗脑?因为它理解够简单;

为什么只要有人出轨我们就更容易得出这个人很渣的结论?因为这个结论够简单。

换句话说,一定是有什么不对劲的事情发生在你们婚姻里,才会让他误以为出轨比继续保持忠诚更容易。

根据我接手过的出轨个案来看,这个不对劲的源头,通常指向的就是信任问题。而且,这种不信任既有可能是对伴侣主观意愿的怀疑(想不想);也有可能是对伴侣实际能力的怀疑(能不能)。

感到压力和焦虑时,我不再相信你可以帮我分担;

爆发争吵冷战时,我也不再相信我们能积极沟通共同解决;

遇到家庭矛盾时,我甚至不再相信我们可以永远不走散。

不要狭隘的以为,只有发生了出轨聊骚这些烂事才叫信任问题。婚姻中,真正杀人于无形的,反而是上面这些慢慢累积起来的不信任。

那么问题来了,夫妻之间的宝贵信任好端端的怎么就没了呢?

一个字,因为假。

四个字,因为不够坦诚。

再专业一点,因为没有建立起深度的情感链接。

不要小看情感链接四个字,你们之间到底是相濡以沫的真夫妻(真性亲密关系),还是装模作样的假夫妻(假性亲密关系),全看有没有建立起深度的情感链接。

真性亲密关系之间哪怕感情变淡、激情消退,也会讲义气。

就好像真闺蜜、真兄弟之间,不会轻易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因为相比那一点点蝇头小利,彼此之间辛苦建立的情感链接更值得我们维护。

假性亲密关系之间哪怕感情正浓、激情还在,也难免心猿意马。就好像塑料姐妹花、塑料兄弟情之间,总在担心对方会不会见利忘义,一旦大难临头只会各自飞。

更糟糕的是,很多人明明把婚姻过成了假性亲密关系却不自知,对关系中的回避冲突、无视需求、负面情绪、恶意揣测等等毫无察觉,以为那些都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直到发现伴侣出轨,才突然意识到天塌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夫妻之间的信任也是被一次又一次的误解和失望慢慢蚕食的。而出轨,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更离谱的是,对于想要迈过出轨背叛这道坎的人来说,它跟救命稻草反而是同一根稻草。

我绝没有危言耸听,由于大部分人从小就缺乏爱的教育,以至于很多人是在发现伴侣出轨以后,才开始正视婚姻中出现的关系问题,开始痛定思痛、为亲密关系刮骨疗伤。

02面对出轨背叛该怎么翻篇?

废话不多说,给大家分两个维度拆解具体该怎么做,码字不易,且看且珍惜!

01内源性维度

——你到底想不想走出来?

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每个人类个体本身就具有度过创伤的天然能力,这是千百年进化过程中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本能。

在此基础之上,只要你的人格足够健康,在遗传和人格底子的支撑下,别说出轨背叛之类的情感创伤了,哪怕是其他类型的丧失性创伤也都是可以度过的。

但是,在我们开始疗愈自己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要先自问一下——我到底是不是真的想从被出轨背叛的痛苦状态中走出来?

别觉得我是多此一问,在出轨问题的个案咨询中,很多人之所以一直陷在被出轨背叛的漩涡里出不来,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们忽视了自己的内源性动机。

所谓内源性动机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意思是指个体因内在(快乐与满足、理论实践、愿望的实现等个体认为这种行为是有价值的)需求做出某种行为,而非外在外部条件的参与下或为了得到外部条件的一种动机。

翻译成人话的意思就是——为了满足某种内心隐秘的愿望,我们的行为可能会以损害自己现实利益的方式来呈现。

比如,很多深陷出轨背叛问题的人之所以迟迟迈不过这道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自己不愿意走出来,因为他们的潜意识认为继续沉溺在出轨带给自己的痛苦中,对自己更有利,于是会通过夸大创伤继发性获益。

这种隐秘的愿望确实很难察觉,想要确定自己是否有这类内源性动机,不妨尝试回答以下3个问题:

你是否担心一旦振作起来,就代表彻底原谅他,会让出轨的伴侣觉得你好欺负?

你是否因为伴侣看到你痛苦时产生的内疚情绪,而不由自主的感受到一些报复的快感?

你是否担心如果自己不再痛苦,他就会忘记出轨对你的伤害,下次还会再次伤害你?

如果有1个回答是yes,那么很有可能阻碍你从出轨创伤中走出来的,正是你自己。

为了让自己不再被伤害、不再被轻视(内在需求),哪怕将自己一直困在痛苦的牢笼里也在所不惜(以损害自己的现实利益为代价)。

你看,人就是这样纠结复杂的个体,连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都这么九曲十八弯,想要从出轨创伤中走出来,仅凭想通和看开当然是做不到的。

但好消息是,只要你能看见自己真实隐秘的内在需求,就有机会摆脱这种自我献祭的恶性循环。

出轨创伤之所以糟糕,就是因为它让我们生出太多的恐惧与不安,明明痛苦却又不敢振作,让我们一直和过去的恩怨纠缠,不断浪费和消耗将来的生命。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允许它待在那里,同时让它不具备损害未来的功能,那么这个创伤就已经过去了。

02外源性维度

——建立真实的情感链接

处理内源性动机,是为了帮你把内在需求和外在需求调整到同一个频道,让自己不至于一直处在一个口是心非、自我消耗的状态中。

但是,仅仅统一思想显然还是不够的,外部世界的情感体验如果一直没有好转,不断给你负反馈,铁打的汉子也照样会再次倒下,因此调整外部世界的情感体验也必须提上议程。

而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切入点,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把假性亲密关系转变成真性亲密关系,要跟伴侣建立起真实的情感链接。

我知道,这会儿肯定有人要问了:怎么建立情感链接啊?什么步骤啊?

你先记住这个口诀:一个完整的情感链接的建立,是“个体经验-互动模式-体察需求”的三步大循环,缺一步,就是假性亲密关系。

再帮大家拆分的细一点,也就是说,想要建立真实的情感链接,我们可以分三个步骤来执行:

01从互动反馈中归纳个体经验

我敢说,大部分人对亲密关系中的个体经验都是缺少归纳总结的。这可能跟我们从小到大的考试思维有关,凡事总迷恋那个标准答案。

只是很可惜,亲密关系偏偏就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功课。

全网络的人都支持你的想法,觉得你说得对、做得对,但如果你的枕边人觉得不舒服,你的付出和努力也是徒劳。

老话说得好,鞋舒不舒服只有脚知道。说的就是个体经验的重要性。

而所谓个体经验,不是毒鸡汤、不是大道理,是你跟另一半在每一次实实在在的互动反馈中获得的经验值。

大家都说夫妻之间应该少吵架,但是你就是受不了循循善诱的长篇大论,该吵还得吵;

大家都说男人喜欢女人勤俭持家,但是你知道他有慕强心理更欣赏职业女性,该拼还得拼;

大家都说男人太黏妈妈就是妈宝男,但是你知道他童年缺爱现在想补偿,该体谅还得体谅。

不要拿着别人说、网上说、书上说的标准答案去套自己的亲密关系,转而攻击自己或者攻击伴侣。

真正的个体经验,是你从相处中看见彼此的坚强与软肋、偏执与脆弱、讨好与温情,诚实且勇敢的把两人之间的合作与博弈看得清清楚楚。

对亲密关系不贬低、不粉饰,这是建立情感链接的第一步。

02从个体经验中建立互动模式

很多人和伴侣之间建立起的互动模式,并不是由个体经验获得,而是由公共渠道获得。要么听父母长辈的,要么听闺蜜网友的,要么听书本大V的。

这就好像硬拿别人的鞋子穿在自己脚上,当然会觉得别扭拧巴。

更糟糕的是,因为别人都说好,你还不敢说不好,只能一遍遍在自我安慰和自我否定的循环里不断迷失。

所以,我会说:抛开个体经验谈互动模式,都是耍流氓。

在《爱的博弈》中John Gottman提到了亲密关系的5种互动模式,分别是:

1.面向伴侣模式

2.背向伴侣模式

3.翻旧账模式

4.消极应对模式

5.互相攻击模式

仅从字面含义你就能知道哪种互动模式是最好的,显然是面向伴侣模式对不对?

但是这个概念还是太大太空泛了,我帮你们梳理总结成下面的20字口诀,最好能深刻理解。

回应感受,不要纠结细节;

回应需求,不要纠结对错;

关于这20个字在这个回答里陈曼老师就不展开讲了,以后有机会再跟大家分享。

你只需要记住,对伴侣过度卑微或者过度傲慢都属于病态模式,准确体察对方的感受和需求才是我们建立良好互动模式的重中之重,而这一点必须有足够的个体经验来做支撑。

对伴侣不打压、不讨好,这是建立情感链接的第二步。

03在互动模式中表达感受和需求

前面我们提到过内源性动机,这里我还想强调一下内源性理智。

不少人对理智其实是有误解的,好像一提到理智就是要把人变成没有感情的权谋机器,立马跟厚黑学挂上钩。

既然如此,不如我换个提法,来谈谈内源性理智。

跟内源性动机类似,内源性理智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以现实利益为绝对考量,而是以个体的内在价值感受为绝对考量。

在关系中,你有没有体察自己感受和需求的习惯?

在关系中,你有没有给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设置前提条件?

在关系中,你有没有充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别以为这几条很容易做到,现实中的婚姻关系之所以出现各式各样的极端问题,基本都是因为没做到这几条。

没有体察自己感受和需求的习惯,以至于总是发泄情绪让事态升级,让伴侣觉得你难搞;

给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设置前提条件,比如必须是正确的感受和正确的需求才能表达,以至于总是爱训诫爱讲道理,让伴侣觉得你刻薄;

没办法充分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以至于词不达意,让伴侣觉得你啰嗦;

最终,两个相伴多年的人反而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就是不懂使用内源性理智的悲剧。

想要避免这种悲剧,就要学会如何在互动模式中表达感受和需求。

对自己不回避、不压抑,这是建立情感链接的第三步。

总之,除了生死,这个世界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而迈过去的方法也都大同小异,无非是先看清楚障碍,再积蓄力量跨过去。

面对出轨背叛的痛苦时也是一样,只要你想,就一定有机会迈过去。

千万别把人生的至暗时刻,变成万古长夜,那就不值当了。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61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