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只用黄芪泡水?这样补气,效果翻倍。

杨玉莲的笔记本 2024-03-07 17:36:40

今天咱们来聊聊补气第一的药,可以说是气虚者的大救星,可以补五脏六腑之气;这就是黄芪!说到补气,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人参。但人参是大补元气的,补得太猛烈,一般人还真消受不起。黄芪就不同了,黄芪适合绝大多数气虚的人,补气力道绵柔而稳健,一点一点给你补进去,不会让你一补就流鼻血。

因此,每天抓一小撮黄芪片,泡在保温杯里喝一天,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保健做法。但是只用黄芪泡水,很多人反映容易上火,今天就给大家介绍4个补气名方,补足一身之气。

什么样的人适合用黄芪?面色黄白或黄红隐隐,缺乏光泽。肌肉松软,浮肿貌,目无精彩。腹壁软弱无力。平时易于出汗,畏风,活动后气促,遇风冷易于过敏,或鼻塞,或咳喘,或感冒。大便稀溏,不成形,或先干后溏。易于浮肿,特别是足肿,手足易麻木,皮肤黄暗,易于感染或溃疡。总体给人一种“虚胖”的感觉,尤其是腹大而松软。

黄芪补气 四大名方

玉屏风散 —— 补益肺气,提升正气黄芪性微温,入肺,可以补益肺气。依此,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了一个方子——玉屏风散。药店里也有玉屏风颗粒出售。

【药物组成】防风 ,黄芪,白术。

【用法用量】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

此方适用于肺气不足,无法抵御外邪侵袭肺脏的人群,常表现为容易感冒、咳喘、气短神疲,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等。

归脾汤 —— 补中益气,治疗心脾两虚黄芪甘温,善入脾胃,味甘,性温和,可用以补中培土。与之对应的方剂名为归脾汤。同样的配方也有丸剂剂型,叫做归脾丸。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

【药物组成】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常用于:心脾两虚,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方中黄芪一般为蜜炙(饮片制作时加入蜂蜜),大大增强了补中益气之效。当归补血汤 —— 补气+补血

《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活血生血,内托阴疽,为疮家圣药,五也。”黄芪常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气血不足之血虚症,如各种原因贫血。且黄芪中含有的叶酸成分,为红细胞合成所必须,故黄芪能生血养血。

【药物组成】当归、黄芪

金代李东垣所创的当归补血汤,专用于补气养血。当归补血汤仅有两味药:黄芪、当归。方中用大量黄芪补气,少量当归补血,意在通过补气以生血。

补中益气汤 —— 升举阳气,提升脏腑黄芪,其气主升,善于升举阳气,对于主要用于阳气下陷,不能升举、脏器下垂等症,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在治疗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等脏器下垂时,常使用黄芪。用于治疗这种情况最好的一个方子,就是金代的李东垣所创制另一个方子——补中益气汤。现代药店也可买到补中益气丸。

【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白术、当归、陈皮、柴胡、升麻、生姜、大枣【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黄芪的使用禁忌①阴虚、热证忌用:阴虚、热证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

②女性月经期、孕妇忌用:因黄芪具有补气,活血的作用。可能导致出血、滑胎。③感冒发热时忌用:黄芪具有固表作用,可能会阻碍病邪排出,导致病情加重或难以缓解。 温 馨 小 提 示 :中医讲究“千人千方”,文章所述方剂配伍、用量仅供学习参考。若需用药,建议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不要盲目尝试。

0 阅读:28

杨玉莲的笔记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