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不是因为谋反才被吕后与萧何设计诛杀

行者无疆1982 2024-01-16 20:01:36

韩信是秦汉之际著名的军事家,在秦亡汉兴的过程中,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俘获魏王豹。井陉之战,背水为阵,将士奋勇争先,大破赵军。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各个击灭。参与指挥垓下决战,击灭楚军。西汉建立后,刘邦曾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号镶,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功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被称为汉初“三杰”之一。但韩信在功成名就之后,却未能寿终正寝,在汉高祖十一年被吕后、萧何诱杀于长乐宫钟室,他全族也遭诛。韩信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

对于韩信的死因,有人说他是因谋反而遭诛杀的,罪有应得;有人说是刘邦不容人,他是含冤而死。究竟是什么原因?

较普遍的看法是韩信因谋反而遭诛杀。高祖四年,平定齐地后,韩信派人对刘邦说:“齐人伪诈多变,是一个易于反复的国度,如果不设王位来镇守,大局难稳定,希望你委派我当个假王。”当时刘邦被楚军围困于荥阳,日夜盼望韩信前来增援,得此书信后,震怒异常,骂道:“我被困在这里,早晚盼他来援救我,他竟然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认为,汉军形势不利,并无能力禁止韩信自立为王,不如顺水推舟,封他王爵,以收军心。刘邦连忙改口,说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后就是真王了,又何必还要当假王!”于是,他派张良赴齐,立韩信为齐王。之后,征调韩信的部队与项羽会战于垓下,大破项羽。刘邦同意封韩信为王,实属不得已,故楚汉战争一结束就夺其兵权,并徙封为楚王。从此埋下了对韩信的戒心。

项羽兵败后,他的一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至楚地,出入都以重兵保护,更加引起刘邦怀疑。汉六年,有人告韩信谋反,这就更坚定了刘邦诛锄韩信的决心。刘邦采用陈平之计,借口游楚之云梦,欲趁韩信不备擒拿,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

韩信闻讯,已猜出刘邦此行意图,刘邦快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欲见刘邦,又怕被擒。有人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就不用担心祸患了。”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拜见刘邦,岂料刘邦还是逮捕了他,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然‘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现在天下已经安定了,所以我也应该死了!”回到洛阳,刘邦没有杀掉韩信,而是赦免了他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让他寓居长安,从此,韩信常称病不朝,日夜怨望,居常怏怏。

韩信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拉着陈豨的手叹道:“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即使你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如果有人几次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后来陈豨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韩信与家臣谋划: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与陈豨里应外合。韩信的密谋被因得罪了韩信,而被囚禁门客的弟弟向吕后告发。吕后遂与萧何设计,称陈豨叛乱已息,令朝臣入宫庆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哪里想到,一入长乐宫,就被斩于钟室,临死前,韩信仰天长叹:“我后悔没有听蒯通之计,才被妇女小儿所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韩信死后,诛灭其三族。

认为韩信是冤死的人认为,韩信无意反汉,他是被屈杀的功臣。一些学者指出,韩信谋反一说并无实据。首先,告发者是韩信准备处死的一个罪犯的弟弟,有挟怨诬告的嫌疑,即使韩信确有密谋,也不可能让这个人知道;其次,当年韩信雄踞齐地,握有重兵,有人劝他反汉并与楚联合,自立为王,韩信却认为刘邦待他不薄,不忍心背叛刘邦。而在闲居长安,丧失兵权时,他反而心生异志,岂不违背常理?再次,韩信被擒之后,未经审讯,立即被斩于长乐宫钟室。假设谋反有证据,为什么不昭示群臣?最后,刘邦平定陈豨是在高祖十一年底,而韩信“谋反”却在第二年春正月,此时陈豨已经兵消瓦解,韩信又怎能与他里应外合?

也有人认为,韩信虽然有可疑,但没有谋反的心,完全是刘邦猜忌。韩信其人,虽有大将之才,但在个人品行上是有懈可击的。据《汉书-韩信传》记载,韩信击杀楚将龙且后,项羽派武涉劝说韩信背汉降楚,反复陈说利害,都被韩信谢绝。而韩信下策士蒯通,更为韩信进行透彻的形势分析,劝韩信自立为王。如果韩信采纳蒯通建议,与项羽、刘邦三者鼎足而立,改写历史并非没有可能。这一点,韩信不会想不到。蒯通分析韩信如果不自立,“必履危道,此乃势也”,这一点韩信有所考虑,但是始终不忍背叛汉朝。所以,韩信对于汉室,大节无亏。

但刘邦对于韩信,早存防范猜忌之心。早在楚汉争霸期间,他就两次夺走韩信所率部队,垓下之战后,刘邦立即“驰入齐王信壁,夺其军”。马上削夺韩信兵权,并且徒封为楚王。此后,有人控告韩信图谋造反,刘邦根本不加核实。最后,韩信被牵连进陈豨叛乱事件之中,遭受夷灭三族的惨祸。还有学者指出。韩信“谋反”是由吕后一手编导的,先被诬造反,由楚王贬为淮阴侯。再次被诬造反,惨遭杀戮。韩信功高震主,加以“贪”、“骄”相循,因而招致杀身灭族之祸。

有的学者指出,韩信之死,是由汉初统治者的预定国策所决定的。刘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封七名功臣为王,史称“异姓诸王”。他们是统一的隐患,更是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刘邦必须为子孙后代扫清道路,那些功臣必然成为“家天下”的牺牲品。可将“异姓王”分为三类:一类是与韩信一样,并没谋反,也无他罪,但最终被以“谋反”借口被杀贬,如梁王彭越、赵五张敖;第二类是由于刘邦的疑忌、逼迫以致走上反叛道路的,如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第三类是免于杀戮的,如势力最小的吴芮。凡那些功高震主的将领,不管是否谋反,皇帝总是要找理由杀掉。如果韩信是庸庸碌碌,谨小慎微者,或许可如吴芮一样免于一死。而韩信恰恰功高震主,刘邦对他这种才能极不放心,韩信当然免不了一死了。汉高祖“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既定国策,应是韩信之死的根本原因。

总之,韩信有无谋反之心?是否参与陈豨叛乱?目前史学界尚未论定。韩信被杀真相,还待有更多的史料出现。

0 阅读:11

行者无疆1982

简介:随笔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