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惨烈的一仗,每小时4万士兵送命,却为大唐帝国续命150年

陋室文史 2024-05-29 14:54:32

来源:中国知网 原创稿

一千三百多年前,大唐爆发了安史之乱,叛军攻陷了大唐首都长安城,皇帝唐玄宗弃城而逃,把江山拱手让给了安禄山和史思明。大唐帝国的命运危在旦夕。

而太子李亨在此刻自立为帝,集结大军,在长安城外和叛军展开了决战,这场战斗就是被称为“冷兵器时代的巅峰之战” 的香积寺之战。

香积寺之战的残酷程度,堪比一战的“凡尔登绞肉机”,唐军和叛军都投入了几十万精锐军队,双方杀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每小时有近乎四万名士兵在战斗中伤亡。

但是,虽然这场战斗的伤亡如此巨大,但最终的胜利仍然挽救了国家的命运,让大唐得以继续延续150多年。

马嵬兵变

安禄山在起兵造反后,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带领叛军一路打到了长安附近。

在这种危机时刻,皇帝唐玄宗连续做了多个错误的决定,逼得守城的将军在极为不利的条件下出城迎战叛军,最终全军覆没,长安的门户潼关因此失守。

眼见潼关被叛军攻破,长安也即将沦陷,吓得六神无主的唐玄宗放弃了守城,不顾长安百姓的死活,带着群臣们出逃了。

一路护送唐玄宗的禁军们对皇帝的命令非常不满,他们逃出长安后倒是安全了,但是他们的亲朋好友可全都被留在了长安城中。

潼关失守只是时间问题,叛军一旦攻破长安必定屠城,到时候自己的房屋财产,亲属家眷全部都会灰飞烟灭。

但皇命不可违,禁军们只能继续忍气吞声,护送唐玄宗西逃。

这种不满情绪在唐玄宗一行人逃到马嵬时达到了顶峰,长时间的奔波劳累,担惊受怕让禁军们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

太子李亨也对唐玄宗弃城而逃的行为不满,他拉拢了叛军头领陈玄礼发动了军事政变,而陈玄礼认为安禄山造反,天下大乱的原因全部都怪唐玄宗错信了奸臣杨国忠。

于是和想要政变的太子李亨一拍即合,这就是著名的“马嵬兵变”事件。

禁军们大喊杨国忠通敌,把他乱刀斩杀,随后有逼迫唐玄宗为了安定军心,杀死杨国忠的妹妹杨玉环。

唐玄宗为了保命,只能接受要求,忍着心中不舍,任由禁军杀死杨贵妃,夺取皇帝的权力。

兵变后,太子李亨就和唐玄宗决裂,一行人在马嵬分道扬镳。

唐玄宗继续西逃,太子李亨则带兵前往朔方自立为帝,同时召集群臣,集结军队,准备打会长安,平定叛乱。

决胜长安

太子李亨在朔方军治所后,登基为帝,号唐肃宗。

唐肃宗深知他的帝位是在风雨飘摇的战乱中勉强坐上去的,如果不能迅速的稳住根基,恐怕就要像太上皇唐玄宗一样被赶下皇位了,因此他必须迅速建立威信,得到文武百官的支持。

此时叛军已经攻陷了大唐两京——长安和洛阳,还在继续进攻其他地区,扩张领地。

眼下最能树立威信,把皇位彻底坐稳的事情必然是迎战叛军,夺回长安和洛阳,重振大唐。

因此,唐肃宗召集了愿意向他效忠文武百官,商讨如何击败叛军,夺回首都长安。

大臣李沁规划了最合理的战略:

叛军只顾劫掠,不得民心。

叛军大多都是边关胡人,汉人很少,因此得不到汉人贵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很快就会缺少粮草补给。

因此只要以逸待劳,拖住叛军的精锐,消耗叛军的力量,避开叛军的锋芒,就能逼叛军露出破绽,主动放弃守城优势,届时必能剿灭叛军,夺回长安。

香积寺之战

李沁的计划非常合理,目的只有一个:耗到叛军缺少粮草时,叛军自然没法继续等死,只能出城。

因此,夺回长安的战斗急不得,必须要慢慢等。

但是唐肃宗完全没法等,他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各方势力都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他,如果不能迅速取得战果,那他的处境会越来越危险。

因此即使唐肃宗知道李沁的战术是最佳方案,但他还是急功近利的命令大军立刻全部出动,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回长安城。

两军的人数都超过了十万,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没有任何诡计和套路可言,完全就是硬对硬的血拼。

唐军有15万人,但大多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其中还有不少是西域各族和大唐藩属国的异族士兵。

而叛军的人数虽然只有11万人,但全部都是之前大唐帝国的精锐战士,因此战斗力可不可小觑。

香积寺之战打响后,两军杀在一起,场景十分惨烈,整个战场上全是尸体和血迹。

这一战没有战术,没有兵法,就看哪边先顶不住,输掉这一场战斗就会满盘皆输,赢下来的胜利者就拥有整个大唐。

因此,双方的士兵都杀红了眼,短短3个小时,两军的总伤亡人数就超过了12万,平均每小时就有4万士兵在战斗中阵亡。

根据史书的记载,香积寺之战从正午打到了日落之后,一共持续了八个小时。

唐军和叛军的损失都非常惨重,双方的战损比几乎是一比一,谁都没占到任何便宜。

在冷兵器时代,一支部队能够在减员超过一般的情况下没有溃败,还能继续坚持作战,这无异于军事史上的奇迹。

最终,唐军靠着微弱的人数优势取得了香积寺之战的胜利,这场胜利完全是拿命堆出来的,只能算一场惨胜。

但无论如何,香积寺之战的胜利让安史之乱的局势发生了扭转,胜利的天平开始朝着大唐官军倾斜,最终叛乱被彻底剿灭,大唐得以多续命150多年。

总结:

香积寺之战中,大唐军队的伤亡极为惨重,几乎失去了半数以上的精锐军队,但这场惨烈的胜利奠定了全局的胜利基础,香积寺之战后,叛军再也无力抵抗唐军的围剿,最终被彻底消灭。

因此,虽然香积寺之战是一场毫无战术可言的惨胜,但让大唐岌岌可危的命运发生了转变,为大唐续命150多年。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唐代香积寺之战评析》——王效锋、王向辉.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4(06)

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MTbc36RhFpSJmPFmQJ_2_OGEXoyGaCl9TPCPYHv1r448LWZn_hD6LpiOu_Vm-nF5A9WanG-L9aRrY3K-8rS9AjhN7vOUdgT1qoxtaYIv_tsufCKAMAUH5W6Cn1KlE7HfsX5LlPhy--M=&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8 阅读:5475
评论列表
  • 唐军是和国外雇佣军作了交易的,代价就是长人安城百姓一切人财归雇佣军长安寺被奸杀女人上万人十屋九空,小编不讲唐军是牺牲人民为代价在弥补唐王的腐朽所造成人间悲剧

  • 2024-06-14 04:47

    韩、齐为与国。张仪以秦、魏伐韩。齐王曰:“韩,吾与国也。秦伐之,吾将救之。”田臣思曰:“王之谋过矣,不如听之。子哙与子之国,百姓不戴,诸侯弗与。秦伐韩,楚、赵必救之,是天(下)以燕赐我也。。”王曰:“善。”乃许韩使者而遣之。 韩自以得交于齐,遂与秦战。楚、赵果遽起兵而救韩,齐因起兵攻燕,三十日而举燕国。

  • 2024-06-15 01:58

    一个月死2880万,一年死34560万,当时人口总数是多少?

  • 2024-05-29 20:10

    “邺城之战”唐军虽众却无“统一指挥”(统帅)因为唐肃宗李亨之昏聩并且从内心里极度不信任武将,又不听从李泌极力反对的“宦官监军”(从此成为“恶例顽疾”,直到朱温下令诛杀各藩镇监军太监为止,随后唐朝灭亡。)让不会行军打仗的“得宠”的宦官鱼朝恩做“观军容使”(名为“监军”,实则“统帅”)监督各军,他又不听从李光弼的挽救唐军的建议!导致惨败于史思明!……作为当时李唐王朝全国的“最高领袖”,国家军队的“最高统帅”!…“罪魁祸首”唐肃宗李亨对“邺城之战”惨死的唐朝军民,罪莫大焉,难辞其咎!

  • 2024-05-29 22:19

    午时到酉时,是三个时辰六个小时,不是三个小时……

  • 2024-06-17 22:21

    都哪年了,还有吹香积寺的?另外,还有信的没?

  • 2024-05-30 13:58

    淞沪会战一小时死多少人?还每小时4万?

  • 2024-05-31 03:02

    假如唐朝一直延续到现代,中国会不会是世界第一强国

  • 2024-05-30 07:47

    这段历史怎么不拍成影视剧

    纵我不往 回复:
    不好拍,太惨了,五胡乱华更没人拍。
  • 2024-06-24 13:03

    其实导致战损的主要原因是双方士兵都认为对方是叛军[得瑟]

陋室文史

简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