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且死后不久,项羽兵败垓下自刎身亡,刘邦:他不死,西楚不灭

远悦说过去 2024-03-05 12:33:43

后世传言,龙且不死,西楚不灭。龙且等同于刘邦的韩信,两者在潍水一役的强者对碰,韩信以奇计阵斩了龙且,直接改变了楚汉相争斗的格局。

龙且之败打破了项羽战无不胜的神话,胜利的天平已经倾向了刘邦。听闻龙且的战死,刘邦的汉营高兴得几天几夜都在狂欢,而项羽的楚营则是阴雨密布,项羽颇为担忧,认为自己的末日已然来临。为了摆脱阴霾,项羽决定和刘邦议和。

正如一个人处在高光时刻久了,就认为自己无所不能。突然从高处跌落后,就会接受不了已经发生的事实,继而对自己充满怀疑,更充满了无力感。

但刘邦却趁此机会,游说了五路诸侯,联合在垓下困住了项羽。垓下之战,项羽无回天之力,最终在乌江自刎。

那么,龙且对于项羽有多重要呢?为何他一死,百战百胜的西楚霸王,就来到了人生终点呢?

项羽的发小

龙且,秦置东海郡朐县龙苴镇人,也叫司马龙且。龙且和项羽自幼一同长大,二人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项羽也非常信任他。

在项梁、项羽起兵之初,龙且就是他们叔侄麾下的重要将领。陈胜败亡后,反秦事业遭遇低谷,秦军四处出击。

当时,秦将章邯在临济城下大败魏咎和田儋,又率军追击田儋的堂弟田荣。项梁派龙且出兵营救援,并在东阿大败秦军,全胜而归,这是龙且在秦末战争中的第一次出场,当时的身份不过是小小的军司马。

然而3年后,龙且的大名就声扬中土,成为项羽麾下的第一大将。被他踩在脚下成为垫脚石的,却是以“勇战”著称的英布。

公元前205年,刘邦派谋臣随何策反英布,英布随即叛变项羽,投降了刘邦。众所周知,英布在当时和韩信、彭越二人齐名,秦末更是实力雄厚的一方诸侯,一直以来是刘邦和项羽想方设法拉拢的对象。

因此,盛怒之下的项羽,派遣龙且领兵10万征讨英布。结果实力雄厚,骁勇善战的英布,被龙且打的丢盔卸甲,只能和刘邦的说客跑回汉地,这才捡回一条命。龙且也由此声名鹊起,此战后更是被项羽拜为大司马。

值得一提的是,龙且能得到项羽的器重,除了其军事能力外,忠诚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刘邦的谋士陈平,在对项羽施展反间计时就指出,项羽的忠心耿耿之臣,只有少数几个。包括范增、钟离昧、龙且、周殷等数人而已,其他人都可以被拉拢利用。”

在陈平提到的四个人里,周殷后来还是叛变了,投降了刘邦。而项羽对范增、钟离昧两人也都曾有过怀疑。

项羽误中陈平计谋,冷落范增,这令范增非常不爽,后来索性罢官辞去,项羽也未加挽留。而陈平再施反间计,离间钟离昧与项羽的关系时,项羽又怀疑钟离昧的忠诚。因此,四人之中,真正自始至终,受到项羽信任的,只有龙且一人。

而龙且不仅武力超群,作战勇猛,善于用兵,可独当一面,又是项羽从小玩到大的发小,项羽对他的无条件信任,完全符合他本身用人的特色,以亲为重。

兵败身亡

公元前204年9月,韩信率军攻击齐王田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完成对楚军的翼侧迂回包抄,同时支援刘邦。

原本,对于韩信的出击,项羽并不在意,毕竟田广和项羽有宿怨,但没想到的是,韩信仅在次月,就攻破了齐都临淄。

临淄被攻破后,田广逃走,用极为诚恳的态度向项羽求援,希望他能派兵。而在接到田广的求援后,最开始项羽并不想救他。但如果任由韩信灭齐,那么势必会对自己的彭城造成威胁。

更何况,当时的刘邦将项羽牵制在广武一带,根本动弹不得。在这种情况下,要是韩信彻底灭了齐,那么顺势就能抄了项羽的后路。

因此,项羽几经考虑,最终决定,与田广握手言和,答应他出兵救援。也正是因为如此,迎战韩信就变得十分重要。

既然此战重要,那么必须要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所以,龙且就临危受命了。

项羽之所以将如此重要的任务,交给龙且,就是全面考虑到的军事能力。毕竟,在当时,英布的名声,要远远高于韩信的。

韩信虽然势如劈竹,名声也随之水涨船高,但是比起英布,韩信无论是在威名,还是在实力上都弱了一头,早年的英布因骁勇善战,与项羽并肩作战,

项羽击溃秦军主力,正是依靠英布率先过黄河击溃了数倍于己的秦军,为项羽破釜沉舟建立了桥头堡,随后项羽入咸阳一系列的战斗中,项羽都派遣英布作为前锋。

后来英布因功封赏为九江王,不但拥有了自己的领地,还拥有了实力雄厚的部曲,英布成为一方诸侯的时候,韩信还在为到处找工作,甚至一段时间为项羽守大门。

即便是韩信捷报不断,但由于对手太弱,并未让项羽刮目相看。

尽管如此,项羽还是不敢大意。为了稳妥起见,他将麾下三十万兵马中的二十万精锐,全都交到了龙且手中。在项羽看来,以龙且击败英布的能力加上齐王的地主之利,战胜韩信应该是没有任何悬念。

当然,项羽给龙且如此众多的兵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效仿韩信的做法,开辟另外的一个战线。龙且只要击败韩信,就可以顺着韩信北伐之路。收复赵国、魏国、三秦等地。这样一来项羽和龙且形成了钳形攻势,刘邦在两人的夹击下,将无路可逃。

然而,项羽还是过度高估了龙且的能力,以及低估了韩信的真实水平。

当年十一月,龙且带着项羽调派来的二十万大军,风风火火赶到了潍水边上,摆开架势,要与韩信决一死战。

战斗前,龙且的谋士曾经提出过一个建议:

“韩信客居而来,因战线拖的太长,粮食肯定带的不多,更急于决战。而楚军和齐王利用占据地利的优势,此时只要坚壁清野,拒不出战。没有了粮食的韩信即便是再有能耐,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如此一来,楚军只用极小的代价,不但能削弱汉军的锐气,更能不战而胜,击败韩信。”

然而,龙且自认为能在阵前彻底击败韩信,对属下的建议只是说了一句话:“我素知韩信为人,他很容易对付。”

不仅如此,龙且还认为,这样避而不击,让汉军不战而降的话,那么他还有什么功劳可言?如果自己能在战场上打败韩信,那么将来他就能被封赏一半齐国的土地。

当时,韩信最担心的就是龙且20万楚军龟缩在齐国城内挂起免战牌。收到了龙且的战书,韩信大喜过望。虽然他手上的人数没有龙且多,而且这些人的战斗力也不如楚军,但韩信却有奇谋,和龙且骄傲自大,什么事都不做,等着决战完全不同。

就在潍水之战之前,韩信命人将装满沙土的口袋,堆积潍水上游,形成了一个简单的堤坝。对于韩信这个做法,龙且并没有发现,可见龙且的自大,他的失败也是咎由自取的。

清晨双方在潍水列阵后,韩信面对龙且却并没有防守,而是先发制人的渡河去攻击龙且,龙且对于韩信的贸然举动是欣喜不已。

过了河的韩信,稍微攻击了一下楚军,又让汉军装作啃不动掉头就撤,龙且本来就想半渡而击,见韩信要走,哪里肯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立刻带着精锐楚军追击韩信。

此时,韩信见时机一到,当即下令决堤。龙且的大军忽然听到轰隆隆的震天巨响,很快汹涌的河水扑面而来,直击渡河中的楚军。

而韩信则抓住这个机会,带着汉军返回冲击。灌婴手下丁复,趁着龙且还没缓过神来时,将他斩于马下。

龙且死后,楚军惊恐不已,失去了主将的楚军被韩信打得溃不成军。还没来得及过河的楚军,见韩信打算渡河追击他们,慌忙的四散逃跑,韩信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城阳。

龙且死,项羽亡

龙且的战败,打破了项羽百战百胜的神话。当他听到龙且的死讯后,项羽的反应是“大恐”,马上派人去游说韩信,可惜并未成功。

虽说这场战役,并不是项羽亲自指挥的,但是项羽调派给龙且的20万大军,是项羽的嫡系部队,挑选的更是精锐之中的精锐。

当时的项羽手里不过只有30万士兵,给了龙且20万,自己只留了10万。然而,龙且的20万大军在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

项羽只剩下十万军队,而刘邦和韩信手里有六十万大军。这个对比实在是太悬殊了,所以这场仗,无论怎么打,项羽的赢面都不大了。

更关键的一点是,韩信攻下齐国,直接威胁到了项羽老巢和彭城。此时项羽只能带着10万楚军回援,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前脚刚走,后脚刘邦就打破项羽的守军,导致项羽两头来回疲于奔命,此时项羽看清形势,他已经被刘邦和韩信前后夹击。

而韩信和刘邦,还经常派出一些小股的士兵,不断扰袭项羽的粮草,这让脾气暴躁的项羽气愤不已。

可是此时范增不在,龙且也没有了,能帮项羽分忧的大将没几个,项羽无奈之下,找了机会和刘邦议和,划下了著名的楚河汉界。

本来项羽打算休养生息一段时间,等缓过气来再收拾刘邦,可是刘邦并没有给项羽这个机会,一路追击项羽,与彭越,韩信,英布在垓下会和,包围了项羽,让楚军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就在项羽想办法突围的时候,项羽的心腹,守护彭城的周殷被刘邦说服,对项羽反戈一击,配合刘邦和英布围歼项羽。

短短时间内,项羽就受到了龙且兵败,周殷背信弃义,刘邦和韩信联合英布和彭越围剿等接连的打击,已经失去了希望,最终选择在乌江自刎。

4 阅读:1199
评论列表
  • 2024-04-01 12:09

    龙且带走了项羽三分之一的兵力,你想想就知道

    江湖百晓生 回复:
    三分之二好吧[哭笑不得]项羽兵力35万左右
    片言 回复: 江湖百晓生
    小编要好好的看看《资资通鉴》,你也可以去看看啊
  • 2024-04-03 15:54

    项羽应该让龙且率10万大军驻守广武山与刘邦对峙,自己亲率20万主力去齐国交战韩信,趁机拉拢彭越,臧荼答应事后封赏更多土地,项羽太小气了!

  • 2024-05-26 14:35

    刘老三:“我没说过,小编编的。”[得瑟]

  • 2024-03-06 16:46

    左车轮

远悦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