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战功和资历可评上将,实际不算很高,叶飞:少言寡语,热心肠!

从阳化石 2024-07-03 22:05:10

在华东野战军中,叶飞、陶勇、王必成,并称为“叶王陶”。不了解的人,还以为这是一个人的名字,实际上是华野三大战将。

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当中叶飞被评为正兵团级,授予上将;陶勇、王必成分别评为副兵团级,授予中将。对于王必成“闹军衔”,事实果真如此吗?

叶飞、陶勇、王必成在抗战时期,就直接在粟裕的直接领导下打仗,解放战争时期更是如此。

1947年1月,山东山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后,叶飞继续担任1纵司令,陶勇担任4纵司令,王必成担任6纵司令。

在抗战结束到华野成立的一年多时间里,叶飞指挥纵队隶属于山东野战军,而陶勇、王必成属于华中野战军。原本叶飞纵队要北上东北作战,抵达山东后,因为形势变化而留在山东,编入山东野战军。

相比在华中打仗,叶飞纵队在山东打得不顺手,第一部队都是南方人,饮食习惯有差异,作战方面虽然陈老总一直是自己老领导,实际上他更多在粟裕直接领导下打仗更多,南方部队与山东部队在一起打仗还因为生活习惯不同,闹过不团结。

不过,得知山东老百姓把最好的粮食给纵队后,大家在思想上也是有不小转变,而且增加更多了解,从不团结走向团结。作战方面,打消耗战、击溃战多,歼灭战少,而且有伤亡补充不及时。因此华野成立后,从中原突围出来的皮定均部一直配属1纵作战。

说到王必成在华中打仗很硬,尤其在抗战胜利后,多次与国民党军精锐较量,参加淮阴保卫战、涟水保卫战等。由于打了很多硬仗,部队损失不小,在后来的战争中补充了不少俘虏兵。像在莱芜战役中,有一个很明显的战绩,6纵俘虏的敌人最多,

俘虏成为解放战士,虽然有战斗经验,但纪律性差,打红了眼就不太讲究战术。为此,陈粟首长将鲁南军区副司令郭化若调去担任副司令,在纪律方面和战术训练方面多下功夫。当时纵队已经有副司令,他就是皮定均。一个纵队安排两位副司令,在当时所有纵队中也是少见的现象。

尽管纪律差一点,这并非主官能力不行,一支部队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解放战士,就是放到哪支部队也需时间来改造和整训。责任并不能怪在王必成身上,军事干部负责打仗,政治纪律工作等都是政委来负责。当时的政委额是江渭清,在军队时间不长,上级调郭化若更多负责军政工作。

6纵在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淮海战役中发挥的作用很大。

1949年,部队改编后,他被提拔为兵团副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两次进军事学院学习,担任志愿军兵团副司令、代司令等职。1955年,接替郭化若担任上级警备区司令。1960年调任南京军区任副司令,再次接替郭化若负责军事训练工作。

1952年,他被评为副兵团级,根据他的资历和战绩,丝毫不逊色其他将领。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有人说他闹军衔,甚至找老首长谭震林等。对于事情真伪,我们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就是,王必成是一个少言寡语的将领。

跟他接触过的人,都了解这一点。他心里有战友,但表面不热情。叶飞曾经说过一件事,他邀请粟裕、叶飞、陶勇合影,而且把相片洗出来,弄上相框给大家。最重要的一点是,叶飞说他居功不自傲,打仗不太理想,反而有些抑郁,如涟水保卫战。

这样一位能征惯战的将领,怎么也不可能与“闹军衔”沾边。

军衔的评定,不仅仅考虑资历、职务、军功、品德,还有“山头”。追根溯源,王必成、陶勇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的将领。考虑到“山头”平衡,上将名额有限。10位红四方面军的将领被授予上将,如许世友、王宏坤、陈再道、王建安、洪学智、谢富治、王新亭、傅钟、周全纯、陈锡联。

他们10位中,只有陈锡联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师职,其他都是军级,如军政治部主任、军长等。陈锡联之所以被授予上将,人家在二野担任兵团司令,战绩斐然,而且各方面条件也是达标的。

如果说王必成符合上将标准,陶勇也不差,二野王近山的战绩更突出了,他们都是红四方面军出身。不得不说四方面军战将太多,如果只按职务、战功来授予军衔,相信上将里都是红1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将领。

新中国成立后,他的职务也是出类拔萃的,1971年担任昆明军区司令,1979年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后因身体因为退居担任军科院副院长,到八十年代离休。

1 阅读:493

从阳化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