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谈2024年中考语文答题格式及高分作文技巧

執筆論紅塵神奇 2024-06-26 18:54:45

編輯/執筆論紅塵

河南省中学语文模范教师,中学语文骨干教师谈2024年河南省中考语文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语文试卷仍保留着2023年的试题类型,基本上每年的题型设计都大同小异。2024年语文试卷整体难易程度较2023年的语文试卷相比,稳中有升,难度稍微有点提升,五大类型是河南中考语文试卷的标配。

一、积累与运用

第1小题,和2023年的中考试题相比较略有变化,除了选出正确的字工整的书写之外,给加点的字注音和去年不同,去年是选择正确的读音。不过无论题型如何都不是很难,中等生都能够做出来。①主要就是考查同音字的用法和形近字的区分,“久负盛名”学生肯定知道选择哪一个字。②“崇和祟”形近字的区别,“崇山峻岭”和“鬼鬼祟祟”,学生肯定能过区分开来。

第2小题和2023年的时间轴是同一类型的题,这样的试题没有任何难度,只不过,比去年同类型的题又设计了一个“陷阱”!粗心大意的学生肯定会掉进“陷阱”里!就是材料中的“2014年7月,郑州东站进入.....随后两年”“随后两年”是个“陷阱”,答案应该填写“2016年”,粗心大意的学生会填写错“2014年”,其他的3个空格都没有什么难度了。

第3小题是新题型,去年没有,这种类型的题目也不太难,一般的考生都能填写正确。因为这四个横线的第一个横线前面的那句话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因此紧接着就应该是第②个句子,这样才能使上下句衔接。第②个句子最后是“优质麦种是关键”,因此又联系到了第①句,“每一个优质麦种......”顺序是②①④③。

第4小题和去年的题型一样,去年是“红旗渠”,今年是“焦裕禄”,这两幅图片,选取任何一幅都可以,只要结合图片内容叙述恰当,一般不会丢分。

二、现代文阅读

河南中考的现代文阅读是“固定套路”,第一篇肯定是记叙文体裁,第二篇去年是说明文体裁,2024年是议论文体裁,也就是第二篇阅读短文,一般情况下,是一年一交替出现。

2024年河南中考的第一篇阅读理解的题目是《澄河边上》。第6题周玉兆和老人分别做了哪些事?这道题看似很简单,其实是设有陷阱的,要注意“分别”二字,就是要总结出周玉兆做了哪些事,老人做了哪些事。这点把握好了,就能做正确这道题。这就需要考生把握住重点阅读段落,要从第③段开始总结。第一件事:周玉兆让会水的带着不会水的过河。第二件事:带着小余到处找浅滩。第三件事:老人在河堤上掘小沟。第四件事:老人找到了两个老乡一起扎筏子,帮我们渡河的人。

第7题.怎样表现老人找到过河办法后的高兴心情的?考生在做这道题时,一定要注意“怎样表现”四个字!就要从“描写手法”上去进行分析。在初中阶段,在对人物的描写中,描写手法不外乎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

很明显,第⑨段的一开始就用了语言描写;还有神态描写“长眉毛一耸一耸的”,“挤了挤眼睛”等,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题格式:写出了......+表现了......心情。

第8题.把月亮和枪炮声放在一起写,①最主要就是为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②用月亮和枪炮声形成强烈地反差,月亮代表的是静谧的夜晚,枪炮声烘托的是紧张的气氛,这二者形成强烈的反差,足以表达了当时的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第9题.下面两段文字,会选择哪一段做文章的结尾,这道题为二选一,选择A、选择B都可以,选择的理由一定要简述两点。

选择B更容易解答。因为B段很明显地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写解放军的信念的。第二层是写老人对解放军依依不舍的,突出了军民之间情感深厚。然后再答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

第二篇阅读理解是一篇议论文体裁的文章。

中学阶段,在三大文体的阅读理解中,最容易拿分的就是说明文体裁的阅读理解和议论文体裁的阅读理解,这两种体裁的阅读理解要比记叙文体裁的阅读理解容易的多。

这篇文章的题目是《科学与艺术》,很明显,文章的题目不是中心论点,而是文章的“论题”!这点要让考生分清楚。九年级语文教师经常给学生灌输的就,议论文的题目,在80%的情况下都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这点要注意,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论题”!

我们来看一下所要解答的问题。

第10题.文本一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道题是议论文的常考题型,一般情况下,要分三点解答:①为了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支柱。②引用赫胥黎的话,主要是阐明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对科学和艺术的阐述。

对于这道题切不可泛泛作答!如果只按照语文教师所言:①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引出下文的论述。这样的话,最多给一半的分,请记住“简要分析”这四个字!

第11题.相对简单,容易解答,这道题是送分题。

文章的第④段中有3个要点,文本二有一个要点。第④段中,一是积累知识。二是丰富的想象力。三是提出新问题。文本二中的要点是:对美的探究和追求。

第12题.能不能作为佐证第⑥段的材料,这种类型的题,首先就是要明确观点,到底能不能,一定要给出一个准确的判断,不能不回答,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要给出准确回答,否则会扣分的。

这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看一看第⑥段所论述的是什么内容,先找出第⑥段的分论点,才更容易判断能不能!

第⑥段的分论点是:“很多艺术创作,离不开科学技术。”再看材料是否符合这个分论点,经过仔细阅读,材料是个事实论据,符合第⑥的分论点的观点,可以作为一个事实论据,来佐证分论点的正确性,因此可以作为佐证第⑥段的材料【你的观点】,再说出理由。

三、古诗文阅读

这是河南中考的常考题型,对比性阅读。不过这类题都不难,尽管是对比性阅读,所设计的题型依据课本内容的较多,设计课外对比的内容较少。

第13题.是关于对字词的理解,这个只要有一点古文基础,一般都可以选择正确。

第14题.翻译成现代汉语,主要把握住重点字词能翻译,把重点字词翻译准确就可以了,否则就会丢分,要把句子中的“乘”和“于”翻译准确。

第15题.让你选择作答,曹刿是“智者”又是“巧者”吗?

这道题在作答时,一定要先明确观点,这一点在考试中很重要,往往都是给1分,一定要做出肯定回答,不能含糊其辞,似是而非。

肯定是智者又是巧者,从选文的第二段可以看出曹刿是智者,从选文的第三段可以看出曹刿又是巧者。

第16题.这道题也很简单,曹刿肯定了鲁庄公请战的三个条件: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斗廉的依据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在于军队上下一心,不在乎人多。

第17题.古诗赏析,“哪些感情”这四个字很重要,这首七律诗有四句话,分别表达了诗人崔颢的两种感情,第一、二句:离别的惆怅之情。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考生一定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是结合内容分析,如果只泛泛而答,没有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只得一半的分。

四、名著阅读

第18题.这两部名著是常见常考的名著,学生把握的都很扎实,解答起来肯定没有什么大问题。解答时,考生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泛泛作答,一定要结合人物的故事作答,写出你对他的感受。二是要用上所给的备选词语,至少要用两个词语。

五、作文

作文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选题和选材都很重要,也就是说,在中考作文时,考生要抓住的就是“选题和选材”这五个字。

这是小编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以来总结出来的经验。

选题很重要,是你这篇作文能不能得高分的关键所在,常言道,题好一半文,题目选择的好不好,不仅关系到考生的作文质量,更是关系到考生能不能写好的问题。这里所说的“写好”指的是写这篇文章时,是得心应手,还是憋了半天憋不出一个字的问题。

在写这篇作文时,一定要结合材料,可见,材料所给出的成功密码有“不放弃”,“树信心”,“调整”,“坚持”,以这字眼作为文章的内容都可以。

你的成功密码是“不放弃”,可以去写,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写记叙文,不要写成“四不象”!

“不放弃”的材料很容易找到,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材料很多,要找到你有,而别人没有的,这样的材料才有新意,才能得高分,你有别人也有,千篇一律的内容,这样的作文不能得到高分。

文章的立意也不需要高远,切合实际即可,符合自己的最好。

作文材料找到了,立意也明确,篇章结构,层次要清晰,中学生的作文段落,最好分成五段,这是最好的段落结构。

文章的结构就像一个人的身体结构是一样的,人的整体结构由五部分组成,即头,脖子,腰部,腿,脚这五部分。写文章也是一样,头要小,腰部要匀称,腿部要比腰部细一些,脚要小一些。

文章的段落也是这样的,如果开头段落太长,就好像一个人头大是一样的,这肯定不好,最后一段就像一个人的脚,也不能太长,一行半,两行半,三行半都可以,最多不能超过四行。

有时间再和大家聊一聊写作吧,再见!

0 阅读:5

執筆論紅塵神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