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当年没答应爱因斯坦,否则云南省,可能就成了如今的巴勒斯坦

观图文读历史 2024-06-14 10:04:59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说实话这一轮的巴以冲突已经快9个月了,战争给当地的民众带来了沉重的痛苦。而除了这些可怜的民众以外,就连那些怀着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去帮助的人士,也有大量的牺牲。不得不说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但是你知道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件事,差点让云南省变成了巴勒斯坦的情况,这件事还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关。[啤酒]

1

日本人的“河豚鱼”计划

在上个世纪的动荡年间,特别是由于当时德国的一些政策导致出现了很多的受害者,当然其中一部分就是欧洲犹太人。为了躲避战争和可能遭受到的迫害,他们开始希望寻找到一个可以庇护自己的地方。

特别是日本人,他们对于这一点是有着非常清晰的认知的。而且说起来他们这种奇怪的认知,还是因为当时的日俄战争。扯远了,在整个1930年代,由于日本在中国和太平洋沿岸的侵略性帝国扩张导致了外交孤立,当时的日本领导人迫切希望重新建立他们的国际影响力。

而随着他们入侵了我国的东北地区以后,一度设想过在这里搞一定的工业化,这样他们就有了一个强大的生产基地继续他们的侵略活动。但是却遇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们缺乏在这个地区进行工业建设的资金,如果完全由当时的日本国内出肯定是难以负担的,所以他们开始向美国寻求更多的物资。

而当时的一些负责进行开发工作的人则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日本的影响力虽然不行,但是犹太人在很多欧美国家的高层和社会中的影响力可不低,这要能让他们配合自己的行动,那么拉来投资的可能就大大的提高了。而他们要付出的却并不多,只需要给出一部分抢来的土地,给他们建立定居点。

为了让当时日本国内的高层认可他的这一个行动,他形象的使用了日本人爱吃的一种有毒的鱼类来形容这件事。用他自己的说法那就是,鱼肉非常美味,但除非你知道如何烹饪它,否则它可能会致命。而他“烹饪”的方法其实很简单,说白了就是把可能会带来的问题放在当时占领的中国领土上,但是好处却可以让日本所享用。

他们的计划很快就得到了同意,然后开始着手执行这个计划。特别是随着侵华日军的不断侵略,他们通过这样方式,建立了大量的定居点,甚至一度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由于后来日本和纳粹德国的结盟,以及随后的珍珠港事件导致日美全面开战,这个计划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了。

2

假如以色列在中国?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2024年6月2日——《假如以色列就在中国?》

而就在不久之前,美国的一个著名的外交事务新闻网站上面,却突然的公布了这样的一篇文章,让很多人知道了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计划。

孙科

当时正是国家最为危难的关头,特别是在正面战场上的节节败退,大家都在想办法解决日本人入侵的问题。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国民党高官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计划,要说这个人的身份可不一般,他就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当时是国民党最高委员会的一员。

信息来源:北京日报 - 2019.12.03《“中国人救了我”:二战中犹太人避难“诺亚方舟”上海的温暖记忆》

虽然说是为了解决战争的问题,但是他提出来的一个点却比较的奇怪,并不是战争或者建设方面的问题。而是提了一个国际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当时欧洲的犹太人的生存问题。而他的理由也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他认为可以把我国的西南地区(云南和现在东南亚国家接壤处)划出来一部分给犹太人定居。

他的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他认为那个地方在当时完全就是一个荒蛮之地,而且除了可以种一点粮食以外也没啥资源,最关键的是那地方除了一些“野人”也没有什么居民。而把这个地方让犹太人定居以后却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可以让欧美高层更加的支援中国对日本的抗战。

而这个计划其实并不是他自己所猜想和提出来的,实际上这一切的计划是来自于一个美国人。而这个人可不简单,虽然说职业是一个普通的牙医,但是他业余的时候是一个写作爱好者,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爱好,还曾经自费出过一些谈论政治和历史的书籍。

但是他的这些“著作”一开始并没有让他出什么名,最后真正让他得到认可的,是一个特殊的人物,那就是孙中山。孙中山先生在海外留学访问寻求救国之路的途中,曾经接触了威廉出版的一本书籍,其中很多观点都得到了他的认可,甚至在演讲中提到过他的内容。而后来孙中山先生建立了民国政府,这一下子就让威廉成了“中国问题专家”。

而前面的这个观点实际上就是他所提出来的,甚至他还因为这个问题,专门给当时最有名的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写信咨询过他的看法。而爱因斯坦的回信表示,认为他提出来的这个计划确实有很大的可行性,甚至表示应该积极的去推进,不过当时国民政府出于各种考虑并没有同意这个计划。

而到了39年的时候,又提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虽然很快就在国民党内部获得了同意。但是由于当时的战事已经非常的吃紧了。不管是国民政府还是欧美各国,都不愿意拿出来这十万人的移民费用,所以这件事情也就一直搁浅,最终随着他们在内战中的失败宣告了彻底结束。而在战后随着以色列的成立,这件事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再也没有人提出来了。

3

和平之路任重道远

而在现在这个时间被提出来,其实本身就非常的“有意思”,但是具体怎么评价这里就不过多述说了。不过目前也有一个好消息,也许“巴以冲突”的和平的曙光已经近在眼前。就在昨天安理会终于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了一致,15个参会的国家仅有一个国家投了弃权票,基本上是压倒性多数通过了这一次的停火协议。

协议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都坚决反对对与当地的“强制性群体迁移”,而后续则将会分成三个阶段展开,首先就是进行初步的交火停止,双方进行第一波的人质交换。随后彻底撤出交战区,双方释放全部的人质并且达成停火,最后进行重建计划。只能说希望这一次决议能带来和平,不让平民们再受到伤害吧!

参考资料:

【1】人民网 - 2023.06.12《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呼吁在加沙地带实现停火?

【2】北京日报 - 2019.12.03《“中国人救了我”:二战中犹太人避难“诺亚方舟”上海的温暖记忆》

【3】中国世界史研究网 - 2020.03.21《文春美:二战前日本救助犹太人的“河豚计划”》

0 阅读:20

观图文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