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原三郎:在缅甸向英军投降的日军第四十九师团长

雁山评过去 2024-05-08 03:57:31

侵华日军将领竹原三郎中将,曾以第十八师团第23旅团步兵第55联队长、第六师团步兵第36旅团长、第六师团步兵团长(步兵指挥官)参加了侵华战争,其最高军职为第四十九师团长,曾在缅甸北部与中国远征军作战,日本战败投降后,率领第四十九师团官兵在缅甸向英军缴械投降。

竹原三郎

竹原三郎(1888—1948)是日本熊本县人,1911年5月27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3期步兵科,与大迫通贞、小畑英良、石本寅三、冈田资、柳川悌、人见秀三、坂西一良、丸山政男、水上源藏、森田彻、中山惇、清水规矩、志摩源吉、藤冈武雄、神田正种、樱井省三、根本博、田尻利雄、酒井直次、桥本欣五郎、藤田茂、藤堂高英、铃木启久、片村四八、仓永辰治、武内俊二郎、佐伯文郎等人同学,该期毕业生为740人。

1918年12月11日,竹原三郎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3期,与河边虎四郎、矢野音三郎、矶田三郎、十川次郎、澄田赉四郎、饭村穰、百武晴吉、古闲健、下山琢磨、永见俊德、竹下义晴、佐伯文郎、樱田武、上村干男、物部长鉾、三国直福、西原贯治等人同学,并于1921年11月28日毕业,该期毕业生为66人。

裕仁天皇视察第四师团

竹原三郎早期经历不详,他是于1935年8月1日晋升步兵大佐的,同时调任第四师团司令部附,辅佐时任师团长东久迩宫稔彦王中将,同年12月2日,又由建川美次中将继任师团长,而参谋长则为饭田祥二郎大佐,竹原三郎任内曾被派到大阪商科大学担任军事教官。

1937年3月1日,竹原三郎被调任福岛联队区司令官,负责该地区兵员的征召和训练,1938年12月10日被调到中国广东,接替野副昌德出任第十八师团第23旅团步兵第55联队长,该联队官兵十分凶残暴虐,自从开赴中国战场作战以来,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犯下了许多战争罪行和反人类罪行,竹原三郎到任时,第十八师团正驻屯在广东惠阳,担任该地区的警备与作战任务,时任师团长为久纳诚一中将,参谋长为小藤惠预备役大佐。

在广东的日军

1939年10月2日,竹原三郎晋升陆军少将,并被调到中国派遣军,接替井上政吉出任第六师团步兵第36旅团长,该旅团下辖步兵第23联队和步兵第45联队,曾经参与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此时师团长为稻叶四郎中将,参谋长为石川浩三郎大佐,该师团当时正驻屯在岳阳、蒲圻和监利等地担任警备与作战任务,隶属于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作战序列。

1939年12月1日,由町尻量基接替稻叶四郎继任第六师团长,从1940年1月起,第六师团参加了进攻崇阳、通城等地的作战,当年 4月又开始进犯鄂北地区,先后参加了进攻襄阳、江陵和沙市等地的 作战,该师团历来嗜血成性,所到之处依然是残杀无辜平民,可谓是恶行不改,而竹原三郎旅团官兵就是具体的执行者,犯下了罪恶滔天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

无恶不作的日军

1940年11月下旬,日军第六师团奉命改编为三联队制师团,下辖步兵第13联队、步兵第23联队、步兵第45联队及野炮兵第6联队等部队,由于取消了旅团一级建制及司令部,但为了统领步兵联队作战,又增设了步兵团(指挥机构),竹原三郎于11月30日改任步兵团长,日文中的“团”为“集群”之意,与中文中的“团”不是一个概念。

1941年4月1日,由神田正种接替町尻量基出任第六师团长,其参谋长为山之内一郎大佐,竹原三郎继续担任步兵团长,统领并指挥步兵第13联队、步兵第23联队和步兵第45联队作战。

正在集结的日军

1941年9月上旬,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几集结了第六师团和丰岛房太郎的第三师团、北野宪造的第四师团等部队,共计12万左右的兵力,开始强渡新墙河、汨罗江,攻破中国军队的防御阵地,逼近并向长沙进攻,史称“第二次长沙会战”,第六师团为日军进攻的主力,竹原三郎辅佐神田正种指挥三个步兵联队作战,日军在此次作战中取得小胜,但在当年12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阿南惟几统领的日军部队,却被薛岳的“天炉战法”所击败。

进攻中的日军

1942年底,日军第六师团被调到太平洋战场,增援驻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日军,并被编入百武晴吉的第十七军作战序列,由于美军和澳军的严密封锁,日军的后勤补给被迫中断,第六师团只能被围困在布干维尔岛上固守。

1943年3月25日,竹原三郎被调回日本奈良,出任第二十师团留守师团长,同年6月10日晋升陆军中将,第二十师团隶属于日本驻朝鲜军,编成地为朝鲜龙山,因此也被称为“龙山师团”,该师团兵员补充来自日本国内,是由九州、关西地区的甲种师团负责征兵,在选拔之后送往朝鲜补充第二十师团,而此时的第二十师团正在太平洋战场作战,由师团长片桐茂率领驻守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维瓦克岛上,该师团是于1943年1月登陆该岛的。

正在登陆中的日军

1944年1月7日,竹原三郎被遴选出任第四十九师团长,其参谋长为有富治郎大佐,该师团是以第64独立步兵群为基干与第二十师团留守师团司令部,于1944年1月6日在朝鲜京畿道汉城府编成的,下辖步兵第106联队、步兵第153联队、步兵第168联队以及骑兵第49联队、山炮兵第49联队、工兵第49联队、辎重兵第49联队、通信队等部队,大约有2%的士兵为朝鲜人。

1944年5月,日军第四十九师团奉命被调往缅甸战场,一个月之后抵达新加坡和西贡,运输途中有两艘运兵船沉没,造成大约1600人葬身海底,隶属于日本南方军作战序列,当年底进入缅甸战场,由缅甸方面军司令部直辖,期间参加了缅北滇西作战,并在伊洛瓦底江战役中溃败,在撤退至缅甸锡坦河东岸时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竹原三郎奉命率领第四十九师团向英军缴械投降。

竹原三郎向英军缴械投降

竹原三郎战后经历不详,死于1948年6月21日,其军旅生涯曾获得一枚功三级金鵄勋章。

0 阅读:26

雁山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