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末三郎:在日本爱知县渥美半岛投降的日军第七十三师团长

雁山评过去 2024-04-25 05:36:14

侵华日军将领河田末三郎中将是工兵出身,曾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筑路部长、日本关东军水上司令官等职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关东军曾在中苏和中蒙边境修筑了大量的要塞工事,以此抵御和防备苏联的进攻,而河田末三郎就是主管者之一,此人还曾担任“陆军工兵学校”校长和教育总监部工兵监等重要军职,最后一个军职为日军第七十三师团长。

河田末三郎

河田末三郎(1891—1982)是日本爱知县人,1913年5月26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5期工兵科,与武藤章、横山武彦、田坂八十八、河野悦次郎、高品彪、佐藤幸德、葛目直幸、立花芳夫、田中新一、富永恭次、长野荣二、北川一夫、那须弓雄、本村千代太、樱田武、田上八郎、中村正雄、冈本德三、横田丰一郎、片桐茂、三国直福、船引正之、杵村久藏、武田馨等人同学, 该期毕业生为741人。

1920年12月7日,河田末三郎考入陆军大学校第35期,与栗林忠道、高桥茂寿庆、国分新七郎、影佐祯昭、富永恭次、片村四八、田中新一、福荣真平、山田清一、岩永汪、川并密、那须弓雄、高桥多贺二、谷口春治、坪岛文雄、山口信一、服部晓太郎、白银义方、石川浩三郎、细川忠康等人同学,并于1923年11月29日毕业,该期毕业生为72人。

日军工兵在探雷

河田末三郎早期经历不详,1933年12月20日调到陆军省,在军务局防备课担任高级课员,任内不但经历了山冈重厚和永田铁山两任军务局长,还经历了“二.二六事件”的整个过程,其时河田末三郎仅是工兵中佐军衔。

1936年8月1日,河田末三郎调任第七师团工兵第7联队长,该师团也被称为“旭川师团”,当年刚从日本关东军结束轮值回到日本原驻地,时任师团长为三毛一夫中将,参谋长为横山臣平大佐,工兵联队和辎重兵联队在日本陆军体系中的地位较低,通常由中佐或大佐军衔者担任联队长,而河田末三郎在任内,于1937年被晋升工兵大佐。

日军工兵架桥

1938年2月1日,河田末三郎被调任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第二别班长,该职务隶属于参谋部第2分部,是主管工兵兵种业务的管理部门,河田末三郎任内于1940年晋升陆军少将。

1941年5月31日,河田末三郎主管的部门被改编为筑城部(即工兵部),河田末三郎出任筑城部部长,任内主持了中苏和中蒙边境要塞的设计和构筑,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东宁要塞”,曾被誉为“东方马奇诺防线”,不过有过度吹嘘之嫌,河田末三郎曾在战后回忆,由于受预算和工程材料的限制,一些要塞工事还远远达不到最初的设计要求。

日军修筑的工事

1942年8月10日,河田末三郎转任日本关东军水上司令官,中国东北河流和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十分广阔,曾由日本海军部队负责警备,由于日本陆军和海军长期不睦而难以融合,后来日本海军部队彻底退出,由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统领,而河田末三郎成为该领域最高指挥官。

1943年3月1日,河田末三郎被调回日本,接替吉冈善四郎出任“陆军工兵学校”校长,为日本陆军培养工兵骨干力量,该校成立于1919年12月1日,校址位于日本千叶县,隶属于陆军教育总监部工兵监部管辖,河田末三郎在任期内,于1943年6月10日晋升陆军中将。

日本陆军工兵学校

1944年3月1日,河田末三郎被调到陆军教育总监部,接替服部晓太郎出任工兵监,由此成为日本陆军工兵兵种的最高领导者,该机构除了主管陆军工兵兵种的教育、培训和调动之外,还管辖了2所学校,一是“陆军工兵学校”,另一所是“陆军通信学校”,时任陆军教育总监为山田乙三大将。

河田末三郎书法条幅

1944年7月8日,河田末三郎转任新编成的第七十三师团长,其参谋长为小林舍三大佐,该师团是于7月6日在名古屋编成的,下辖步兵第196联队、步兵第197联队、步兵第198联队、野炮兵第73联队、工兵第73联队、辎重兵第73联队,以及师团速射炮队、通信队、卫生队、第1野战医院、第4野战医院、制毒队、兵器工作队和病马厂等,被部署在日本爱知县丰桥担任防御任务,隶属于中部军作战序列。

日军部队

1945年4月8日,日军大本营为了实施本土决战计划,组建并划分了作战区域及作战部队序列,在名古屋成立了第十三方面军司令部,由冈田资中将出任司令官,参谋长为柴田芳三少将,统辖1个军共7个师团及4个旅团的作战部队,隶属于杉山元的第一总军作战序列,河田末三郎的第七十三师团,则由第十三方面军司令部直辖。

日军向美军投降

已经被部署在渥美半岛、浜名湖周边的第七十三师团,在未放一枪一弹的情况下,就迎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河田末三郎与其参谋长野山秀美中佐,奉命率部向美军缴械投降,此后经历不详,死于1982年10月25日,不曾获得任何等级的金鵄勋章,但曾获得一枚伪满洲国政府颁发的勋二等景云章。

0 阅读:11

雁山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