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解读清迈古城的6座城门和4座城角,2023泰国旅行50

三叔的三天 2024-02-18 11:10:42

视频在文末

大家好,欢迎来到@三叔的三天Vlog 的频道。

从清迈古城走往清迈机场,走出清迈古城之后,小朋友们感慨说,虽然在清迈只有几天的时间,但对清迈古城的历史和地理情况,已经掌握了很多,甚至还总结出了清迈古城的几个城门和几个城角。

正好咱们一边走一边详解的聊聊,清迈古城的6个城门和4个城角吧。

一般来说,现在的清迈古城,只能看到5座城门,至于第6座城门在哪里?咱们一会儿在说,

现在就先顺时针转着圈的聊聊,清迈古城的5座城门和4座城角吧。

公元1296年,第一世兰纳国王(Lanna Kingdom)孟莱王(King Mangrai)看中了素贴山(Doi Suthep)与湄平河(Mae Ping River)之间,拉瓦人(Lawa People)居住的平原地区,后与其两位结拜兄弟素可泰王国(Sukhothai Kingdom)的兰甘亨大帝(King Ram Khamhaeng)和帕尧王国(Phayao Kingdom)的南孟王(King Ngam Muang)商议,最终决定修筑城墙和护城河,新建王城,王城名字全称 诺帕武里诗纳空屏清迈(Nopaburi Srinakornping Chiang Mai),简称清迈(Chiang Mai),意为新城。

清迈三王纪念碑(Three Kings Monument)就是为了纪念清迈古城的三位创始人而建的。

据说曾经的清迈城,有内外两道城墙内墙内也就是现在看到的清迈古城,是过去皇室和僧侣的居住地,内墙外墙之间的区域,是当地工匠和商人等老百姓的生活区域。

随着岁月流逝,外墙早已不见,大部分内墙也已经坍塌,留下的护城河和城门城角,诉说着过去繁华的兰纳王国的故事。

据清曼寺(Wat Chiang Mun)碑文记载,清迈城建造工程于公元1296年4月12日开始,动用了90000名男子,历时4个月才完成。完工后,每堵城墙都有一个城门,每个门都有一个与其位置或在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关的名称。

目前的清迈古城,还保留有5个城门遗迹和4个城角遗迹,

5个城门分别是北门白象门(Chang Pauk Gate)

东门塔佩门(Tha Pae Gate)

西门花园门(Suan Dok Gate)

以及两个南门清迈门(Chiang Mai Gate)

和松蓬门(Saen Pung Gate),

原来的5座城门并不正对,城内的道路也不是横竖分明。

4个城角遗迹分别是

东北角西蓬角(Si Phum Corner)

东南角加坦角(Katam Corner)

西南角福安角(Ku Hueang Corner)

西北角华林角(Hua Lin Corner)。

如今古城护城河两岸,分别有相反方向环形的公路,按照泰国的交通规则,护城河外环路是顺时针绕着古城行走,右手边一路都是护城河,护城河内环路则是逆时针环绕古城的道路,每一段路的名称各不相同,大多以古城的城门为界。

接下来咱们就由清迈古城建造的第一道城墙第一道城门北门开始,按顺时针依次聊一聊清迈古城的5座城门和4个城角。

清迈古城北门,按音译为乾帕门(Chang Puak Gate),或昌卜克门(Chang Puak Gate),由于乾(Chang)意为大象,帕(Puak)意为白色,因此北门按原意也被称为白象门(Chang Pauk Gate)。

白象门北边是清迈古城北侧护城河外环路,玛尼那帕拉特路(Manee Nopparat Road),白象门南边则是清迈古城北侧护城河内环路,席铺路(Sri Poom Road)。

其实白象门(Chang Puak Gate)最初被称为华荣门(Hua Vieng Gate),在泰语中华(Hua)是头的意思,荣(Vieng)是防御的意思。

这是孟莱王(King Mangrai)为了强化清迈市和保护其居民,于1296年下令建造的清迈城的第一道城墙的第一道城门,华荣门是供皇室进城时所使用的大门。

据说大约在公元1400年左右,才被改名为白象门(Chang Puak Gate)的。据说清迈历史上的两件事促成了这次更名。

第一次是兰纳第六世格那国王(King Kue Na)下令,白象驮着佛骨舍利去寻找双龙寺的地址,当时就是从华荣门(Hua Vieng Gate)出城的。

第二件事发生在大约15年后,兰纳第六世格那国王(King Kue Na)的儿子兰纳第七世盛孟玛国王(King Saenmueangma)率军从清迈(Chiang Mai)远征素可泰(Sukhothai),遭到对方先发制人的打击。

后凭借两个忠实仆人奥布(Obb)和耶拉卡(Yeraka)的勇气和毅力,盛孟玛国王才逃过了一劫,他俩轮流将盛孟玛国王扛在肩上,全程约250公里一路返回清迈。

安全返回后,国王非常感激,重奖他们俩并赐予他们皇家头衔,后来人们用两只白象雕塑来纪念他们俩,左边的白象为(Khun Chang Sai),右边的白象为(Khun Chang Kava),

两只白象最初放置在通往华荣门(Hua Vieng Gate)的道路两侧,后来便更名为白象门(Chang Puak Gate)了。

白象在东南亚文化中被认为是神圣的,白象在泰国更是王室的象征,白象门是兰纳国王入城之门,一直以来都为皇室专用,可以说是众门之首,也是创建清迈古城的起始点。

因此白象门被认为是清迈古城的城首和吉祥之门。白象门象征统管城市的权威,也是战争时出师的地方。

如今的白象门外有著名的白象门夜市(Chang Phuak Gate Night Market - Food Stalls)。

从北门白象门(Chang Puak Gate)往东走,遇到的城角就是东北角西蓬角(Si Phum Corner),据说这是拥有700多年历史的古堡垒遗址,也是清迈古城墙建造的起始位置。

西蓬(Si Phum)泰语意思是吉祥之地,据说这里自古以来就矗立着一棵菩提树,人们相信维持清迈繁荣吉祥的守护神就居住在这里。西蓬角也象征着大地之光,影响此城的光荣,是最重要的城角。

绕过东北角(Si Phum Corner)西蓬角,来到清迈古城的东侧护城河外环路差耶坡姆路(Chaiyapoom Road)古城的东侧护城河内环路变成了摩姆安路(Mun Mueang Road)。

由此往南走就是清迈古城的东门塔佩门(Tha Phae Gate)。

原来这东门附近有一个村庄,名为清瑞门(Chiang Ruak Gate),所以塔佩门最早就叫清瑞门(Chiang Ruak Gate)。后来改名为内塔佩门(Inner Tha Pae Gate)。

19世纪末,外城门外塔佩门 (Outer Tha Pae Gate)被拆除后,内塔佩门(Inner Tha Pae Gate)就简称为塔佩门(Tha Phae Gate)了。

塔(Tha)在泰语中意为港口,佩(Pae)意为水上的住宅,所以塔佩(Tha Pae)就是指停满水上住宅的港口,塔佩门也只是音译的名称。

东门塔佩门(Tha Phae Gate)离湄平河(Mae Ping River)最近,在古时候水路是最重要的交通贸易通道,水上房屋就是河道商人们住宅和营业场所。

塔佩门(Tha Phae Gate)门外,正对着的就是通往湄平河(Mae Ping River)的一条商业街塔佩路(Tha Phae Road),塔佩门(Tha Phae Gate)门内,则是清迈古城内直通帕辛寺(Wat Phra Singh)的东西主干路叻差当能路(Ratchadamnern Road)。

在塔佩门和塔佩路以北,清迈古城的东侧护城河外环路名为差耶坡姆路(Chaiyapoom Road),塔佩门和塔佩路以南,清迈古城的东侧护城河外环路名为寇差参路(Kotchasarn Road),清迈古城的东侧护城河内环路就是摩姆安路(Mun Mueang Road)。

塔佩门(Tha Phae Gate)象征统管城市的基础,同时也是清迈的正门 迎宾大门。

现在的塔佩门(Tha Phae Gate),是1980年代,工匠们尽最大努力根据取自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旧照片和图纸来复制其原始设计而重建出来的。

尽管如此,它仍是目前清迈古城最热门一扇城门,塔佩门外广场经常会有大型活动,还可以在这里喂鸽子拍照,塔佩门内最出名的就是周日夜市(Sunday Night Market)。

从塔佩门(Tha Phae Gate)往南走,遇到的城角是东南角卡塔角(Katam Corner)。卡塔(Katam)在泰语中有捕鱼的陷阱的意思。

据说很久以前,清迈东南角附近有一个大沼泽池塘,人们会来到这里设置陷阱来捕鱼,这片沼泽也可以说是都城百姓的渔场。

因此,这个位置的城角就被称为卡塔角(Katam Corner),在早期也担任着防御的角色,清迈的东南部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控制城市能源的地方,它被认为是能量残留的区域,影响着首都的防御能力。

后来据说在1801年左右,第一世清迈王卡维拉国王(King Kawila),对这一城角堡垒进行了修复。

从东南角卡塔角(Katam Corner)往西走是清迈古城两座南门偏东的清迈门(Chiang Mai Gate)。

清迈门最早被称为泰荣门(Tai Vieng Gate),也就是最后一道防御城门的意思。后来也被称为普拉图清迈(Pratu Chiang Mai)和普拉图泰威亚门(Pratu Tai Wiang Gate),这是通向城市南端的城门,通往南邦府(Lampang)的主要干道。

清迈门是建城之初环绕清迈古城的四大大门之一,以往都是做生意经商人的通行要道,因此象征着统管整个城市的经济。

清迈门(Chiang Mai Gate)以东清迈古城的南侧护城河外环路名为叻清赛恩路(Rat Chiang Saen Road),以西则为昌劳路(Chang Lor Road)。

清迈门(Chiang Mai Gate)以东清迈古城的南侧护城河内环路名为摩姆安路(Mun Mueang Road),以西则为武隆武里路(Bumrung Buri Road)。

在清迈古城中,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帕抛拷路(Prapokkloa Road),正好连通着北门白象门(Chang Phuak Gate)和南门清迈门(Chiang Mai Gate)。

如今清迈门附近的清迈门市场(Chiang Mai Gate Market)以及清迈门夜市(Chiang Mai Gate Night Market),都是清迈古城人气很高的小吃夜市。

从清迈门(Chiang Mai Gate)往西走,还有一座清迈古城偏西的南门,名为松蓬门(Suan Prung Gate)。

早期清迈古城只有4座城门,这座松蓬门(Suan Prung Gate),是孟莱王(King Mangrai)完成清迈周围的城墙和城门。

大约100年后,由兰纳第七世盛孟玛国王(King Saenmueangma)为其王后新修建的第五座城门。

松蓬门(Suan Prung Gate)外清迈古城的南侧护城河外环路名为昌劳路(Chang Lor Road)。松蓬门(Suan Prung Gate)以东清迈古城的南侧护城河内环路名为武隆武里路(Bumrung Buri Road),以西则为阿拉克路(Arak Road)。

松蓬门(Suan Prung Gate)通过桑劳路(Samlarn Road),可直接连通到帕辛寺(Wat Phra Singh)。

松蓬门(Suan Prung Gate)最早被称为苏恩拉门(Suan Ra Gate)

当时王后不愿居住在清迈内城里,于是便在清迈城西南外的苏恩拉地区(Suan Ra)建造了一座宫殿,那时正是契迪龙寺(Wat Chedi Luang)的建造时期,王后每天要通过苏恩拉门(Suan Ra Gate),去城里监督契迪龙寺(Wat Chedi Luang)的建造。

后来,由于大门周围土地的用途发生变化,城门的名称便从苏恩拉门(Suan Ra Gate)改为现在的松蓬门(Suan Prung Gate)了。

在泰语中,松(Suan)这个词有两个含义。作为名词,是花园或公园的意思。作为动词,则表示针对某物的动作。蓬(Prung)的意思是指大肚子或腹部。

在当年,松蓬门(Suan Prung Gate)是处决叛乱分子的地方,行刑的方式是将囚犯绑在柱子上,用长矛刺入他们的腹部处死。

后来这个门被利用为出殡专用的门,据说当地清迈人私下称其为鬼门,城里有人逝世,遗体只能通过此门运出城,然后沿着蒂帕尼特路(Thipanet Road)向南,到达海牙路(Hai Ya Road)上的海牙公墓(Hai Ya Cemetery),据说直到现在仍旧还保留着这个传统。

从松蓬门(Suan Prung Gate)往西走,所遇到的城角就是西南角福安角(Ku Hueang Corner)了。据说福安(Luang)是清迈曾经的一个贵族。

兰纳第一世国王孟莱王(King Mangrai)有3个儿子,长子急不可耐并试图夺取王位,后被处决。

公元1317年,孟莱王(King Mangrai)去世后,次子柴颂堪王子(Chaiyasongkhram)即位,后来孟莱王三子昆克鲁阿(Kunklua)王子叛乱,被捕后软禁在清迈城西南的一个地方。

这时,一位名叫福安(Luang)的贵族被任命看守叛乱的王子,同时他还被任命为城墙西南角的堡垒和这一地区的管理者。

昆克鲁阿王子在福安(Luang)的照顾下,于1324年被软禁四年后在此去世。据说西南角福安角(Ku Hueang Corner),好像是福安(Luang)墓塔的一角,

福安角(Ku Hueang Corner)代表抵挡不吉祥的运气,被认为是控制城市的厄运,以及处理死亡和罪恶等不洁事物的地方。

经过福安角(Ku Hueang Corner)往北上,接下来就是清迈古城的西门花园门(Saun Dok Gate)了。

花园门按音译也叫做松达门(Suan Dok Gate),松(Suan)是花园或公园的意思,达(Dok)是(Dok Mai)的缩写,在泰语中也是花的意思,所以对于西门松达门(Suan Dok Gate)来说,是通往花园的大门,人们更多的则称西门为花园门。

曾经在距离西门不远的城外,有一座花团锦簇 芳香四溢的皇家花园,还有一池碧水。兰纳的国王会带着家人和皇室随从前往花园放松身心,偶尔在池塘里沐浴。

公元1370年,兰纳第六世格那国王(King Kue Na),将皇家花园的一部分,建造了布帕拉姆寺(Wat Buppharam),也就是现在的松德寺(Wat Suan Dok),送给高僧苏曼纳塔拉(Sumanathera)用来供奉他带来的佛骨舍利,同时也作为苏曼纳塔拉弘法讲学的佛教学校。

花园门(Saun Dok Gate)以东清迈古城的西侧护城河内环路名为阿拉克路(Arak Road),

西侧护城河外环路则是玛希东路(Mahidol Road)北向延伸的菩路安路(Bunrueang Rit Road)。

花园门(Saun Dok Gate)与古城内的茵塔华洛洛路(Intrawarorot Road)相通,向西则正对着素贴路(Suthep Road),可路过松德寺(Wat Suan Dok),清迈大学(Chiang Mai University),直达素贴山(Doi Suthep-Pui)山脚下,花园门(Saun Dok Gate)具有保卫城民的意义。

从花园门(Saun Dok Gate)继续往北,就是最后一个城角西北角华林角(Hua Lin Corner)了。

华(Hua)意思是头首,林(Lin)意思是水道或水流,所以华林(Hua Lin)有水道之首之意,也就是水道的源头。

据说很久以前,素贴山上怀开瀑布(Huay Kaew Waterfall)的水,通过一条水路,一直流到城墙的西北角,这水不仅被清迈人民当作生活水,同时也注满了环绕城池的护城河。

所以西北角华林角(Hua Lin Corner),是水源之意,象征着清迈城市的寿命,被认为是决定清迈城池生存的重要场所。

从西北角华林角(Hua Lin Corner),沿着玛尼那帕拉特路(Manee Nopparat Road)往东,如此就顺时针又回到清迈古城北门白象门(Chang Puak Gate)了。

至此,咱们聊过了清迈古城的5座城门和4个城角,据说清迈古城还有第6座城门呢,只不过那是曾经,现在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第六座城门,据说最早以当地名称命名,为西蓬门(Si Phum Gate),后来又改成了昌摩门(Chang Moi Gate)。

昌摩(Chang Moi)在泰语中是沉睡的大象的意思,现在古城东边瓦洛洛市场(Warorot Market)北侧的道路就叫昌摩路(Chang Moi Road)。

据说这座城门是兰纳第九世国王蒂洛拉王(King Tilokaraj)所建的,国王认为从他的王宫到湄平河(Mae Ping River)走塔佩路(Tha Phae Road)路途有些遥远,因此为了缩短路程,就下令在东城墙上凿了一个新的大门,昌摩门(Chang Moi Gate)。

如果按照最开始的名字西蓬门(Si Phum Gate)来看,其位置很可能靠近古城的东北角,那里也是古城距离湄平河(Mae Ping River)最近的位置。

按后来的名字昌摩门(Chang Moi Gate)来看,会不会是正对着昌摩路(Chang Moi Road)呢?毕竟这样直接就能到河边的大象饲养基地了。

白象门 塔佩门 清迈门和花园门,是清迈古城最初的4座城门,基本上都是由孟莱王(King Mangrai)下令,与清迈古城同时期建造的。

100年后,盛孟玛王(King Saen Muang Ma)下令建造了第五座城门,松蓬门(Saen Pung Gate)。

几十年后,蒂洛拉王(King Tilokaraj)又下令建造了第六座城门,昌摩门(Chang Moi Gate)。

据说,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这六个城门仍旧是进出清迈古城的唯一通道,也是城市生活的焦点,每个门附近都有一繁华的市场。

当时的城门总是有人看守,只从日出到日落开放,每个城门外都有一座横跨护城河的竹桥,战争时期这些桥被拆除,城门紧闭。

后经过修复重建,清迈古城仍旧展现着5座城门和4座城角,以及完美流淌的护城河。

沿着蒂帕尼特路(Thipanet Road)一路向南,前方路面好像高了起来,不注意的话,很难发现,这里竟有一座小桥,桥下就是著名的湄卡运河(Khlong Mae Kha)。

那这湄卡运河又有什么的励志故事呢?

咱们下期继续吧

0 阅读:0

三叔的三天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