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卢日高呼和平,或绕过泽连斯基同俄军停战,知情人:美国默许

船长观世界 2023-12-21 09:16:27

从俄乌冲突开始,乌克兰的内部斗争就没有停过。泽连斯基毕竟是演员出身,很多乌克兰高层并不服他,泽连斯基本人又想要“掌控一切”而俄乌冲突给了他这个机会,冲突刚刚开始,泽连斯基就急不可耐地宣布大部分组织为非法,并且要求乌情报局,逮捕那些“亲俄者”,至于谁亲俄,泽连斯基说得算。

虽然泽连斯基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稳固了自己,但同样也树立起了新的一批敌人。由于泽连斯基不懂军事,还常常要指挥军队,这引起了乌军方的不满,尤其是扎卢日内,因为泽连斯基常常绕过扎卢日内指挥乌军,又经常更换军事将领,使得军方人员处在不断变动中,以此来保证自己的位置不受威胁。

据环球网报道,自从俄乌冲突开始,泽连斯基就不断地更换军事将领,直到今年九月份,泽连斯基还把乌军防长和大批的军方高层给撤换了,唯独撤换到扎卢日内,泽连斯基再也撤换不动。这不仅是因为扎卢日内在乌军中的重要性,更因为了扎卢日内已得到了美国和北约的支持。

当年美国和北约向乌军中派遣了不少的“顾问”,这些顾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乌军的决策。虽然如此,但这些顾问毕竟是“外来者”,泽连斯基对于他们的“干涉”,也是心怀不满,更让泽连斯基焦心的是,扎卢日内同这些“顾问”的关系很好。

也正因如此,泽连斯基才不敢轻易地对扎卢日内开刀,每次泽连斯基要对他动手,总有幕僚提醒他:“如果真的这样做,可能会影响乌克兰和美国的友好感情。”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泽连斯基也是无可奈何。

在这么长时间的俄乌冲突中,美欧国家不仅给予扎卢日内在乌克兰内部的支持,甚至还对他有所扶持。由于乌克兰长期接受美欧国家的援助,这导致乌内部的方方面面已被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中就包括媒体。

这段时间以来,受到美欧国家影响的乌克兰媒体不断地报道扎卢日,提高他的知名度,甚至是把他塑造成一个“英雄人物”。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他的声望一天天上涨,甚至比泽连斯基都要高。

据环球网援引乌克兰媒体报道,扎卢日内在乌民众中的支持率已经高达80%左右,而泽连斯基只有60%。更有些乌克兰媒体直言不讳地表示,这只是纸面数据,扎卢日内的实际支持率是泽连斯基的两倍。得到美欧国家这样的支持,扎卢日内自然是“投桃报李”,常常充当美欧国家的“大喇叭”。

巴以冲突爆发后,美欧国家的注意力都在中东,对乌克兰的关注很好,那段时间美国和北约都放出话来,希望俄乌和谈。也就在这个时候,扎卢日内不失时机地跳出来表示,对乌克兰军队的前景很失望,因为有人“从中作梗”,这个人可能就是说的泽连斯基,其次扎卢日内还表示,俄乌和谈是必要的。

美欧国家希望俄乌停战,乌克兰民众也早已对战事十分厌倦,到了这个份上,扎卢日说出这番话,自然是得到了国内和国外的一贯支持。这无疑是对泽连斯基的挑战,要知道。那段时间泽连斯基刚刚通过法案,要求战时延缓选举,这意味着,只要俄乌战事继续,泽连斯基就可一直坐稳位置。

因此,围绕这一系列的问题,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的矛盾越来越不可调和。据参考消息网报道,近日乌军方在扎卢日内的办公室内发现了窃听器,怀疑是泽连斯基所为,足以看出二者的矛盾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

更为重要的是,扎卢日内的“和平论调”,得到的是国内和国外的一致支持,只是在程序上,绕不开泽连斯基,泽连斯基则代表了乌方内部的抵抗派,双方的争斗对于乌克兰未来的走向至关重要。

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广泛支持的扎卢日内,很有可能绕过泽连斯基,同俄军进行接触,密谋进行和谈。据路透社援引俄媒报道,扎卢日内表现出一些“善意”的举动,这为将来俄乌停战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这要是在往日,泽连斯基早就判扎卢日内“通俄”,直接把他给踢出去。但今时不同往日,扎卢日内的支持者太多,如果泽连斯基贸然动手,很有可能失去美国和欧洲的支持,甚至是国内的支持,所以,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扎卢日内向俄方释放信号,又无可奈何。

但我们要注意的是,扎卢日的野心不小,他虽然高呼和平,但也不愿承担“割地赔款”的责任,他更愿意把这个责任扔给泽连斯基,最后再以“收拾残局”的名义去主导大局。这样一来泽连斯基就危险了,不仅要失去位置,可能还要承担责任。

美国对于乌克兰内部的斗争是持暧昧态度的,按常理,美国该支持泽连斯基,但既然美国对扎卢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已经说明了有所偏袒。有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希望乌克兰内部斗争,这样更利于美国从中取利。

确实,这样一来,泽连斯基不听话就选扎卢日内,扎卢日内不服从就选择连斯基,得利了永远都是“庄家”,这样一来,受苦的只有乌克兰的民众,他们失去了家园,欠下了巨额的债务,得到的只有满目疮痍。

但美国并不在乎这些,早在很久以前,拜登在演讲时就提到:“支持以色列和乌克兰是对美国未来几代人都有利的投资”,这话都已经说明白了,就看泽连斯基和扎卢日内,谁能更好地把美国伺候舒服了。

2 阅读:1147

船长观世界

简介:船长观世界,专注于时事领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