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闯祸了,136名联合国人员被害,美国学精了,抢先谴责以色列

船长观世界 2023-12-24 08:59:01

国际局势风起云涌,最近又发生了很多大事,据参考消息网报道,近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短短的75天时间,有136名联合国人员在加沙被害。古特雷斯对此表示惋惜,同时也强烈地批评以色列。

自从巴以冲突爆发后,以色列军队在加沙横行霸道,造成了巨大的人道危机,超过200多万加沙平民断水断粮,无家可归。为此,联合国积极地对其进行救助,运送了大量的物资前往支援。

虽然如此,以色列方面却是怨声载道,认为联合国对加沙平民救助行为是在“间接帮助哈马斯”,古特雷斯看不下去了,为加沙的平民说了几句公道话,因此遭到了以色列的嫉恨,被以方大骂:“哈马斯帮凶”,甚至还要求古特雷斯辞职谢罪。

但以色列可不是打打口水仗就能满足的,以色列军队对加沙的进攻是全方位的,毫无限制的。据了解,早在巴以冲突前期,以色列士兵就常常趁着夜色闯进加沙民宅,肆无忌惮地伤害加沙平民。

等到巴以冲突进入到白热化,以色列又开始对加沙投放爆炸物,据半岛电视台报道,以方在加沙投下了超过25000吨的爆炸物,摧毁了40000多套住宅,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全部被摧毁。

以色列的摧毁的目标还不仅如此,像是中立国家的机构,以及难民营,甚至是扣押自己人的营地,都会遭到以方的无情轰炸。据环球网报道,法国驻加沙机构就曾遭到以色列的轰炸,据观察人士分析,那段时间法国援助给了黎巴嫩十几辆装甲车,发生这种事情,大概是以色列对法国的警告。

除此之外,联合国人员的办公大楼,联合国在加沙对平民的救助难民营,也常常遭到轰炸,这也正是为什么,联合国会有136名人员被害。对此,以色列方面并未过多解释,只让众人“远离加沙”。

其实说到底,联合国人员一直在尽自己最大范围的能力保护加沙民众,从未做出过挑衅以色列军队的行为。当初,以色列将加沙划分为两个区域,分别是加沙北部的交战区,还有加沙南部的安全区。

为了凸显北部交战的必要,以色列军队也不断地发布传单,要求平民到南方去。联合国人员也听从以色列军队的命令,将救助中心开设在加沙南部。虽然如此,但以色列方面并未停止,甚至常常向加沙南部投掷爆炸物,这才是造成联合国人员丧生的主要原因。

对于以色列这种不讲信义的行为,全世界都嗤之以鼻,正是因为以色列倒行逆施,导致支持它的美国也一起遭到了批评。其实论起来,巴以冲突的始作俑者正是美国,如果不是美国几次一票否决联合国的巴以和平方案,以色列能这样猖狂吗?如果不是美国源源不断地给以色列送去武器弹药,以色列能如此嚣张吗?因此,美国同以色列一起,遭到了全世界的广泛批评。

现如今,以色列又闯下了这么大的祸,伤害了这么多联合国人员,必然要遭受全世界的口诛笔伐。这一次美国学聪明了,没有再跟着以色列的步调,而是率先站出来反对以色列,甚至为此而跟以色列“产生分歧”。

据环球网报道,在发生了这些人道危机后,美国抢先对以色列发难,美国代表强烈谴责以色列的行为,认为:“打击哈马斯和伤害平民没有必要划等号。”不仅是美国代表,连拜登都站出来指责内塔尼亚胡的策略失误。

美国激烈地反对以色列,以色列也激烈地反对美国,在美国指责以色列伤害平民的时候,以色列也表示:“当年美国也没少伤害伊拉克的平民。”美国和以色列争吵得如此激烈,也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美国失去的“形象”。

虽然美国学聪明了,在有些事情上,抢先指责以色列,让别人无从指责自己,以色列也十分配合地回嘴,但美国做出的事情却无一不在显示着它的立场。美国依旧没有从中东撤军,也依旧在联合国反对巴以停战,美国仍然是源源不断地援助给以色列武器弹药。在这种情况下,有很多人认为,美国是在跟以色列唱“双簧”。

不管怎么说,以色列做出的事情,必须得有个说法,毕竟它不仅是伤害了加沙的平民,更是伤害了联合国人员,这些事情,肯定要有人承担的。首先被拎出来的,自然是签署了进攻命令的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但内塔尼亚胡似乎早就意识到了不对劲,早早地就把家产给转移到了美国,当以色列军队在加沙作战的时候,内塔尼亚胡的儿子正在美国别墅里晒太阳。由于内塔尼亚胡这样的做法,导致他遭到了很多批评。

据参考消息网报道,以色列内部最大的反对派领导人,曾当众站出来反对内塔尼亚胡,认为他应该被抓进监狱去。不仅如此,连美国方面,都对内塔尼亚胡虎视眈眈,试图让他作为“罪魁祸首”,而受到审判,这样一来,就可以撇清美国的责任了。

据环球网援引美媒报道,拜登曾多次要求内塔尼亚胡辞职,并且找好“继任者”,虽然拜登明确要求了,却被内塔尼亚胡坚定地拒绝了。这里面或许就有说法,一旦内塔尼亚胡辞职,失去了职位的庇护,那么马上就会被抓起来接受审判。

总而言之,这一百多名联合国人员不能白白被害,200多万加沙平民总要得到一个说法,以色列和美国都难辞其咎。

2 阅读:915
评论列表

船长观世界

简介:船长观世界,专注于时事领域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