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交豁免权,就能随便堵路?女子开使馆车堵路事件,警方通报!

花间诗语 2024-06-21 12:11:39

俗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前几天,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开外交号牌车女子堵路”事件,总算有了最终结果。

19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安北京”发布情况通报:

近日,一外交号牌车辆在朝阳区广信街与广泰东路十字路口处因停车引发纠纷。经警方初步调查,涉事车辆登记在一国际组织名下,6月16日上午,徐某某(男,61岁)与余某(女,58岁,就职于该国际组织)夫妇驱车至该地点,将车停靠在机动车道上,违反停车管理规定,影响过往车辆通行,后在他人提醒时仍拒绝挪车,并辱骂他人、发表不当言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对于上述交通违法情况,公安交管部门依法作出罚款处罚。对工作中发现的余某夫妇违规饲养犬只的违法行为,属地公安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相应处理。

对余某存在的治安违法行为,属地公安机关已立为行政案件开展工作。

事件起因:

6月16日,北京一辆悬挂着大使馆车牌的车辆停在了马路中间,一位被堵住的路人李先生好心提醒后,不仅不予驶离,反而破口大骂,指着对方的鼻子趾高气昂地骂了一通。

“懂什么叫使馆车吗”

“懂什么叫外交豁免权吗”

“滚蛋”

“等电话,你等着吧”

在辱骂过程中,还口口声声地大声说着“大使馆”“外交豁免权”等字眼,整个态度实在是让人气愤不已。

警察介入:

原本刚开始还在好心劝阻的李先生,也被这位女士的恶劣态度气到了;即使后面有其他的路人对其进行劝阻后,这位女子依旧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骂声越来越多。

后来,实在是忍无可忍的李先生,只好打了122报警。

只是,即使是交警已经到场沟通的情况下,该名女子依旧没有收敛,反而越来越厉害,不仅不愿意挪车,态度还非常强硬。

到最后,许多愤怒不已的路人,纷纷拿出手机录像,并将其上传到了各大社交平台。

女子真实身份曝光:

随着视频的不断传播,事件在网络上不断发酵,最后,许多网友开始扒出来这位女子的真实身份。

最后,还真有网友认出来她就是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秘书长余琦。她平时开的车的车牌号也和视频中的车牌号一抹一样。

而这一身份的扒出,更是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许多网友,开始在各个网络平台上谴责她,不仅不符合自己的身份,更是严重损害了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盛誉。

迫于压力道歉:

经过了连续几天的网络发酵,最后,余琦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不得不发出了道歉生命。

6月19日,余琦在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的官方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道歉视频。

视频中,余琦表示对自己的行为深感自责,向公众道歉;同时,她还承认自己的行为,对所在的组织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对自己所代表的公众形象也造成了严重影响。

此外,余琦在视频中表示,愿意接受相关部门的处理,以及各方的批评。

虽说这段看起来非常诚恳的道歉,依旧无法让广大网友买账,觉得缺少更多的实际行为,同时,希望能够看到她为此承担更多的责任,但不管怎么说,这段事情也算落下了帷幕。

结语与反思:

归根结底,这场涉及使馆车辆违规停车的争议,不仅暴露了一位高级官员可能滥用其特权的行为,也触发了公众对于特权与法律平等原则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

在当代社会,法律的公正执行和对所有人的平等适用是一项根本原则。

但是,一旦特权被不当使用,特别是在公共视野中,很容易激起公众的强烈反感和不满情绪。

对此,一位经验丰富的律师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他强调:“外交豁免权是一项特殊的国际法规定,其初衷是为了确保外交官员在履行其职责时不受东道国法律的约束。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外交官员可以无视法律,特别是在关系到公共秩序和安全的问题上。”

最后,

余琦的事件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深刻的教训。

无论我们的地位如何显赫,或拥有何种权力与特权,我们都应该以谦卑和尊重的心态去对待他人,并严格遵循社会的基本规范和法律。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和和谐的社会氛围。

如果你有哪些想法和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若是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

0 阅读:16

花间诗语

简介:80后资深养花达人。 与您一同,在花海中找寻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