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深海里也可以完成技术突破,该技术以美国水平还做不到

核裂变 2022-12-16 19:05:26

我们到底做了什么事?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在今年,我国中科院传来了一则好消息,中国的“探索二号”科考船在海面上完成了一个重大项目。 原来是该船携带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执行任务的海域下面,成功完成了一座原位科学实验站的布设,这将代表着我们将进入深海研究时代。 其实该实验站的意思就是实验室,能够在深海处建设,也就代表可以让我们国家以后关于深海方面的研究更近一步,并且研究时间也会变长,这非常有利于我们开展各项科考工作。 我们国家在对航天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并且依靠自身的智慧与努力实现了多次飞天行动,而我们对探索深海更是存在无尽的幻想。

 毕竟深海世界对目前的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存在,想要探索也要克服千难万险。 其实人类目前宁愿探索太空也不愿意探索深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探索深海太困难了,想要解决这些困难就需要各种高科技术,光是一个深海水压就足以让人头疼半天。 不过在现在我们“深海勇士”所做出的成就,就足以证明我们已经在攻克这些深海难题,实现一定技术上的突破。 各位都知道“深海勇士”号是什么吗?我来给大家科普下。 它是我们中国的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平均作业能力达到水下4500米,而它的名字也包含了我们科研人员对它的期待,希望它可以如同勇士一样在深海深处出色发挥自己的能力。 在之前则是我们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名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这个也非常厉害,是目前世界上拥有最强潜水能力的装备,最大下潜深度有7020米,是不是非常厉害? 这两款产品都出自我们国家,而这次的主要功臣还是深海勇士号,它作业能力有4500米,而它就在4500米的深海底布设了一个可以长期进行科考作业的实验站,等于是在极限状态下布置的,很厉害了已经。 可能各位不知道实验站能干什么,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的太空站,它可以携带多种无人潜水器,深入研究各类生物,以及海洋中的化学成分,根据这些展开一系列的科研实验。 

这个实验站的工作模式也很特别,不再需要人潜进海底进行相关工作,它自己本身就可以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并且赋予了智能化操作管理,有效信息将第一时间从海底传回地面。 这些数据在传到我们科研人员这里,就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对实验站附近进行规划工作。 而且这里面提到的自己进行工作,就代表着它做到了无人科考这一步,根本不需要通过人潜入4500米的深海处进行工作,这大大减少了人体在深海里的受限,并且该实验站可以维持很长的科考时间。 这时候肯定很多朋友在想,那它肯定需要电力来支撑工作吧,电量不够该怎么办? 其实无须担心,在供电方面我们的这个实验站采用了非常厉害的电能源,那就是锂电能源,这个能源系统一共可以储存高达1000度电能源,可以说在根本不用担心该实验站电力在海底工作室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采用这么高效的电能执行任务,起码半年工作不会受到电力影响,而这也是我们在能源的储存方面做出的一个全新突破。 如果我们一直采用这种高强度的锂电能源系统,将多个原位科学实验站都装上这种系统,那我们在深海作业方面的研究会不会更快一步呢? 既然现在的这个实验站已经实现运用,那么按照中国的制造技术,估计很快就可以实现“量产”海底的原位科学实验站。 而且更令我们兴奋的是,该实验站的自主探索能力在后续还会得到提升,因为本意就是实现完全自主的无人科考。 在后续加入更多的智能化无人探索以及实验系统,再由我们操控将海底数据传送到地面,我们对海底的研究就会更快他国一步。

 虽然地面实验室的部分操作与海底实验室的大差不差,但所在的环境不同,得到的数据也就不一样,我们要研究深海有什么秘密,肯定海里的数据价值更高一些。 这一次的海底建设一共参加了10家单位机构,主要开展的就是对海底试验站的布设以及海底智能技术的覆盖,这次任务对我国的意义非常重大。 美国在目前肯定是做不到这种程度,而且我们如果在多个重要海域覆盖上这些实验站,那么外来船只就不敢轻举妄动了,毕竟在4500米的深海处,有一堆实验站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不管是以前的蛟龙号还是如今的“深海勇士”,都为我们的海底探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都离不开我们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相信在后面我们会在更多地方开设这样的基站,也会探索出更多关键数据信息,让我们为祖国加油吧。

0 阅读:43

核裂变

简介:我们应该尽可能抓住一切改变生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