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正义OR邪恶?加沙之殇,祸首究竟是谁?

同温层壹号 2024-02-29 17:11:59

去年10月7日,位于加沙地带的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突袭以色列国土,导致最少1300名以色列平民被杀害,3400多人受伤,130~150名以色列国防军士兵和平民被扣押为人质。

在本次行动中,哈马斯无差别杀害以色列军民,制造了包括贝埃里大屠杀、雷姆音乐节大屠杀、卡法阿扎大屠杀等多起针对平民的杀戮行动。

该行动随后被超过44个国家定性为恐怖袭击。

一天后,以色列正式向哈马斯宣战。

截至目前,以色列国防军仍未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相关的人道主义危机、停火问题,依旧是国际社会的关注热点。

加沙的惨状让人唏嘘,也让国内网友对加沙人民升起同情之心。但加沙之祸,究竟祸起谁家?哈马斯到底是什么成分?以色列是对是错?让我们一文理清。

暴力离我们并不遥远。

2002年4月12日,以色列耶城爆炸案:在耶路撒冷市中心的公共汽车站,一名巴勒斯坦女青年冲向人群,引爆了绑在身上的炸弹。该袭击总共造成6人死亡,100多人受伤。死难者中,包括两名来自福建的中国公民,另有两名中国人受伤。

4月26日,两名遇难中国劳工的骨灰被运送回福建老家,以色列驻华公使全程陪同,并在死难者坟前下跪以示哀悼。

事后,以色列方面表示,在袭击事件中遇难的中国人,将享受与以色列公民同等待遇的赔偿。对于死难者家属,如有未成年子女,将由以色列政府负责抚养到18岁成年。

对于受伤者,如果发生伤残导致生活、工作受到影响,将由以色列政府支付其生活、医疗费用,直至终身。

在以色列,中国劳工是一股不小的群体,人数最多的时间段,有数万人之多。因此,以色列紧张的安全形势,直接影响着这些海外务工的中国人。

而众所周知,哈马斯,是近几十年,几乎所有针对以色列袭击事件的主要发动者。但很显然,以该组织“管杀不管埋”的作风,不可能对袭击事件中伤亡的第三方国家公民负任何责任。那么,事故相关的后续赔偿、安抚、外交工作,只能由以色列出面承担。

哈马斯是什么?

巴以问题由来已久。

以色列的建国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因宗教及政治等历史原因,自1947年以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及周边阿拉伯国家,从冲突到战争,从谈判到和解,循环往复。让巴以这块土地几十年不得和平。

1993年,是巴以问题的关键转折年。

时任以色列总理的伊扎克·拉宾,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签订了著名的《奥斯陆协定》。该协议象征着双方正式承认对方政权,放弃暴力对抗。以色列军队也按照约定从约旦河西岸与加沙撤军。

作为促成和平协议的关键人物,1994年,拉宾和阿拉法特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遗憾的是,协定带来的和平,并不能得到双方阵营中激进民族主义分子的认可。

1995年,拉宾在第二次总理任期内,被国内右派刺杀。

而在巴勒斯坦内部,激进组织哈马斯开始异军突起。

哈马斯,全称为“伊斯兰抵抗运动”,其创始人是艾哈迈德·亚辛。

亚辛在童年时期的巴以战争中随父母逃亡加沙,12岁因脊椎受伤只能依靠轮椅行动。青年时期前往埃及求学,接受正统的伊斯兰教育。1965年,亚辛加入了穆斯林兄弟会,开始接触极端主义思想。

回到加沙后,亚辛主要从事宗教宣传和扶贫救济活动,逐渐成为巴勒斯坦颇具影响力的人物,并被称为“谢赫”(阿拉伯语中的尊称,代指“有智慧的长者”)。

1987年底,艾哈迈德·亚辛正式在加沙组建了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

其主张:必须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并建立一个从地中海东岸到约旦河西岸的“全巴勒斯坦国”(“由河至海”也成为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者的主要政治口号)。而且他坚持认为,武装抵抗是结束以色列非法占领的唯一正确选择。

《奥斯陆协定》后,虽然巴以双方迎来和平,却带给哈马斯获取声望的机会。哈马斯认为:法塔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握手言和,是对巴勒斯坦人的终极背叛!哈马斯将重新承担起武装对抗以色列的重任。

然而,反以道路千万条,哈马斯却选择了最恶劣的那条——恐怖袭击。

从1993年开始,哈马斯便开始策划针对以色列的恐怖袭击活动,方式多为“人体炸弹”。而袭击目标,则主要集中在商场、咖啡馆、汽车站,以便大肆杀伤平民,制造混乱。

尽管以色列有意报复,但面对“从平民中来,到平民中去”的哈马斯成员,情报和针对性打击行动都收效甚微。

1996年,哈马斯的恐袭频率达到巅峰,在以色列社会引起巨大恐慌。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以色列当局出台了新的应对政策:

1,把袭击者的亲属送回加沙,拒绝其在以色列生活。

2,对哈马斯高级官员实施定点清除计划。

2004年,哈马斯精神领袖、创始人艾哈迈德·亚辛在以色列发动的定点空袭中身亡。其继任者仅在叫嚣了40多天后便被炸死。

随着领导人接连身死,哈马斯的恐袭活动逐渐熄火。双方进入短暂的和平期。

2006年,以色列从加沙撤军。

同年,巴勒斯坦内部举行大选,法塔赫企图统一各方势力,争取真正的和平。

然而,多年的战争,早已让巴勒斯坦内部的民粹思想泛滥成灾,让“在野”的哈马斯竟意外当选,获得巴勒斯坦执政权。

这也导致了主和派法塔赫与主战派哈马斯的彻底决裂。

2007年,法塔赫与哈马斯爆发内战,法塔赫退出加沙地带,巴勒斯坦实施分治。法塔赫管理约旦河西岸领地,加沙则全权由哈马斯把控。

同年,以色列在加沙边境建造隔离墙。

就这样,坚定奉行反犹主义,坚持与以色列战斗到底的哈马斯,带领加沙人一条路走到了黑。

由于边境隔离墙的存在,哈马斯对以色列的袭击也转变策略,从人体炸弹、汽车炸弹变成土制火箭弹袭击。同时他们大规模开挖地下工事,暗中输送物资、军火,并将地道出口设置在医院、学校、民宅等平民区,把人民当作盾牌,让以军投鼠忌器,致使定点清除式打击难以奏效。

通过这种方式,哈马斯成员长期蜷缩在加沙,混居于平民百姓中,猥琐发育,与以色列周旋至今。直到“阿克萨洪水行动”爆发,以军正式进军加沙。

哈马斯算不算恐怖组织?

参照我国反恐怖主义法:

第三条: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政治、意识形态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以及美国政府的标准:

甚至按照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标准,哈马斯都是彻头彻尾的恐怖组织。

在“被认定的恐怖组织”名单中,哈马斯已被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及新加坡等国正式认定为恐怖组织。

哈马斯=恐怖主义,板上钉钉的事实。

有人说,哈马斯的行为虽然激进,但都是为了巴勒斯坦人民。

他们果真有如此的“崇高理想”吗?

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公布的消息显示:哈马斯高层的贪腐现象极其严重,其主要来源为国际援助资金以及加沙地带有限的税收。

据统计,哈马斯高级官员的海外总资产超过110亿美元,其最高统治者叶海亚·辛瓦尔有22亿美元,政治局主席伊斯梅尔·哈尼亚有30亿美元,卡桑旅创始人及其妻子拥有10亿美元。他们的财产大多存放在卡塔尔、美国和瑞士等国。其本人及亲属多数居住在卡塔尔的豪宅,出门豪车随行。

而被他们统治的加沙地带:生活物资需要国际援助,水电主要靠以色列供给。人均GDP仅1500美元,失业率过半。

如此看来,“反犹主义”只是哈马斯的统治工具,愚民手段。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他们果断选择了美元。

还有人说,犹太人天生敌视巴勒斯坦人,加沙人没得选。

事实上,阿拉伯裔人口已占以色列总人口的21%,而且很多人拥有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双重国籍。温和的阿拉伯人,早已放下仇恨,与犹太人成为同事邻居朋友。在巴以共管、巴勒斯坦自治的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的生活状态也更像个正常国家的公民。

加沙,是被哈马斯裹挟的人间孤岛,人道主义重灾区。如今,罪魁祸首躺在美金堆里猖狂大笑,人民却承担了一切罪责。

加沙爆发战争以来,国内和国际社会不乏一些对以色列的声讨和谴责。对于以军地面行动造成的平民伤亡,更是站在道德制高点疯狂点评。

这些人,只看到了果,没看到因,或选择性无视,立场先行。

面对哈马斯的疯狂和极端,以色列早已仁至义尽,无须再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是圣人。对待敌人,唯有霹雳手段。这是对正义的坚守,对人民的负责。

加沙之殇,祸在哈马斯,锅却在以色列,真是贻笑大方!

0 阅读:11

同温层壹号

简介:网罗热点奇闻,分享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