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弹发射后,举手投降还来得及吗?没用,等着挨炸就行了

同温层壹号 2024-04-03 22:55:43

核武器的恐怖,不仅在于其摧城灭国的杀伤效果,还有另两项特质——不可撤销、不可抵御性。

某部科幻电影,曾这样描述过核战的画面:谈判桌上,大国元首们谈判破裂。在某人带头下,众人纷纷按下“核手提箱”的发射钮。一时间,所有核导弹发射升空,扑向目标,世界末日来临。紧要关头,又有人带头,宣布终止核打击,并拨动自毁开关,飞行的核弹纷纷自爆。危机化解。

很遗憾,这样的画面只能出现在电影。在现实中,核弹并没有所谓的“自毁程序”。

据防核扩散慈善组织Ploughshares基金会负责人汤姆·考林纳声称:核弹应该被赋予自毁功能,就像我们在导弹试验中所做的那样。但遗憾的是,这项技术从未被用于被实战部署的导弹。因为他们害怕自己的核武器被对手破解并遥控,最终失效。

在网络袭击风险越来越高的当代,赋予核弹遥控自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这无疑是让人悲哀的事实。

可笑的是,核大国致力于推行“核透明政策”、“核不扩散协议”、“削减核武器条约”、“开放空天条约”等纸面协议,却在实质性的禁核措施上谨小慎微,吝啬无比。

因此,一个很残酷的结论就是:核武器一旦被发射,不能自毁,不可撤销,杀死对手将是唯一的目标。如果要投降,请赶在核武器升空之前。

除此之外,核武器还有一项更加无解的特质——不可抵御性。

运载火箭的武器化,成为世界上最难以被破解的武器——弹道导弹,它是核弹头的主要载具。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射、打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发射升空、亚轨道飞行、再入大气完成打击。

在发射升空阶段,导弹活动虽然容易被间谍卫星捕捉,但由于其处在发射国领空,对手很难拦截。

导弹持续攀升,一级发动机脱离,进入大气外层空间,飞行阻力骤减,可达到20马赫的极速。

到达目标空域上方后,二级发动机脱离,导弹再入大气。在大气的摩擦作用下,以及为了保证命中精度,弹头的飞行速度会适当降低。

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作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武器,对弹道导弹实施拦截是一项无比艰巨的任务。即便是顶尖军事大国,也对此一筹莫展。

我军中段反导试验

目前,中美俄三国均具备中段反导能力。具体做法是:对处于亚轨道飞行阶段的导弹进行弹道预判,再发射地面火箭升空拦截。但由于导弹的中段飞行时间仅有10~20分钟,从发现到实施拦截,任务窗口期极短,所以成功率较低。

再入大气阶段,导弹速度通常会降低至5~10马赫,这给末端反导带来了可能,也是目前的主流反导方式。比如鼎鼎大名的“爱国者3”、“红旗-9”、“S-400”反导系统,都是个中翘楚。

但这依然是“高难度技术活儿”,好比在广袤的空域,用一颗子弹去击中另一颗以几倍音速飞行的子弹,其难度可想而知。

此外,弹道导弹的技术也在不断革新。比如在飞行中段,导弹能在大气中像“水漂弹”一样蛙跳飞行。在打击末端,还能释放出多达10个以上的分导式弹头,以及数十个诱饵弹,让拦截者头大如斗。

因此,一个让人绝望的事实便是:如果对手发射了大量可携带分导式弹头的洲际导弹,即便被中段反导、末端反导系统拼掉一部分。也会有大量弹头成功突防,并轻松夷平数座城市、军事基地。

洲际导弹的出现,赋予了核战争一种特性:开弓没有回头箭。

0 阅读:94
评论列表
  • 2024-04-04 08:11

    来来来!战后要么只有镁国!要么只有中国!

同温层壹号

简介:网罗热点奇闻,分享独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