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出海越南——工程师篇(一)

硬件是与非 2024-06-14 09:27:06

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出海的话题不绝于耳。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友好的国际环境,更得益于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外资产能转移。越南电子产业蓬勃发展,一定程度上已对中国制造形成了出口替代。 这也让国内不少有识之士变得焦虑,“越南制造”会替代“中国制造”吗?一旦制造业统统出走,配套的供应链是否也会跟着前往越南?越南能够发展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吗?

带着这些疑问,与非网记者近日采访了元器件独立分销商宏博通CEO李世宝先生,试图从多个维度来审视越南制造的崛起,以及中国制造业转移、芯片出海等热门话题。李世宝先生很早就开始开拓越南市场,对于越南电子制造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和体会。

越南制造业现状

越南电子制造业分布图,资料来源:台湾工研院产科国际所,华泰研究 回顾越南的两轮产业承接之路,第一阶段是在2005年左右,主要开始承接来自中国的家具、地板、光伏、轮胎、纺织服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第二阶段是2018年,越南开始承接消费电子为主的相关制造业。这一轮产业转移进一步强化了越南的制造能力,丰富制造业的覆盖范围,同时也使得制造业的价值量得以明显提升。到2020年,越南的电子产品出口量已经从2001年的第47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10位,手机出口量位列全球第二。 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不少中国制造的订单被转移到了越南。包括三星、苹果等消费领域的巨头纷纷斥巨资在越南建立生产线,同时要求合作的相关供应链公司也迁往越南。 受益于两次产业转移的承接,越南制造业得以快速扩张,逐渐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动力。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越南制造业增加值为252亿美元, 2022年上升至1012亿美元,CAGR为12.3%,制造业扩张速度远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速(8%)。XX也对与非网记者介绍了越南制造业的发展现状。 2021年,越南电子产品进口值为968.7亿美元,主要自中国、韩国及台湾进口。从布局来看,主要电子产业聚落位于北越的北宁、北江、永福、河内、海防以及南越的胡志明市、平阳、同奈。三星电子是最大的投资者,主要在北宁及胡志明市。台湾的鸿海则以北江周边为大本营;河南省则有维创及佳事达;海防有和硕及瑞轩。汽车产业自制率相对较低,且汽车零部件制造亦无足够供应链支持,主要产业聚落位于南越的同奈、平阳,以及北越的永福、河内、海防及海阳,海防的整车组装有Vinfast,永福有Toyota、Honda进行机车组装,河内有长海汽车,Ford则在海阳。纺织成衣产业供应链完整,主要聚落位于北越的河内、海阳、海防;中越地区包括峴港、顺化、会安;南越集中在胡志明市、平阳、同奈、隆安、头顿等地区。越南制鞋产业主要集中于南部的胡志明市、平阳、隆安,以欧美为主要出口市场,外资投资鞋业主要来自台湾及韩国,著名鞋厂包括宝成、清禄等。 在制造业出海转移的大趋势下,不少中资企业也开始投资越南,只不过由于起步较晚,相对落后于日本、韩国提早多年的布局。 对于中资企业来说,越南的机会和挑战并存。越南及东南亚地区工厂的建设和扩建,对于机械设备的需求显著增加,特别是电子设备制造领域。本地工程师和高管群体显示出对设备的高度兴趣,其中许多设备来源于日本和中国。 另一方面,电力缺乏以及人工成本逐年提升,也让中资企业前往越南投资的想法开始动摇。 采访问答摘录: Q:越南制造业的情况如何?A:越南现在不仅有很多中资企业的入驻,还有许多本土和日资企业活跃其中。例如,日本和韩国企业在越南的表现非常突出,甚至在某些领域做到了全球领先。Q:越南为什么受到欧美制造业青睐?越南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挑战是什么?A:越南因其地理位置、开放政策和制造业潜力等因素,吸引了美国、法国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人前往投资考察。越南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仍然面临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本地民族性和传统文化对外国企业接纳程度的影响等问题。Q:越南吸引中国工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主要是为了规避高昂的关税压力。随着中美贸易关系的变化,许多中国工厂由于关税原因选择搬迁至越南或其他东南亚国家以降低成本。Q:越南是否推行类似于国内工业园区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A:是的,越南模仿苏州工业园区等模式,在多地建设工业园,并提供降低租金、税收减免等政策以促进投资与发展。Q:越南工人工资水平如何?A:根据调查,在越南务工的普通工人月收入约为3000元人民币左右,相比印度同期的1-2万卢比(约1000-2000人民币),两国工人工资存在差距。而在广东的惠州,普通工人月收入平均可以达到4500~6000元人民币。Q:越南能否成为下一个像韩国一样的工业化国家?A:越南有可能实现类似韩国的发展,但关键取决于美国对其的扶持力度,因为越南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氛围使其具备较好的发展基础。此外,随着大量中国企业在此地建立生产基地,越南可能会继续发展并挑战韩国等国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Q:越南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如何?A:越南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达到全球第三大规模,并且政策上支持其应用到出租车等公共服务领域。Q:越南能否有能力完全承担中国制造业的转移?A:目前看来,越南由于人口基数较大(超过一亿)且劳动力市场相对年轻化、积极性较高,具备一定的承受中国制造业转移的能力,但是否能够单独完成仍需考虑整体东南亚地区的情况。Q:越南是否有类似于中国的“产业转移”政策以扶持本土制造?A:越南目前尚未出台类似中国的一体化生产(CKD、SKD)和整机进口差别化的关税政策。不过,越南强调在该国组装的产品需标注“越南制造”,而非“中国制造”。此外,越南在2023年年末针对中资企业提高了注册资金门槛,加强了对企业的管控。

越南的工程师群体什么样?在考察越南的工程和制造业时,李世宝发现越南已经开始拥有自己的工程师群体和工程师文化。其中不少工程师来自本土的大学培养,比如菲尼卡大学,其与多家大型企业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技术研发和创新。此外,本地工程师正在通过学习和国际合作提升自身能力,但相对于欧美国家,越南在研发效率和语言沟通方面存在一定挑战。尽管存在这些差异,越南的工程技术和市场仍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遇,尤其是面向国内市场的需求以及对于特定技术解决方案的应用。 由于半导体制造和设计所需的精细度更高、科技含量更高,需要的是跨多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相对来说,越南能够接受相关教育的群体数量还比较少,他们更多的能力来自于企业培训。此外,工程师的纪律性、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半导体制造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半导体产业发展需要高端人才,但也不能否认,这也是一项“搬砖”的工作。在半导体制造的过程当中,往往需要工程师24小时on call,在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上也需要工程师夜以继日地冲刺。因此,中国庞大的工程师群体被称为“工程师红利”,相对来说越南工程师是否具有这样的“内卷”能力,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以下为采访摘录:Q:越南是否有类似深圳华强北那样的电子市场?A:越南有诸如河内电子市场、胡志明电子市场这样的电子市场,主要销售元器件和配件。但规模相对较小,不像华强北那样集中,而是分散在各街道巷道间。支付方面,虽然北部部分区域开始使用微信支付,但整体仍依赖现金及信用卡,移动支付普及度不高。Q:越南的研发工程人才培养是否受到了外资的影响?越南是否正在积极仿照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吸引外资?A:是的,越南的科研工程师群起源于日韩欧美等外资企业,随后逐渐过渡到中资企业手中,他们的研发流程和理念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引入外资相似。是的,越南通过鼓励外籍人士留学或任教于外国语学校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了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招商策略。Q:越南企业的工程师团队是否与国际水平接近?A:是的,越南企业的工程师团队经常参与国际级的展会交流,其研发能力和管理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Q:越南工厂内部是否有大量的美国工程师参与?A:是的,在我拜访的越南的一家工厂里,整支工程师团队都是由美国人组成,他们主要负责研发工作。Q:越南的工厂自动化程度如何?越南工厂的新旧情况如何?A:非常高,尤其使用了不少资本密集型的日本设备,并且实施了严格的5S管理制度。尽管早期也引进了一些中国制造的设备,但现在自动化水平相当高。很多工厂都很新,且管理模式借鉴了日本标准,比如不允许员工携带手机进入生产线区域,以保证工作效率和秩序。Q:关于自动化程度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您怎么看?A:自动化程度高的工厂能够大幅降低因手工操作导致的质量不良率,提高供货效率,这一点对制造业非常重要。Q:越南工厂采用哪种管理体系?A:大多数工厂采用与日韩相似的严格管理体系,例如5S管理和先进的设备流程。Q:越南工厂的自研研发比例有多大?A:越南在某些中越、日越或新越合作的工厂中,研发比例较高,并且越南正大力推动全民学习中文和英文,培养外语人才以增强其研发能力。Q:外国企业如何开拓越南及东南亚市场?A:在拓展当地市场时,需要具备一定规模的本土工程师群体以及较高的研发比例才能抓住机遇,尤其对于科技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而言更为重要。Q:越南工程师通过哪些渠道获取元器件信息?A:越南市场的元器件信息主要通过设备供应商及元器件代理商传播,但目前越南元器件市场中新加坡籍企业和代理商占据了主导地位。Q:在工厂工作的越南籍员工或工程师将来是否会出去创业与老东家竞争?A:是的,他们在越南从事相关行业工作后,可能会选择离开原有岗位自行创业。Q:针对越南本地工程师、研发人员以及高管群体,与非网应该提供什么样的内容来吸引他们?A:越南和东南亚的工程师更热衷于制造设备和技术解决方案,因此提供与设备相关的资讯内容可能会获得更好的反响。 总结来看,越南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正盛,一定程度上已对中国制造形成了出口替代。但是越南劳动力数量有限、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能源短缺、供应链脆弱、过度依赖外资等硬伤依然存在。从本质上来说,电子产业链迁移的“越南焦虑”是中美贸易摩擦下的外延表现。另一方面来看,越南制造业已经积累一批本土的工程师群体,并且开始从中低端产品开始进行设计研发。并且由于后发优势,越南的工厂大多自动化程度较高。 据说越南也开始在出台各种利好政策,打造自己的本土半导体产业,假以时日,越南制造业向更高端升级的可能性也不能说没有。对于中国半导体厂商来说,如何借助越南这个制造业新兴市场实现芯片出海,同时保证自己的竞争力,不被轻易淘汰,是所有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0 阅读:0

硬件是与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