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人意料:国产弹道导弹军贸出口30年,竟然只做成5笔生意?

军备解码 2022-11-09 00:16:28

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人们对航展上的新型装备有了更深入直观的认识,尤其是鹰击-21E和轰-6K挂载的双锥体导弹现身,令我国高超音速武器的研发和外销再次成为舆论焦点。根据最新消息证实,鹰击-21E不仅是一款反舰装备,其空面武器的属性极大地拓宽了作战领域,也增强出口竞争力。然而,从近30年来弹道导弹的出口历史来看,这一级别的武器实现外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远非普通货物那样摆上货架就能交易。

航展上的鹰击-21E空面武器

上世纪80年代的两伊战争,是弹道导弹在实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应用。双方在1988年2月到4月期间,相互发射大量“飞毛腿”进行导弹袭城,战况异常惨烈。不过,当时苏联等在战争爆发后,均拒绝直接向两个国家出口“飞毛腿”等重量级武器,伊朗和伊拉克被迫花费高价从其他国家(比如叙利亚),获得有限的导弹。中国经济在当时仍比较困难,又在不久前成功向沙特出口价值35亿美元的东风-3,因此对于导弹市场的兴趣颇大。在1989年,国产东风-11和东风-15,分别以M-11和M-9的代号公开对外出口(由于东风-11确定出口的时间较晚,因此编号反而大一些),这是国产弹道导弹第一次主动“摆上货架”(与沙特交易的情况较为特殊,算是买家主动登门)。

在两伊战争中大量使用的“飞毛腿-B”

之后几年时间里,M-9和M-11正式定型并具备批量出口能力,但受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趋缓的影响,市场反应平平。这与七八十年代苏制“飞毛腿”系列外销火爆的情况迥异。究其原因,在于国产M-9和M-11造价偏高、中国军事工业声望有限,以及国际需求减缓。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全球局部战争此起彼伏,印巴战争、中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接连不断。短程弹道导弹不仅射程可达数百至上千千米,还能搭载重达500千克的弹头,精度也基本满足面杀伤的要求,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手段可以防御,因此具有极强的威慑力,自然就受到许多国家的追捧。

东风-11至今依然在火箭军中装备

但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趋于缓和,相关武器的采购需求大大降低。再加上M-9和M-11应用了较为先进的固体燃料,在保障需求降低、发射更加便捷的同时,造价也大幅攀升。因此,M-9和M-11虽然陆续展示了10余年,性能在当时也比较强(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对手),但仍然没有明确的采购对象,欧美媒体也只是猜测了几个可能的国际买家。也就是说,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虽然一直对外推销M-11和M-9,但更多的只是各国防务展上的背景板。我国陆基弹道导弹的第一次主动外销,最终以失败告终。

东风-15已衍生包括使用钻地弹头的多个改进型号

但罕有人知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曾成功出口了另一款弹道导弹,只不过其性能着实有些尴尬。在1986年,深受战争困扰的伊朗大肆对外采购武器,其中包括我国的歼-7N、59式加农炮等经典装备,还有M-7弹道导弹。由于当时伊朗实在找不到稳定的弹道导弹供应商,不得不降低标准向中国求援。最终,我国在老式红旗-2防空导弹基础上,换装导引头发展了一款廉价地地导弹(最大射程增加到约200千米),其厂家编号B610,正式出口代号M-7。

老式红旗-2防空导弹改造为M-7弹道导弹

M-7于1992年完成交付,订单金额约2.1亿美元,具体数量不详。伊朗在使用过程中对其性能比较满意(价格确实不高),收到实物后仿制并组建了生产线,催生了著名的“通达尔-69”。前几年也门胡塞武装得到伊朗支援,使用疑似“通达尔-69”的导弹袭击沙特军事基地,造成150余人伤亡,还曾在国际上引发有关从“通达尔-69”到M-7,最终追溯到红旗-2甚至是苏联S-75的技术讨论。而在M-7项目成功后,研发院所又进一步发展了著名的B-611导弹项目。当时土耳其求购美制M-270火箭炮系统不成(即“海马斯”的履带版前身),在“瓦良格”号借道土耳其海峡时,趁机与中国达成了“卫士-1”和B-611导弹两个项目。

土耳其基于“卫士-1”研发的火箭炮

现在已经不知道“瓦良格”号和两个外售项目,究竟哪一个先开始,就最终结果来说,“瓦良格”号成功归国,“卫士-1”和B-611也顺利出口。并且土耳其还获得了这两种装备的技术授权,最终于2007年展出了B-611导弹的仿制型号J-600T。从技术上来说,B-611已经脱离了红旗-2的技术范畴,与更新后的红旗-12更加接近,其固体火箭燃料推进设计,也进一步提升了反应速度,是一款比较优秀的160千米级战术武器。就在B-611随后直接以“B-611”、“B-611A”的厂家编号展出后,一款新的“BP-12”战术导弹随即进入外界视野,并开启了国产弹道导弹新的出口机遇。

土耳其“可汗”导弹与中国B611M极其相似

在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BP-12”以非常简约的模型展出,但罕见的双锥体设计仍然引起热烈关注。最终,这个型号虽然消失不见,但在2010年展出的M-20,却在外形、战斗部重量、控制方式上与其非常相似。M-20也正是国产东风-12的出口型号。在“东风”家族中,东风-12属于东风-11的升级替换型号,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后者的出口重任,在尚未研发完成时以模型和临时代号展出合情合理。不过很显然,早期采用双联装独立发射单元的M-20,如同M-9和M-11一样没有太大吸引力,因此一直也没有什么外销进展。直到2014年之后,研发机构在A-200火箭炮系统中融入了M-20战术导弹,才使得这款武器焕发了生命力。

昙花一现的“BP-12”弹道导弹

2020年秋,非洲埃塞尔比亚爆发内战,在双方交火中意外出现了A-200火箭炮,并配有射程约280千米的M-20导弹。而在此之前,白俄罗斯与中国联合发展的“波罗乃兹”火箭炮,也配套了M-20,这是当下能够确认的两次M-20出口纪录。相比于早年M-9和M-11的尴尬,融入精确制导火箭炮发射系统,使得M-20的战术灵活性大大增加,技术敏感性也降低很多,但其战术威慑依然相当强悍,可以视为国产近程弹道导弹出口的杰出代表。而在M-20之后,CM-401出口型反舰弹道导弹也在2018年登上航展舞台。

M-20导弹(前)与“波罗乃兹”火箭炮

从气动外形来看,CM-401与M-20也有很深的渊源,有传言称其是与东风-12竞标失败的设计方案,但没有得到证实。而一个很现实的事情是,CM-401现身后也曾引起很大轰动,不比近期鹰击-21E引发的讨论声潮小,但整整4年过去,至今也没有任何关于其外销的消息。这一点,似乎也是鹰击-21E未来的命运。毕竟任何武器都需要考虑效费比和实际价值,纸面性能再出色也不一定就适合自己。CM-401作为一款舰载和车载反舰武器,最大速度高达6马赫,当下的舰载防空系统很难进行拦截,但问题是其造价远远高于普通反舰导弹,射程又被限制在290千米,普通国家根本就用不起。

CM-401反舰弹道导弹体型小了很多

至于鹰击-21E的问题就更加严重。作为一款空基武器,必然需要合适的空中平台,从其体型、尺寸估计,自重不会低于2吨,这意味着歼-10C、“枭龙”这类轻/中型战机,基本没有挂载的可能。至少需要歼-16、歼-15这个体型,或者是轰-6K才能较好地发挥战术作用。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高价引进鹰击-21E以及其配套载具,再付出重新组建训练、维护、保障体系的代价,就只为了一款射程不到300千米的战术武器,实在过于奢侈。至于广为流传的“去掉配重增加射程”说法,其实也没有那么简单。一方面,弹道导弹的设计调整绝不是简单的加减法,随意调整布局只会毁了导弹;而另一方面,制造方也可以通过软件限制导弹有效射程(比如说导弹射程超过300千米后,精准度就大打折扣)。

轰-6K可以挂载4枚这种高超音速导弹

因此,弹道导弹出口属于非常特殊的贸易类型,鹰击-21E作为新时代的高超音速武器,在这方面并没有本质性区别,仍然会陷入性能越先进——造价越高——越没人买的逻辑怪圈。不过,如果有国家能够超越这一层逻辑,对于装备的性价比并不是很看重,非常追求装备极端性能,那么鹰击-21E自然是一个非常出色的选择。当然,这种高端客户数量很少,而且往往受局势影响,轻易不会碰到。因此,正如同当初东风-3、M-7、B611的出口历程一样,鹰击-21E未来并不会像59式那样遍地开花,但如果有了合适的买家,相信必定是个引发轰动大项目。

4 阅读:1042

军备解码

简介:追踪热点军情动态,点评最新武器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