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慧城市到智慧街道,紫光云落地基层治理新方案

科技看门道 2019-12-06 21:57:38

今天,我们几乎每个人都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生活虽然便利,但也有日常的困扰,居住的小区的安全、车位、环境、老人生活是否便利等,哪一项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体验?

如今,各个小区都有微信群,但经常里面讨论的问题说不清理还乱。如何真正能把老百姓的问题解决好?显然不是智慧城市的显示大屏能完成的。紫光云旗下熙诚紫光推出的数字红墙产品系列,形成了一网、一图、一窗、一端和N个应用的4+N体系,把智慧城市落实到智慧街道。

显然,智慧街道和智慧交通一样,都是智慧城市运营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但智慧街道其实更贴近老百姓“家门口的那些事儿”。西城区的案例,或许是与我们每个人都密切相关的“家门口的这最后一公里”最为息息相关的一个典型。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

老百姓家门口的那些事儿

相比较智慧街道而言,智慧城市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但落实到具体输出的信息,则更为宏观,比如市政府领导会议室的大屏,显示出城市总体道路交通状况、整体财政状况、整体舆情状况等等,帮助城市管理者进行辅助决策。

具体到一个城市更为微观、基层的行政单位,北京市西城区形成了区-街道-社区-网格的责任区四级架构。这其中,网格包街巷、社区包网格、街道包社区,领导统筹街道形成管理机制。

也就是说,老百姓“家门口的那些事儿”,不止是小区物业,无论是居委会还是乃至街道办事处,将会承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就在几天前,《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重新修订,特别强调“扎实做好抓基层强基础的工作”的讲话,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很显然,区级甚至街道级的管理体系,必定会与时俱进。而西城区的“西城家园”App,就是一个典型应用。

西城家园APP旨在为西城区百姓提供资讯获取、政务办事、民生服务等功能,建立以精准服务为支撑,以家园共治为目标,党委、政府、社会、群众同心同力建设“西城家园”的治理模式。

举个例子,西城区德胜街道近日在推行“全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从路侧、小区、公共共享三方发力,推动德胜街道逐步实现停车自治的昼夜平衡,力争年底实现全覆盖——这条新闻出现在西城家园App的显著位置。这是老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体现了“家园共治”的宗旨。

打开西城家园APP,你会发现“我的街道”和“我的社区”两个核心界面。其中“我的街道”里包括了“百姓办事”、“法院直通车”、“千门万户”、“民呼有应”等栏目,确实在很多方面为百姓办事提供了足不出户的便利。

一网、一图、一窗、一端

据熙诚紫光相关人士介绍,数字红墙产品体系以创新城市精细化治理为使命,架构上采用了4+N的体系架构。

4是指一网、一图、一窗、一端,N是指N个应用。最底层的一网,实际上就包括政务云+物联网感知的增强数据网,将政务服务数据、城市运行数据、城市管理数据进行打通。

所谓政务服务数据基础库涵盖了六大库:人口库、法人库、证照库、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库、服务事项库。而端到端物联感知平台,不仅仅是将包括PM2.5在内的环境数据实时采集,也包括了供应链、工业数据采集,通过无线网络接入,进入云数据托管服务,经由智能传感器管理平台,最终以客户端软件服务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而一张图,则是GIS+BIM的内外全景数字孪生,这里面既包含了识别城市治理静态参照系的地理位置信息、街道楼宇信息、燃气热力管网、给水排水管网,也包括了通过空间数据融合能力、空间分析能力以及基于地图的可视化能力,实现数字孪生的基础展现。

一窗无疑指的是政务服务窗口业务,也就是我们已经开始熟悉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的系统。实际上,熙诚紫光主要借助了街道大数据分中心实现大数据资源整合,将政府网上办事大厅、各单位垂直业务系统进行无缝对接,实现了多级跨部门数据和功能的互联互通、交换共享,提升窗口业务受理人员的办事效率,同时也为政府提供高层次、细化的公共服务提供了可能。

一端,则是指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统一同步的手机应用端。

从此,政务服务不仅从多门向一门转变,从一门向一窗转变,而且从现场办理向网上甚至手机App、小程序通办转变,真正减少了老百姓办事的流程、手续的繁琐程度,也提升了政府的服务能力。

应该说,数字红墙4+N的体系架构体现了今天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现代化基层治理新方案

据了解,除了对外的政务服务,数字红墙还担负着西城区-街道-社区-网格的责任区四级管理架构内部OA协同的功能。

一方面,“西城家园”立足为社区居民服务,直接搭建了居民和社区,街道,委办局的线上线下协同连接,建立了“政府服务群众、群众服务群众”的基础治理平台体系;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西城区基层治理赋能——15分钟服务圈推送居民需要资源,大数据分析实现未诉先办主动服务,人工智能问答快速响应民众咨询。

应该说,无论城市大小,即便是一个街道,其实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数据打通和整合。

对于城市或街道治理来说,很多数据并不止是结构化的统计数据,而是文字、语音、视频等等非结构化数据。从这一角度,一方面综合化的统一平台、场景化的解决方案很重要;另一方面,更需要AI加持,将非结构化的文字、语音、视频内容进行分析处理,变成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呈现出来。

比如德胜街道推动的创新重塑“全域停车自治”管理模式,需要从路侧、小区、公共共享三方发力,推动德胜逐步实现停车自治的昼夜平衡,就需要云计算和AI处理的能力,才能把相关大数据处理好,真正解决老百姓“停车难”的问题。

在百姓办事、法院直通车等很多栏目中,同样需要数据的整合、治理与分析。

实际上,熙诚紫光数字红墙不仅整合了西长安街大数据分析应用系统和平安建设办公室,同时也汇聚了比如广内街道OA与督办协同的方案,以及网信办政民互动平台,通过紫光云及其AI能力,助力西城区的“全响应纵横协同”,包括全区精细治理和政民服务的通达。

一个典型的例子可以更为直观地说明西城区“全响应纵横协同”的能力:在70周年阅兵期间,西长安街街道圆满完成属地综合指挥工作,实现了人员调度、人物车的调度、给出预警、消防智能分析2分钟到达的保障。

“从民生角度,实现未诉先办,在群众投诉之前先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需要充分利用政府内部积累的知识库,建立政务服务的规则,实现智能调度。”熙诚紫光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熙诚紫光不仅仅是为西城区的家园共治和基层管理提供了综合化、场景化、智能化和移动化的解决方案,也为滨海新区的智慧街镇解决方案搭建运营管理平台,为安徽淮南市搭建政务数据开放平台等。”

显然,熙诚紫光的数字红墙是紫光云的基层政务服务的样板案例,将解决方案产品化,不仅提供了可复制的产品模式,实现了数据一体化,同时还提供了可复制的运营模式;对于老百姓来说,更是足不出户解决“家门口的那些个事儿”的好帮手。

如今,不仅北京各区,甚至全国各地都在推出智慧政务的平台。在笔者看来,智慧政务的关键还不仅仅是一个城市大脑的宏观经济大屏,不仅仅是解决数据孤岛和网上政务重复建设的问题,而是在“老百姓的家门口”,为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熙诚紫光的数字红墙采用“一网、一图、一窗、一端和N个应用”的平台化模式,不仅打造了相对完善的架构体系,同时还做到了平台化,方便政府各个委办局随时申请加载搭建新的应用,方便老百姓和社区随时申请加载搭建新的应用。这样接地气的自服务平台,在我国智慧城市、智慧街道的落地应用中,是一个创新之举。

文/余文

《科技看门道》坚持深度报道,希望能通过资深媒体人对IT产业热点新闻的深入思考,挖掘其背后的商业逻辑和创新模式——不仅看热闹,更要看门道!

《科技看门道》主笔在行业渠道媒体拥有超过15年的从业经历,不仅对IT消费类和企业级软件、硬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均有较深入的理解,同时见证了中国IT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生态圈包括分销、零售、SI、ISV和CSV的进化历程,见证了金融、能源、制造、医疗、教育、政府、零售、高科技等行业的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之路。

《科技看门道》相信,IT产业在供给侧的改革——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将会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0 阅读:9

科技看门道

简介:挖掘商业逻辑和创新模式——不仅看热闹,更要看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