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每年教育投入2000亿,留下的人才都是“中不溜

翠彤聊房产 2024-04-20 10:07:57

要说河南,粮食贡献第一的话,人才贡献基本也是第一。

每年100万的考生,将近40万走出河南,四年后回收的情况,却不大喜人。

河南在输出粮食的同时,也输出精英人才,那么最后谁留在了河南?

每年教育投入近2000亿

河南每年的财政收入大概不到1.2万亿,2022年教育总投入就达到了2000亿,占比近20%。

河南对教育的投入,不可谓不重视,在不太富裕的情况下,真正实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除了公共的投入,每个家庭又为孩子在教育上投入多少呢?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选个好学校,报个兴趣班,找个好家教,这些哪个家长没有做过呢?

要说学校实现了“再穷不能穷教育”,那么家长就实现了“再苦不能苦孩子”。

所有这一切的终极目的,又是什么呢?为了能够上一所好大学。

每年30000精英出河南

河南每年参加高考人数大约120万,里面有接近一半的人可以达到本科线,接近7成的人大于大专线。

如果不考虑滑档,每年有80多万人理论上都有上大学的机会。

985高校每年在河南投放1.2万左右的名额,除掉985以外的211高校投放2.2万左右的名额,当然郑州大学自己就要解决3000人左右。

除掉郑大的3000人在本省,其余31000人就要全部走向外省。

走出河南的这3万人是什么概念?

占比全部考生3%左右,如果一个班70人的话,也就是前两名可以有机会去外省就读211高校。

也就是说,全河南的班级前两名去了外省,这是天之骄子,是绝对优秀的孩子,是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是教育成功的典范。

就是这样一批优秀的人,一年又一年的走出河南。

除了这些优秀的孩子之外,还有一些成绩相对不好的,河南高校选择相对有限和过于拥挤,他们也选择了外省,基本以一般本科和大专为主。

那么哪些人选择了河南呢?

看一下每年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录取分数和人数分布就知道,大部分成绩中等偏上,力争求稳的孩子,都选择了本省的高校。

这批人就是所谓的“中不溜”

河南籍毕业生回收

每年考出河南的考生有将近30万,3万精英考生和20多万敢于拼的孩子。

那么,每年又有多少河南籍的毕业生选择回家乡呢?

一个统计机构做过统计,大概不到20%,大部分选择去了沿海或者一线城市。

留在河南建设家长的是哪些人呢?

就是每年那批“中不溜”们!

我们每年2000亿的教育投资,培养出3万走出河南的精英。

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

河南的高等教育不进步,河南的人才就会一直流失下去。

0 阅读:7

翠彤聊房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