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冲进“肉牛圈”?牛肉年内价格下调30%背后……

中食财经 2024-06-17 09:52:55

乳企进军“肉牛产业”、牛肉价格下调明显……近来,乳业与肉牛产业之间出现诸多交集。

具体表现上,综合2023年财报等数据,乳制品赛道,上游企业普遍存在业绩压力,“倒奶杀牛”情境陆续上演;肉牛售卖方面,消费走弱、年内牛肉价格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养牛人亏本养牛现象频出。

事实上,两大产业产生联系背后,是事关民生的两大赛道的现实市场考验,乳业身处低谷期,延伸赛道寻求脱困“窗口”、肉牛产业发展亦出现集中性危机,两大赛道未来的发展,受到行业人士以及大量消费者的关注。业内人士直言,商品价格维稳,不仅是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亦是无数从业者的生存保障。

01

需求端变化影响正释放

“不少乳企加入肉牛生产,供给量增加,推动了牛肉价格的下行。”目前,有分析人士对此次牛肉价格的变动做出如此解释。

但从现实来看,情况似乎并非如此简单。具体来看,牛肉价格与成本具有强相关性。一般而言,牛肉价格变动至少要在成本线之上。但从目前相关从业的反应来看,赔钱售卖,已经成为当下行业的一大特点。

山东畜牧兽医局披露数据显示,自2024年春节后,肉牛价格持续下跌,截至3月底,肉牛价格跌落至21元/公斤左右,跌幅高达30%左右,肉牛养殖场户目前陷入严重亏损。

据媒体报道,以蓬莱区大辛店镇养牛户为例,按照一年产一犊测算,每年繁育母牛带犊饲养总成本约为6000元/头。当育肥牛体重达到650千克时即可出栏,此时,养殖户的饲料成本约为10000元,合计饲养成本约为19600元。按21元/公斤计算,养殖户养一头牛将亏损6000元左右。此外,上市企业财报中,牛肉生产加工企业鹏都农牧2023年肉牛及屠宰肉制品业务亏损约3.2亿元。

售价难敌成本,或正在加速使得一些风险抵御能力低的企业走向衰退。分析原因,需求端的变动,或是行业出现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人口结构、消费需求等方面的变化,影响了市场需求,综合导致了市场供需失衡。2023年,我国牛肉消费量为1027万吨,比上年增长4.0%,增幅处于2017年以来的低位水平。

02

奶业动荡或加速肉牛产业变动?

需求端的走弱,一定程度上致使了肉牛行业的不景气。乳制品赛道对肉牛产业的冲击,或亦是牛肉价格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上述提及,不少乳企在近年跨界肉牛生产。我们对乳企跨界原因分析,发现该动作或与乳业遭遇周期性变化不无联系。

首先是生鲜乳价格的走低,致使不少原奶产业出现业绩危机。以产奶大省内蒙古为例,2021年—2023年,生鲜奶价格最高点大致分别为4.6元/公斤、4.35元/公斤、4元/公斤;最低点大致分别为4.1元/公斤、4.1元/公斤、3.7元/公斤。2024年前三个月,生鲜奶价格分别为3.52元/公斤、3.47元/公斤、3.33元/公斤。从上述数据来看,三年有余时间,生鲜奶价格最大下滑幅度为27.61%。

生鲜奶价格变动,供给量的调整成为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分析供给量变动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疫情以来,消费者营养需求攀升,生产端亦掀起了一股养殖潮。加之国家政策、各地政府对奶业支持,以及2020年的高奶价,奶牛养殖、牧场扩建积极性明显提升,同时奶牛单产水平有所提升,国内生鲜乳供应持续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牛奶产量4197万吨,同比增长6.7%。其他数据显示,我国乳制品产量3054.6万吨,同比增长3.1%。

值得关注的是,生鲜乳供给量增长,人均消费量却在2023年出现1.5%的下滑。产业链反应上,有媒体报道,“现在北方地区的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已经开始有2015年那轮‘倒奶杀牛’的现象了。”有养殖户坦言,养殖端奶牛和牛奶都太多了,3.85元/公斤的价格赚不了什么钱,即便这样下游的需求还是跟不上来。

针对该现象,不少乳企养殖端企业将奶牛进行“肉牛化养殖”,拉高了牛肉的出货量。在需求端“存量”现状下,很大概率会出现厂家赔钱销货等情况,进而对牛肉的价格体系产生冲击。

中国乳业分析师宋亮指出,奶牛的出栏在加快,直接加重了肉牛市场的供应量,特别是去年杀了100万头奶牛,预计今年可能还得杀30万头。这就使得肉牛的供应量呈现急剧增长的态势,严重供过于求,造成价格持续下行。

业内人士补充道,全球性通缩,使得国外的牛肉产能过剩,反而进口的价格比国内更便宜一些。供大于求,导致牛肉价格下降。

如此来看,无论是乳制品还是牛肉赛道,作为生产端企业,双方或均面临着行业性困境。从业者如何渡过危机、行业如何向好,是眼下相关企业需要突破的困境。

0 阅读:10

中食财经

简介:洞悉行业趋势,把握市场先机。食品行业第一手财经资讯。